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不被定义的人生刘亮 著 李雪薇 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通透和自在,却往往裹挟在各种关系中难以如愿。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心理学,无奈理论枯燥难懂,即使下定决心搞懂理论,但是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依旧如此遥远。要知行合一,依旧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本书从系统家庭治疗的角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我们在亲近的关系中可以亲近而不卷入、独立而不疏远。本书包含三部分:我们如何整理好自己,处理好和原生家庭的“爱恨情仇”,不被原生家庭定义;们如何让自己拥有和维持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不被爱情定义;如何在初为人父母时合理调整好自己和伴侣、孩子及父母的关系,不被养儿育女定义。如果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本书重点阐述的是我们在成年离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孩子降生这三个阶段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 本书适合有自我成长需要的,对原生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和亲子沟通有困扰的读者阅读。
-
西方哲学史谢地坤 主编全书分八篇全面介绍了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意志哲学与生命哲学”篇介绍了叔本华、尼采、伯格森;“新康德主义”篇介绍了早期新康德主义,文德尔班与西南学派,柯亨与马堡学派;“现象学”篇介绍了布伦塔诺、狄尔泰、胡塞尔、舍勒;“存在哲学与解释学”篇介绍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心理学-哲学”篇介绍了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主义、皮亚杰,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作为附录列于其后;“意大利哲学”篇介绍了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法兰克福学派”篇介绍了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后现代哲学”篇介绍了利奥塔、德勒兹、拉康、列维纳斯、鲍德里亚、福柯、德里达。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是不定期论丛,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本书(总第30辑)分为“阿尔都塞与斯宾诺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几个部分,收入了《论阿尔都塞的历史时间性批判》《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再论马克思对异化四个规定的“演绎”》《费尔巴哈与批判理论的哲学》《事实与规范的和解》《资本主义空间本质的政治经济学解读》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想。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是不定期论丛,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本书(总第29辑)分为《本雅明的“玻璃乌托邦”及其现代性批判》《萨特与卢卡奇之辩:萨特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契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美国研究:导论》《马克思对意义原初被给予问题的探索》《虚无主义的世俗化根源及其克服》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想。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是不定期论丛,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本书(总第31辑)分为“西方左翼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欧陆思想”“日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几个部分,收入了《“哲学考古学”“范式”与“签名理论”——论吉奥乔·阿甘本思想的方法论奠基》《墨菲左翼批判理论透视》《关于特雷尔·卡弗的“差异论”的再反思》《布迪厄与马克思——从经济到生态》《伊藤诚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建构逻辑研究探析》《物·关系·物象化:广松涉对唯物史观的重构》《埃尔斯特与威廉·肖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分歧与共有混淆》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想。
-
重思天下干春松,(美)安乐哲 编《重思天下》旨在探讨与挖掘东亚传统中天下概念的现代内涵,以及儒家天下观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亚洲的地区秩序和世界的发展,并据此展开,探索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文集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学者的文章,采用一篇立论加一篇批评的形式,交相呼应,双向推进,力图在对话与思想的交锋中,使天下概念在当代视野中重新迸发文化生命力。
-
罪责论[德国]卡尔·雅斯贝斯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至1946年冬季学期,雅斯贝斯在海德堡大学作了关于德国的罪责问题的主题演讲,后集结成书出版。本书对于德国战后清算历史、反省战争罪责、促进国民对历史的理解和判断、重塑其道德和政治意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雅斯贝斯对德国人的战争责任所做的法律、政治、道德和灵魂四个层面区分的论断,被认为是关于集体罪责问题分析最为经典的伦理框架之一,不仅影响了德国战后几代人,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
心流生活实践指南[美]斯凯·尼尔森-艾萨克斯(Sky Nelson-Isaacs) 著本书是一本如何创造心流最优人生体验的实践指南。作者用量子物理学理论解释心流和共时性,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心流。当我们的内心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时,外界环境也会响应我们内心世界的想法。内心与外界完全呼应一致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心流”状态。作者提出了一种“顺其自然”“生活在心流中”的生活模式,在心流状态中经历更多有意义的巧合。作者创造了以量子物理学理论及概率数据为基础的可能性之树模型以及LORRAX循环,解释了我们如何在职场、亲密关系、甚至是解决全球性问题时,用自己的选择实现内心深处的愿景。
-
中国儒学通志·隋唐五代卷·学案篇苗润田此为中国儒学通志隋唐五代卷的学案部分,内容主要是隋唐五代儒学重要人物及其著作。《中国儒学通志》拟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纪年篇、纪事篇和学案篇。结合《20世纪儒学通志》,基本覆盖先秦至20世纪末的整个儒学历史,为中国儒学的演进、发展理清脉络。该书以历代大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传统文献为依托,从较高的高度俯瞰整个儒学发展脉络,体系完备,方法科学,可望著成新时期儒学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学译述提要与研究罗莹 著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的译介,直接促成“中学西传”与欧洲启蒙思想界之间的互动,他们与来华托钵修会在“礼仪之争”中围绕儒学宗教性问题展开的讨论,亦引发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大转折。《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学译述提要与研究》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学的方法,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旨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学西传”的整体面貌,同时亦使各个修会内部以及来华三大修会之间儒学译述的系谱传承、相互借鉴抑或回应问难等隐含的脉络获得清晰化梳理;另一方面采用形象学、阐释学的研究方法,依据传教士对待儒家文化的不同态度,分别选取“支持文化适应政策”“反对文化适应政策”及“文化调和激进派”三派的代表作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进而呈现“礼仪之争”时期来华传教士理解儒家经典的实际情况及其对于儒学宗教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为综合考量上述三种儒学观的异同,《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学译述提要与研究》将以“天”“上帝”“鬼神”“太极”等极具争议性的儒学概念理解为线索,借助概念史的研究方法,由其立论依据(对不同儒学典籍的选择性翻译及引用)、论证手法及最终结论,总结三种儒学观的根本性分歧所在,并对其评判标准进行反思。在具体呈现其儒学观的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同时,亦会对他们所缔造的儒家形象在启蒙时代欧洲的传播及影响进行梳理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