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汉译巴利三藏段晴 等 译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梵语巴利语、丝绸之路古语言及文化。本书稿为“汉译巴利三藏”之一种,为国家古籍整理基金资助项目。对巴利三藏中经藏的“中部”这部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进行译注、研究。《中部》承袭《长部》以故事讲述为主的风格,用多个故事表现了早期佛教的内涵,阐释了“戒”“定”“慧”的理念。公版,巴利三藏文本。
-
八至十一世纪敦煌世俗佛教李正宇《八至十一世纪敦煌世俗佛教/李正宇学术文集》为一部研究敦煌世俗佛教的学术专著,作者李正宇先生为敦煌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该书利用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保存的佛教典籍,配合其他研究资料,通过对敦煌地区8—11世纪佛教的研究得出,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特别是8—11世纪的敦煌佛教,呈现出与传统所谓正统佛教 不同的景象,为“敦煌世俗佛教”。这种流行于晚唐至北宋时期的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出现于中国佛教 的一种新型佛教,丰富了中国佛教史的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佛教史。其 思想为贴近现实、靠拢社会、顺势而变,求变求新,突破传统佛经的局限,把其它宗教题材内化为佛教因子,向世俗化举步迈进。
-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王宏涛 著本书是佛教文化的专题研究,研究对象以古代域外普贤信仰为主,涉及普贤信仰研究的意义、现状、思路、起源、发展演变、基本特征等方面。本书在普贤信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探究,从不同的视角和关注点来审视域外普贤信仰的重要问题。
-
禅与日本文化铃木大拙 著《禅与日本文化》是久负盛名的日本文化普及读物。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简介何为禅,后面六章分别介绍禅与美术、武士、剑道、儒教、茶道、俳句的关系。本书从各方面介绍日本传统文化,深入浅出,是与《菊与刀》齐名的了解日本的入门作品。
-
梵汉对勘心经·金刚经黄宝生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梵汉佛经对勘丛书》之一,收录了《心经》和《金刚经》,由梵学专家黄宝生先生从梵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也是中国早期佛经翻译的重点。其中《心经》和《金刚经》为著名。本书依据梵语原文将两书译为现代汉语,并且列出古代经典汉语译本,依据梵语原文的语意,照顾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重新标点古代译本。本书依据多个梵文本和汉译本,校勘梵文,依据梵文本,对于古代译本的疑难和特点做出精要的注解。
-
温州民间信仰调查研究张祝平 著本书是浙江民间信仰调查研究系列的“温州篇章”。温州地处浙闽交界地带,民间信仰自古繁盛、多元交杂,民间信仰治理创新实践丰富,是观察浙江乃至全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本书试图从温州民间信仰的历史变迁、温州民间信仰的基本现状、温州民间信仰的文化解读、温州民间信仰的当代价值、温州民间信仰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温州民间信仰相关成果文献等六个方面,系统勾勒温州民间信仰的整体图景,展示温州民间信仰作为地方社会“活化”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总结提炼温州作为全国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先行先试区的探索经验。
-
齐梁皇室的佛教信仰与撰述李猛 著兰陵萧氏作为齐梁皇室,在南朝的政治史、佛教史以及文学史上都有独特的位置,历来都是南北朝文学、史学乃至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齐梁皇室的佛教信仰与撰述》一书不拘于学科限制,以晋唐佛教文献以及传世史部、集部文献为基础,以齐梁皇室的佛教活动与相关撰述为主要线索,融合文史,深入讨论了齐梁时期的佛教、佛教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变迁与诗文创作,以及内外典籍编撰等诸多领域的问题。 本书是对目前中古史研究领域细致分析史料、诗文等文本的进一步延展和开拓,动态地解读了佛教文献的文本变化,深度分析了其年代、层次、史源,并发掘佛教文献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对现有南朝文学史、佛教史、政治史乃至中古士族等领域的研究模式有所突破。
-
中华创世神 祖灵在天叶舒宪 著早在没有文明和国家的史前时代,偶像崇拜与造神行为就已经普遍开启。中国文明中的鬼神信仰及祭祀形式,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即偶像崇拜与非偶像崇拜总体均衡的现象。 本书通过能够充分体现宗教礼仪行为的史前玉礼器的大量出土情况,系统归纳出偶像崇拜与非偶像崇拜在玉礼器生产和使用方面的情形,找出玉人像所代表的偶像崇拜与玉柄形器所代表的非偶像崇拜的文化分布和文化传承情况,从中窥见中国宗教文化的史前之根与发展线索,并尝试解说中国文化中的祖先崇拜与玉石崇拜二者是怎样相融为一的。
-
西美尔的宗教理论研究邵铁峰 著本书是对西美尔的宗教理论的研究。第一部分围绕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展开,重点介绍了其形式社会学及相对主义方法论,并从信仰与统一化功能这两个方面比较了西美尔对货币与宗教的形式相似性的讨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西美尔的文化观念,并将他所理解的现代文化区分为两个层次,即文化的危机与文化的冲突。在从文化的危机到文化的冲突的转变过程中,西美尔的论述重心亦相应地从客观宗教转向了一种私人宗教。第三部分集中阐述了个体宗教,考察了西美尔对主体、死亡、人格性、回忆等问题的思考,指出其宗教哲学最终成为一种“宗教无神论”。
-
道风艺韵董中基 编2019年11月,由浙江省道教协会、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举行。本书为2019年浙江省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主题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其中特别研究了道教与古琴艺术。论坛设立了“道教与传统艺术”和“道教与古琴艺术”为主题的两场分论坛,与会人士共同探讨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次论坛收到的论文,基本围绕道教与中国传统艺术来展开,力求探索进一步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道教中国化进程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