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汉译苗师通鉴石寿贵苗族巴代的祭祀仪式由“写、画、雕、扎、剪、吹、打、舞、诵、唱”等形式组成,其主要的内容是诵功和唱功,而诵、唱的内容都是神辞。在具体的某堂科仪中,按其祭祀的场地、时间、原因、神名、诉求等实际情况,将这些基本模式组合而成整堂仪式的科仪神辞。第三册收载了“敬饭”“送家祖神”“打扫屋”“祖坛请师”“封牢井”“开牢井放邪师”“巴代回坛”“椎牛起根”“嘱咐神的话”“讲雷神古根”“担保悔过”“隔诅咒”“隔血诅咒”“认错雷款”共14种基本模式通用神辞的汉译部分。
-
普陀学刊第十六辑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普陀学刊》是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每年出版两辑),以反映中国当代佛教研究前沿水平与 成果,倡导学术精神,弘扬佛教文化,促进教内外佛教学术交流,推动深层次、高水平的佛学研究为宗旨。本刊以佛学研究为主,兼容宗教及哲学研究,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时代性,强调问题意识。本书为第十六辑,内设特稿、观音信仰的思想和文本基础研究、观音菩萨女性化研究、观音信仰形态及传播研究、观音菩萨图像研究、其他研究等专题。
-
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7郑筱筠 著暂缺简介...
-
彼得·贝格尔宗教思想曹义昆本书在深入研读贝格尔职业生涯尤其是后30年间所发表的重要宗教学英文著述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旁及西方宗教学界其他名家如布鲁斯、英格尔哈特、卡萨诺瓦、柏拉克等在相同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对贝格尔的宗教思想尽可能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公允评价。本书立足他早期世俗化命题证明的思辨策略分析、中期证伪该命题的事实证据归纳以及其他学者对这些证据进行反驳的考察、后期多元主义理论新范式的解读和评价,反思贝格尔在当代宗教研究领域的学术特点、优长与不足,以及他的思想对于宗教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可能具有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研究刘中玉本课题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妈祖的海神形象是在民间孕育、成长的,并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知识分子和官方意识的引导、塑造,成为中国海神体系里具有 度和群众基础的代表性形象。妈祖文化 能体现中国先民在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向海而生的友爱协作的进取精神、和平包容的
-
佛教文化研究洪修平本书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 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按照论文内容分为佛教文献研究、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学术史研究、名家访谈五个板块。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展现了学者们的对佛教文化各个研究领域的探索,对当代佛教哲学、佛教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支遁接受研究张富春 著本书从“佛教中国化之肇启”、“支遁与佛教中国化之重要进展”、“支遁形象之接受”、“支遁传说之接受”、“支遁著述之接受”等方面,将对于支遁个人的研究放入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大背景,涉及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视野广阔,文献丰富,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可谓具体而微的佛教中国化研究。
-
宗教学理论新探金泽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 “虚”与“实”、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无形”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仰等前沿问题的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探讨。本书作为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比丘尼传校注[梁]释宝唱 撰 ,王孺童 校注《比丘尼传》,四卷,梁庄严寺沙门宝唱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卷一录东晋比丘尼十三人,卷二录刘宋比丘尼二十三人,卷三录齐代比丘尼十五人,卷四录梁代比丘尼十四人,总数为六十五人,并附见五十一人。本书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比丘尼传记,其著录最初见于《开元释教录》。书中保留了诸多关于早期中国佛教和当时社会的珍贵史料,如比丘尼戒的传入,佛教在南朝士大夫阶层中的情况,南朝的佛教制度,以及当时妇女的生存状况,等等;并于每篇传记后附录大量与传主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
老子《道德经》新校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古籍中传播最广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书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在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时有衍夺、错植等发生,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文本阐释与版本问题。本书以王弼本《老子》作为底本,结合河上公本、傅奕本、严遵本、敦煌本等古本,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及湖北荆门郭店楚墓《老子》简本,参照高亨《老子注译》、任继愈《老子新译》、张松如《老子校读》、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朱谦之《老子校释》、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经典校诂本,对《老子》的篇章结构及文词句义提出新的认识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