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传习录》问答张实龙 著由于古今语境的不同,个人修养的差异,一般读者理解《传习录》有困难。本书站在一般读者角度,对《传习录》每条语录提出疑问,然后根据作者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做出合情合理的深入浅出的解答。全书采用问答方式,尽可能将《传习录》中的名词术语还原成人的生命体验,以此唤起一般读者本有的生命体验,从而达到对《传习录》同情的理解。 一般读者研读王阳明《传习录》,希望真正读懂《传习录》,吸收其中有益的营养,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本书是将王阳明说的话还原成生命体验,并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读者当下就能明白《传习录》的每句话。
-
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姜小莉 著清代是满族萨满教特殊而重要的发展时期。入关前,皇太极进行了诸多变革,限制了萨满教的消极因素。入关后,宫廷萨满祭祀中规范化与传统化并行,《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确定了宫廷各项祭祀仪制,萨满教为清宫生活增添了浓重的满族文化特色。在民间,萨满教的地区分化与形态分化尤为突出,除东北地区保持较多传统外,京畿、直省及新疆驻防的满洲旗人在延续萨满信仰的同时,其祭祀活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总体上,野祭普遍衰退,家祭仪式逐渐趋同,萨满教的衰落是满族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满族萨满教在清代社会发挥了重要影响。满族萨满教以其特有内涵,强化了满族的族群认同,融入国家祭祀之中,元旦堂子拜天与冬至圜丘祀天并行不悖,出征凯旋拜堂子在军礼中举足轻重,体现了清代统治者满汉并重的文化态度。
-
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编本书是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为全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编写的宗教宣讲指导用书。内容以倡导我国穆斯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包括“做一名具有爱国情怀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倡导平等”“做一个友善待人的穆斯林”等篇目,加强正面引导,弘扬我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形成的爱国、和平、中道的主旋律,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一生坚实杨发明 著本书是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主编的一部纪念马坚先生的专题文集。包含“致辞”“家人忆思”“仰慕追怀”“垂世之学”“承志敬思”等7个栏目共43篇文章;文章作者有: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陈宗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著名穆斯林学者林松、马贤,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马坚先生之子马志学,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翻译家仲跻昆等著名、知名人士。文章从马坚先生的生活、工作等各角度全面回顾了其一生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客观反映了马坚先生的爱国情怀,指导我国穆斯林继承和发扬马坚先生的爱国爱教、不畏艰难困苦,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其为榜样,扶正自身,教育后人。
-
道德经随想录杨志清 著本书从音乐创作理论与形态知识概述入手,分析新媒介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探索媒介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路径,媒介融合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延展方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融合传播的方法,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体系,明确提出改善措施。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音乐创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列子见一曾品元 著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的重要传承人物。道家发幽于黄帝,显明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其思想主张存在于《列子》一书中,但因《列子》一时被认为是伪书,为其解注的人寥寥无几,远不能跟《老子》和《庄子》比肩。自东晋学者张湛作《列子注》后,《列子》遂逐渐被重视起来,也引来后世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一些解注者。可惜的是,所有这些解注作品,都没有首先将《列子》的底本厘定清晰,所以导致即便是《列子》被解注后,还是不能很好地为普通读者所把握。此书就是为此而作的一次努力。作者首先将《列子》的文本作了清源,然后对其中的疑难点作了通俗易通的阐释,最后给出今译,以使读者能迅速把握到《列子》一书的基本内涵及其思想实质。
-
宝鸡道教碑石记吴受琚 著《宝鸡道教碑石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资助项目”,是对陕西省宝鸡地区宋、元、明以来的道教碑刻进行拓片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圣重修至德常宁观碑、元正大长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明天顺张三丰遗迹记碑,以及新出土的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刻等,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
神话研究集刊向宝云 著本集收录学术论文二十二篇,分为“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跨学科神话研究”“外国神话研究”“巴蜀神话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青年论坛”等板块,内容涵盖了神话研究的各个方面,代表了神话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
神话研究集刊向宝云 著本集收录学术论文二十二篇,分为 神话与中国思想文化“跨学科神话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道教育神话研究 “巴蜀神话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外国神话与理论研究 “青年论坛”等板块,内容涵盖了神话研究的各个方面,代表了神话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
千面女神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著,黄悦,杨诗卉,李梦鸽 译1972—1986 年,坎贝尔做了超过20场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会,探讨了神圣女性的形象、功能、象征以及相关主题。本书是对坎贝尔所有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内容的汇集。在书中,坎贝尔对女神的缘起、发展、远遁与归返做出了系统性概述与研究,并得出了与知名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相同的核心观点:大女神是全世界神话zui早的核心神圣形象,是后世的神话和神圣传统中所发现的女神们的共同根源。 神话以文化为本,以文明发展为根基。女神崇拜的发展,同样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数万年间,女性精神与女性经验被转化为原始的神话形式,成为了全世界神话的基础,更激发了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潜能。在父权社会,女神被男神所压制,成为男神的附庸,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力量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女神的归返。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社会文明的发展会将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带向何处?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千面女神》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