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狄著本书主要讲:“艺术”概念的历史性变化;当代西方几种主要艺术理论; 艺术创造及各种艺术不同的存在方式; 解释作为再创造; 艺术作品与审美经验; 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 艺术是进化的吗……
-
罗素与中国冯崇义著本书作者冯崇义先生在英国里兹大学留学期间就从大英图书馆、特别是加拿大罗素档案馆,查阅了丰富的未发表文献。本书首次对罗素的生平、思想、在中国的讲学活动以及罗素与中国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作者通过这部颇有深度的《罗素与中国》,表述了自己对罗素、中国思想史独特的见解。
-
诸子百家作品经典陈洪主编本书对我国历史百家的经典著作(部分是节选)作了简注和导读。
-
谈美朱光潜著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往往应用这点知识去欣赏,去批评别人的作品,去创造自己的。不少的诗文和绘画就如此形成。但这种东鳞西爪积累起来的知识只是“杂拌儿”;——还赶不上“杂拌儿”,因为“杂拌儿”总算应有尽有,而这种知识不然。应用起来自然是够苦的,够张罗的。从这种凌乱的知识里,得不着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又如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就像是难分难解的一对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乱坠的话。你有时乐意听这一造的,有时乐意听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难!还有近年来习用的“主观的”“客观的”两个名字,也不只一回“缠夹二先”。因此许多青年腻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着一条道理,“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谈”不出什么来。留心文艺的青年,除这等难处外,怕更有一个切身的问题等着解决的。新文化是“外国的影响”,自然不错;但说一般青年不留余地的鄙弃旧的文学艺术,却非真理。他们觉得单是旧的“注”“话”“评”“品”等不够透彻,必须放在新的光里看才行。但他们的力量不够应用新知识到旧材料上去,于是只好搁浅,并非他们愿意如此。这部小书便是帮助你走出这些迷路的。它让你将那些杂牌军队改编为正式军队;裁汰冗弱,补充械弹,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其次指给你一些简截不绕弯的道路让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诉你怎样在咱们的旧环境中应用新战术,它自然只能给你一两个例子看,让你可以举一反三。它矫正你的错误,针砭你的缺失,鼓励你走向前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写给你《十二封信》,他的态度的亲切和谈话的风趣,你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书里他的希望是很大的,他说: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第一章)这却不是大而无当,远不可几的例话;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第九章)“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第十一章)这便是“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第九章)是精粹的理解,同时结结实实的鼓励你。孟实①先生还写了一部大书,《文艺心理学》。但这本小册子并非节略;它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例子;这是孟实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论。他分人生为广狭两义: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他说,“生活上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又引西方哲人之说,“至高的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以为这“还是一种美”。又说,“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又说,“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了。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朱自清,一九三二年四月,伦敦。
-
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著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了便于人们对历史巨人毛泽东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我社出版了公木先生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本书原收有毛泽东诗词55首,这次重印,又加入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新发肯的诗词二首。共57首。分为毛泽东诗词讲稿、毛泽东诗词补编、毛泽东诗词六首和学诗启示录四大部分。其中前两部分按毛泽东诗词写作时间的先后编排。在每首诗或词后面都加以[题解]、[笺注]、[赏析]三部分。
-
人是谁(美)A.J.赫舍尔(A.J.Heschel)著;隗仁莲译“人是谁”,实际上就是“人怎样才能成为人”,不同于那种或从外部,或孤立地探讨人的某种机能和动力的专门研究,《人是谁》是从人自身出发来思索人。由此探讨了人的独特性、人的生存以及境遇等问题,并指出人之生存危机的关键是由于我们将真理问题与生存问题、认识与人的全部境遇割裂开来的结果。因此,我们应抛弃以往那种形上的思维方式而从人的实际遭遇,从人的生存,从做人的艰难性出发来思考人。
-
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薛文华主编本书是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政教系及有关文科专业开设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所提供的教材。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哲学学派进行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介。书中涉及了16个哲学派别,阐述了各派的概况、理论渊源、体系特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以及各派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对现代西方哲学学派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思考问题的新方式、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及由此而形成的理论成果给予了具体的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较深刻地分析了西方哲学学派基于以否定的形式反映时代而随之带来的一些片面性和理论谬误。 本书体系较完整,观点新颖,理论分析深刻,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和党校、干部管理学院学员的教材。
-
纪昀评传周积明著在人们习常的观念中,纪昀(纪晓岚)是一位博洽多闻的大学者,一位机智敏捷、口谐辞给的名士,一侠长于目录学的编纂学家,一位喜谈狐鬼的文言笔记小说家,一位著名的文论家、史评家与诗人,对他同时又是一个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思想家的地位,却少有注音。本书以纪昀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为经,以其涵盖面广阔的文化思想为纬,以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的特定形态为大背景,不仅系统展示了纪昀的精神风采与思想特色,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加以重新厘定,而且透过纪昀思想的述评,对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的精神潮流,提出了创新的见解。
-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本书共十三章,除“绪论”外,分别介绍了文艺学美学中社会历史、传记、象征、精神分析、原型、符号、形式、新批评、结构、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等12种研究方法,对其缘起、理论、基本特征等分别加以介绍,从方法论角度全面切入当代西方文艺学美学,是研究当代西方美学、文艺学的重要成果。<
-
一本万殊李明友著本书是《中国哲学家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有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气合一、第三章心性合一、第四章心理合一、第五章穷心之万殊、第六章一本万殊、第七章破邪求实、第八章真情为美、第九章经世之史学、第十章从《留书》到《明夷待访录》、第十一章黄宗羲的生平事迹、第十二章清初批判道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