宗教
-
头陀寺志定源 编本书是头陀寺历史文献的汇编,收录了与头陀寺有关的历史文献,分门别类,按照志书体编撰,为了解和研究头陀寺提供全面的历史资料。本寺志以收集温州南白象头陀寺的历史文献为主,根据内容分门别类,并按志书体例进行整理,共分五章,分别为地望、沿革、寺院、人物、艺文。最后附录收入与头陀寺相关的各类文件、档案及寺院平面图,以及头陀寺开祖永嘉玄觉著作《禅宗永嘉集》《证道歌》《心识源流图说》《法幢大师语録》《林任先自述年谱》以及头陀寺历史大事记等。本寺志是头陀寺历史文献的汇编,为了解和研究头陀寺提供一份尽可能全面的历代资料。
-
基督宗教研究卓新平《基督宗教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学术性及时代感强,栏目板块灵活多样,纵横适宜,旨在推动中国学术界在基督宗教研究上的系统发展,使之在其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得以不断拓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知识上的巨大信息量和阅读上的弹性选择性。《基督宗教研究(第29辑)》分为七大板块,即 “域外借镜”“经典释义”“玄理辨析”“历史视野”“本土经验”“文化比较”“当代聚焦”等内容,是政、教、学三界研究和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动态的有益参考资料。
-
石泉音集传印 著传印于一九五四年(二十七岁)夏,由东北故乡初来南方,至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丛林济济,规矩严整,耳目为之一新。众中僧侣,籍自各省,多有乡音浓重者,初相接谈,只可略为通晓其二三,如有遥呼余为“石泉音”者,余茫然无反应,旁人皆笑之,余不知所措,经指点方知。余思此名实亦甚佳,遂镌刻一章用之。今性然、明杰、弘利仁者等建议集余之旧作芜文,拟付重印,余遂即用为是集之名。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为中道义。”吾人虽未明此理,然而,皆在这一规律中生活着,概莫能外。世人所经历的一切,殆皆由于自业之所招感,以个人一心为出发点,自己造作,自己受用,所谓天道好还,不爽一线。“天道”即是自己夙生、现世所造作的业力感应之结果,而绝非外力所使然;人们若能通晓此理,善御因缘之法,严于把持自己,“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印光法师语),是为至佳耳。
-
熊十力:新唯识论熊十力 著,周叔迦 等 译此书市场上已有好几个版本,但都是简单的出版,没有一本是从学术批评史的视角来编辑出版的。而对这样一本充满争议的学术大作,如果能从编辑上展现出它的批评史,则为学术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和新视角。 书稿分两部分:部分,《新唯识论》的原文,脚注是周叔迦的评语,因为周先生是随文批评,所以以脚注的形式来体现便捷。第二部分,收欧阳竟无、太虚、王恩洋、巨赞这四位佛学大家对《新唯识论》的批评。
-
太虚唯识论著精选集太虚大师 著商务印书馆一直在出版太虚的《法相唯识学》这一巨著,而《太虚唯识论著精选集》在以下三方面与商务版不同:1.商务版以民国时期后来汇编的单行本为底本,我们以更原初的发表在各刊物上的文章为底本;2.商务版文章太多,但编排上没有循序渐进,初学者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精选,且基本按从易到难的次第来安排;3.补充了几篇商务版没有收入但十分重要的文章。 太虚对唯识的探讨,融会贯通,且充分吸收当时新传入的西方科学和思想,因此充满着现代气息。
-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茅盾 著本书是一本神话研究的专著。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其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乃是茅盾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反思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
净慧法师与现代人间佛教王佳 著本书以净慧法师(1933-2013年)作为当代佛教人物研究的个案,从他具体的人生经历中,分析生活禅产生、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与主客观原因,以及他对汉传佛教现代转型的探索实践。同时,将人物个体作为历史的连续体,折射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
处境中的探索与思考周太良 著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中国宗教》《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人民政协报》《中国民族报》(宗教版)《世界宗教与文化》等发表的论文和译文汇编。其中对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天主教本地化、中国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中可看出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积极努力与实践成果。
-
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詹石窗 总主编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批准号:14ZDB118)的终成果。本书选取1901年以来的道家与道教类研究著作近2000部,一一撰写提要,是迄今为止部关于百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的提要总集。本书为每部著作所撰写的提要既有出版时间、版次等具体信息的准确著录,也有对作者个人生平的扼要介绍,更着力对图书创作背景、内容要点、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评述,以期全面展示我国百年来道家与道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脉络。 道家与道教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流传海外,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20世纪初以来,各种研究著作相继问世,积累了大批成果。根据初步调查,仅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著作就有4000种以上。这些著作从文献学、历史学、文艺学、哲学、医道养生学、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建筑学等不同角度对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文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与解读,体现了我国学者一百多年来不断探索的学术历程。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要想全面了解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成果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即便是专业学者,也很难对这方面的成果进行整体把握。故而,系统编纂“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的工作应运而生。本书将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的汉文著作纳入遴选范围内,其地理空间区域(即出版地)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与澳门地区,而海外出版的此类著作则暂不作为遴选对象。本书从史料价值、学术规范、理论创新三个层面,精选提要对象,从而形成本书总体框架,其中包含以下五个模块:道家与道教历史研究道家与道教的学派、教派史是百余年来学者们颇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就现有成果看,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面有:道家通史、专史与断代史、道教文化史、区域道教史、道家道教流派与信俗、道教洞天福地与宫观文化、道家与道教人物生平思想、道教神仙研究。道家与道教文献整理研究百余年来,学者们尤其重视经典文献的整理、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学者们对道门经典文献的整理、研究并非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点的。从现有情况看,学者们对《道德经》与《庄子》的研究所下的功夫,成果也多;而其他道家经典的整理、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制度道教经典研究成果。鉴于此等情况,本模块形成六个小分支:《老子》注译与研究、《庄子》注译与研究、道家其他经典注译与研究、道家道教文献综合考察与专题探讨、道教典籍的个案整理与研究、道教考古资料发掘整理与研究。3.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由于时代发生变化,在西学影响下,百余年来的学者们研究道家与道教思想往往具有学科划分,或者研究其哲学思想,或者研究其教育思想,或者研究其经济思想,或者研究其美学思想,或者研究其医学养生思想等。为了便于组织,本模块将此类成果概括为两大分支:道家思想研究、道教思想研究。4.道家与道教的特别专题研究道家与道教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其所涉及领域相当之广,其中有三个方面特色,这就是医学养生、文艺审美和道教科仪、音乐、法术。长期以来,学者们在这三个方面努力耕耘,且行之有效。为了反映这部分成果,本模块以“特别专题”来囊括这批成果。之所以称作“特别专题”,是因为这三个方面比较能够体现道家与道教的文化特色,成为其显性标志。5.道家与道教的综合扩展研究由于个人学识、兴趣、教育背景的关系,百余年来学者们研究道家与道教的着眼点是不同的。根据这种情况,本模块采用“综合扩展”名称来指称这部分成果。其分支有:道家与道教概论,道家道教与儒、释关系,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道家道教与世界文化,道家与道教综合性论文集,道教研究工具书。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的整体。这五大方面的划分与排列所遵循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是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的成果自身所显示出来的状态,具有客观性,既是历史,也是逻辑。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本书要项目工作团队一本一本地仔细阅读,一本一本地理解,一本一本地概括“被提要”书目的要点,以此真正把握其精神内涵。与此同时,本书的研究还提倡:将传统考据法、历史追溯法、比较分析法与逻辑梳理法等研究诠释的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力图使提要的思路、措辞、结构达到相对完美的境地。本书从项目申请到完稿,历时近8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项目工作团队与出版社编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轮推敲打磨,终形成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书。其总的特点与价值,概括地说,即力图较为客观、系统地介绍我国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的研究成果,以反映我国百余年来道家与道教研究的基本样貌,为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本简介由本书总主编助理胡瀚霆老师供稿
-
从旧约到新约的文学嬗变研究杨建 著,张秀秀 编本书以《**》的文学性与文学经典性为前提,以《**》的文学整体性与差异性研究为基础,在上帝神学框架下,对《**》两个组成部分《旧约》与《新约》从文学主题、文学形象、文学形式、美学思想、诗学思想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从《旧约》向《新约》文学嬗变特点及原因,有助于了解《**》元典形成演变机制、文学经典传承和两约互文性对话关系,也有助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哲学、史学、伦理学等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对于探讨东西方文化融合之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参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