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许昌佛教志释刚圆 编20世纪80年代,国家施行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宗教信仰自由,许昌佛教得以恢复。1999年成立魏都区佛教协会,2000年成立龙华佛学社,2002年开放许昌龙华寺,2008年成立许昌市佛教协会。地处中原腹地的许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其渊源流长的佛教文化。许昌佛教文化历来很发达,不仅寺院众多,而且高僧大德辈出。本佛教志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宗教政策进行编纂,内容主要包括许昌佛教的历史沿革、主要教派、宗教场所、文献制度、组织机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及其宗教事务管理和大事记。
-
泰安市伊斯兰教志泰安市伊斯兰教协会 编暂缺简介...
-
南华阐微张静依 著《南华经》是中国道家的一部经典,是道家一代宗师庄周所著。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在继承太上老子学说、阐述道德自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本书系作者结合自己的修行,阐述对《南华经》道典的一些体悟。
-
中韩黄海区域海神信仰的比较研究耿瑞芹 著中国和韩国一衣带水,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共享同一片黄海。位于黄海两岸的中国山东省和韩国全罗道,渔民们时常面对的是大自然和大海的残酷无情,他们只能以自己最原始朴素的方式来对抗一切给维持生计带来侵害的危险因素。这种最原始朴素的方式就是对于海神的崇拜敬奉,关于海神的信仰活动表现出这种意识形态下的黄海渔民遭遇的挫折及克服的轨迹。黄海两岸,不同国家的两个渔村地区,从事相同谋生方式的渔民,他们信奉的海神是否会相同呢?同样的海神会具有相似的祭拜仪式和传承形态吗?通过本书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黄海区域海神信仰的整体面貌,同时还能发现海神信仰中反映出的民众思想和意识,以此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跨文化交际。
-
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研究张磊 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以下简称《百法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古代曾出现过许多对该论的注疏,可惜大部分都已经亡佚了,所幸敦煌藏经洞依然保存有若干失传的珍贵注疏文献。这些注疏出土于敦煌这一特殊地区,折射出敦煌文化与佛教文化融会贯通的特色。本著首先对敦煌遗书中的《百法论》注疏进行了全面考察,归纳其因时间推移所产生的内容及风格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特点,从而窥见高僧昙旷及其弟子在《百法论》流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引发对唐代中晚期敦煌地区佛教信仰情况的认识,以及对敦煌文化与佛教文化由相互影响到熔于一炉的历史转变的思考。
-
中日神话传说比较研究刘玉宏 著本书汇集了2019年“中日人文对话:神话传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日两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两国神话研究的主要成果,分为三个部分:中国神话与日本神话、神话与文化、盘古神话。全书主旨在于通过神话溯源中日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人文对话交流,加深对文化和文化传播、接受的理解,探明亚洲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历史基础。这种溯源通过分别研究中日两国神话的特征,以及分析两国神话之间的渊源(尤其是日本神话对中国神话的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实现。此外,本书关于中国神话部分不仅包括创世神盘古的研究,还包括中国地方神的相关介绍。
-
禅的形成及其在世界的展开何燕生,沈庭 编“Chan·Zen·Seon:禅的形成及其在世界的展开”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振华楼隆重开幕。这是武汉大学国际禅文化研究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四十多位学者和高僧大德共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禅的形成及其在世界的展开”这一***禅学主题,本次研讨会共发表了3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促成了本论文集的形成。此次会议对推动武汉大学国际禅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开放的国际性高层次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丰富和发展禅文化研究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促进全球禅文化学术交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任继愈哲学文丛李申 著,习五一 编《任继愈哲学文丛》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任继愈哲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搜集和整理了任继愈先生的全部哲学论著,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史、先秦诸子百家、儒教、道教、佛教、秦汉以后至现当代各时期思想家思想、哲学文献整理等各方面,收录更加全面,其中部分论著未被已出版的文集和单行本收录,同时校勘了文字,按照论著内容分门别类,编为《中国哲学总论编》《天人之际编》《儒家与儒教哲学编》《道家与道教哲学编》《诸子哲学编》《宗教学与无神论编》《佛教哲学编》等7卷,共8册。《宗教学与无神论编》收录任继愈先生研究宗教学和无神论的文章近50篇,分为“宗教学研究”“科学无神论研究”两部分,包括《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关于宗教与无神论问题》《当前宗教研究中对三个问题的争论》《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谈科学无神论宣传的必要性和意义》等文章,还有1982—1983年任继愈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的讲义。本书所收文章和讲义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思想和观点,宣传了无神论思想,对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明代寺院经济研究周上群 著本书以明代寺院经济为主题,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书首先论述了佛教在由元入明的时代背景下,佛教寺院的状况以及国家层面如何对其进行管理。之后分别从寺院的田产、商业活动、消费支出以及个案分析这几个方面,详细考察了明代寺院经济的状况。明政府以整顿、限制佛教为主的宗教政策,使佛教自入明起就受到一定的约束,其整体土地占有量及扩张能力已不能超越前代。明代寺院并未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大发展而广泛地让寺院经济在此方面转进。寺院经济之整体在明代已呈衰微之相,给明代寺院和僧人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压力。这一生活压力迫使明代僧人处于需要寻求经济来源又须引导佛教积极发展的矛盾中,造成了明代僧人的纠结与艰难。似可从明代寺院经济的不发达,为明代僧人趋于世俗化、明末丛林乱象找到部分原因。
-
中国佛教协会新修订规章制度汇编中国佛教协会 编《中国佛教协会新修订规章制度汇编》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助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善佛教内部管理规范、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成果,是全国佛教界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工作、进行佛教自我管理、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宗教工作干部和关心佛教人士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