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善的研究》是日本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的处女作,内容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宗教。“纯粹经验”与“实在”两编论述了“西田哲学”的基本观点,“善”和“宗教”两编则是这个基本观点在伦理学和宗教上的应用。《善的研究》从“纯粹经验”出发,主张真正的实在是一种“主客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企图建立一条既非唯心,也非唯物的哲学上的中间道路,实际上则是一种以东方佛教思想为基础,以西方哲学思想为材料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
-
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新编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德)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著;海安译这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论述了宗教史(从基督教的产生到路德宗教改革运动时的德国宗教);第二篇论述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和影响;第三篇论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偏重于表述它的革命意义。从对宗教的批判开始,最终论证了这样的观点,即:从马丁·路德以来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准备。片断:第二篇在第一篇里我们叙述了在德国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伟大的宗教革命。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从宗教革命中产生的哲学革命,是的,这次哲学革命不是别的,正是新教的最后结果。不过在叙述这次革命如何由伊曼努尔·康德发难以前,我们必须更多地提起外国的一些哲学事件:斯宾诺莎的意义;莱布尼茨哲学的命运;这个哲学和宗教的相互关系,磨擦,争执等等。不过在这许多哲学问题中我们经常注意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一些问题,以及为了解决它们,哲学和宗教展开竞争的一些问题。现在这就是有关上帝本性的问题。信徒们虔诚地说;“上帝是一切智慧的开始和终结!”一个哲学家对自己的知识尽管很有自信,但对这种虔诚的说法却不得不表示赞同。近代哲学之父不是通常所说的培根而是勒奈·笛卡尔,至于德国哲学在多大程度上渊源于笛卡尔,下面我们即将十分明确地予以说明。勒奈·笛卡尔是法国人,在这里,首倡近代哲学的荣誉也应归于伟大的法国。但这伟大的法国,喧嚣、动荡而又喋喋不休的法国人的国家,却不适于哲学,哲学在这种土壤上可能永远不会繁荣起来,笛卡尔感到这点,因而迁居到荷兰,这个既安静又沉默寡言、在运河里行驶着拉纤船的荷兰人的国家,在那里写下他的哲学著作。只有在荷兰,他才有可能把他的精神从传统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并从纯粹的思想中创立出一套完整的哲学。这种哲学正如以后每一种真正的哲学所要求的那样,既不借用信仰,也不借用经验。只有在荷兰,他才有可能沉潜到思维的深处,在自我意识的底层抓住思维;他正是通过这种思考而能在举世闻名的这个命题: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里确认了自我意识。除了荷兰以外恐怕没有任何地方能使笛卡尔有勇气讲述一种向过去一切传统进行最公开斗争的哲学。确立了哲学的独立自主性这个荣誉应当归于笛卡尔。从此哲学用不着到神学那里乞求进行思维的批准,它现在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和神学相提并论了。我在这里没有说:“和神学对立”,因为当时公认这样一个原则:“我们通过哲学得来的真理归根结底也就是宗教传给我们的真理。”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经院哲学家们则与此相反,他们不仅承认宗教凌驾于哲学之上的至高权力,而且当哲学一旦和宗教教义发生矛盾时就宣告哲学是一种无聊的游戏,是一种虚妄的争论。经院派哲学家们不管在任何条件下,只求说出他们的想法。他们说一乘一等于一,并且加以证明;同时又微笑着说:这是人类理性的一种错误,只要人类理性和万国基督教宗教会议的决议发生矛盾,那末,人类理性始终是错误的。一乘一等于三,这才是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名早已向我们启示的真理!经院哲学家们暗中形成了一个敌视教会的反对派。但他们在表面上又伪装得非常驯服,他们甚至在许多情况下为教会而斗争,当教会举行宗教仪式时,他们也昂首阔步于教会的队伍之中,活象法兰西反对党议员参加王朝复辟的种种庆祝典礼一样。经院派的这种滑稽剧延续了六个世纪以上并且越来越变得无聊起来。笛卡尔破坏了经院主义的同时,也就破坏了中世纪这个过时的反对派。旧扫帚,由于使用年代长久,不仅秃得不堪使用,而且还粘附了过多的尘垢。新时代则需要新扫帚。每一次革命之后都必须解散以前的反对派;否则就要生出许多蠢事来。这是我们亲身体验过的。当时率先反对笛卡尔哲学的不是天主教会,而是经院派这批落伍分子即教会的旧反对派。罗马教皇于1663年才下令禁止笛卡尔哲学。我应该假设法国人对于他们本国伟大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有充分的认识,我用不着在这里说明,那两个互相对立的学说怎样从笛卡尔哲学中借用了必要的材料。我在这里所说的两个对立的学说是指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而言。人们,尤其在法国,把这两种学说称为唯灵主义和感觉主义,可是我却在另外的意义上使用了唯灵主义和感觉主义这两个名称。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起见,必须详细谈谈上面两个名称。自远古以来,关于人类思维的性质,亦即关于精神的认识底最后根源,关于观念的发生就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见解。一种见解主张我们的观念只能从外界得到,我们的精神只是一个空的容器,那些由感官吸收进来的种种直观在其中消化的情况,大致就象被吃到胃里的食品一样。如果使用一个易懂的比喻:那就是说,这些人把我们的精神看成一块tabularasa(干净的板),以后经验每天按照一定的书写规律把某些新鲜的事物写在上面。另外一种相反的见解主张:观念是人们生来就有的,人类的精神是种种观念的本源,而外界,经验和进行媒介的感官只不过使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精神里早已存在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唤起睡在那里的种种观念。第一种见解被称为感觉主义,有时也往往被叫做经验主义;另外一种见解被称为唯灵主义,有时也往往被叫做唯理主义。然而这却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因为在前一卷书中我已经谈到,这两个名称若干年来也被用来表明一切生活现象中都通用的两种社会体系。所以让我们用唯灵主义这个名称来指那种精神的不法越权,这种精神一面努力追求独占的颂扬,一面试图践踏物质,或至少去侮辱物质;同时我们用感觉主义这个名词来指那个反对派,它猛烈地反对前述的体系,企图恢复物质,并替感官要求恢复其不容让渡的权力。与此相应,我宁可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名称给予有关人类认识性质的哲学见解。对于把观念说成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先于经验的学说,我把它叫作唯心主义。对于通过经验,通过感官才产生精神认识,观念后于经验的学说我把它叫作唯物主义。笛卡尔哲学中唯心主义的一面在法国从未交到好运,这种情况是意义深长的。一些有名的扬逊教派分子曾暂时追随过这个方向,但他们很快就迷失在基督教唯灵主义之中。可能正是由于以上的情况,才使得唯心主义在法国丧失了信誉。人民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本能地预感到他们需要些什么。法国人已经走上十八世纪末年即将爆发的政治革命的道路,为此他们需要一把刑斧和一种同样冷静而锐利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督教唯灵主义站入法国人民敌人的行列,因此感觉主义便成了人民的天然的同盟者。由于法国的感觉主义者通常是唯物主义者;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感觉主义只起源于唯物主义。其实不然,感觉主义也可以同样作为泛神论的结果而盛行于世,这时它的现象是美丽的和出色的。然而我们绝对不想否认法国唯物主义的功绩。法国唯物主义对过去的祸害是一付很好的解毒剂,是对绝望的病症使用的绝望的医疗手段,是对一个被感染的民族使用的水银制剂。法国哲学家们以约翰·洛克为师。洛克正是法国哲学家们所需要的救主。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是法国哲学家的福音书;他们对此坚信不移。洛克曾经作过笛卡尔的学生,他从笛卡尔那里学到了一个英国人所能学到的一切。如:力学、化学、结合、构造和计算。只有一点洛克未能理解,那就是天赋观念。所以,他完成了这样一种学说:我们的认识是通过经验从外界获得的。他把人的精神比作一种计算机,整个人变成了一架英国机器。这也适用于洛克的学生们所构造的人;尽管他们自己想通过各种不同的名称互相有所区别。他们都对他们的最高原理的最后种种结论有所恐惧,孔狄亚克的追随者遇到别人把他和一个爱尔维修的追随者,或甚而和一个霍尔巴赫的追随者,乃至最后和一个拉美特利的追随者划归一类的时候,总要惊惶失措起来。但这种事却是必然要发生的,因此,我也不妨把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今天追随他们的人毫无例外地统称为唯物主义者。《人是机器》是法国哲学最为彻底的著作,仅是这个标题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全部世界观的结论。
-
马克思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德)马克思(Karl Mark)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德)恩格斯编弗·恩格斯序言第三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第二章利润率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七章补充说明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第十一章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第十二章补充说明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规律本身第十四章超反作用的各种原因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第十七章商业利润第十八章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第十九章货币经营资本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第二十一章生息资本第二十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第二十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第二十四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第二十六章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续)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插图
-
马克思资本论(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现在作者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作者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历史的新材料。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作者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干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当然,作者指的是那些想学到一些新东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TOP目录 卡尔·马克思 第一版序言卡尔·马克思 第一版跋卡尔·马克思 法文版序言卡尔·马克思 法文版跋费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三版序言费里德里希·恩格斯 英文版序言费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四版序言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注释人名索引本卷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名目索引 TOP 其它信息 装帧:精装页数:984版次:1
-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希望此书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 著《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他通过为北宋张载的《正蒙》一书作注解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的精粹,具体表现在这部著作里。朱熹曾经给这书做过注解,名《正蒙解》,虽然也表示推崇,大部分却把他的理论歪曲了。后来做注的,明朝有高攀龙、陈伯达,清朝有李光地、冉觐祖、张伯行、王植等,都不及王夫之所注的精确。王夫之的这部《张子正蒙注》,不但充分阐明作者的思想,更进一步发展了张载哲学,而且对于原著上有些观点表示不同的见解,对于字句的错误也作了不少的校正。《张子正蒙注》曾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出版,由古籍出版社据太平洋书店本排印。现在改用一八六五年金陵刊刻的《船山遗书》为底本,重新校勘标点。《正蒙》原文与明万历年间陕西凤翔府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相对勘《注》文则参照周调阳依衡阳刘氏家藏抄本及衡阳学署本所作的校勘记,作了改、补、删。
-
读四书大全说(清)王夫之 著《读四书大全说(上)(竖排繁体)》、《读四书大全说(下)(竖排繁体)》。《读四书大全说》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土天之的一部重要学术论著,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四书》原文加以论述,并批驳《四书大全》中道学家的解释,阐发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是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及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
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著;马元德译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人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J.谢林(Sohelling,F.W.J.)著;梁志学,石泉译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古典唯心论代表作,既体现了谢林的进步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预示着他转向反动的保守方面。在译述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过程,这对读者了解本书,或许有所帮助。一个完全改充、甚至倒转了那种不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还支配绝大部分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即使其原理经过了极其严重的证明,也会在那些能够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证明的明晰性的人们当中不断遭到非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在于这个体系没有能力摆脱大堆具体问题。无谓忙碌的想象力直接根据那样一种已被改变的观点,从全部经验财富里引申出这些问题来,遂使判断发生的迷误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