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唯一的规则李零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在中外都极具影响力。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营、处世等,既是“兵学圣典”,又是“智慧宝典”,已超越时空而具有永恒魅力。对《孙子》一书,历来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从中学时代开始,李零即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是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间长,成果多,超越了很多研究者。他从研究文本入手,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内容深湛,视野广博,可谓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
-
人往低处走李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老子》短小精悍、思想广博、睿智深刻,重在阐释天道,并以其关照人道,指导修身、治国,直面现实社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在这方面,它是天下第一。《老子》篇幅虽短,意境却深,给人神秘感,在形式、内容、叙述逻辑、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李零研读《老子》数十年,将北大的课堂讲义写成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读物。本书可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
《药地炮庄·总论》笺释张永义 笺释《药地炮庄》是明末思想家、哲学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的号,炮的意思是烹炮,“会诸家于一鼎”的意思。《药地炮庄》是方以智晚年代表作。方以智的著述,常在正文前列“通论”数卷,其内容要么撮举大义,要么追源溯流,以便于对全书的理解。《药地炮庄》的“总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集汉、唐、宋、明诸家对《庄子》的论说,近似于《庄》学简史;中篇收入晚明高僧及儒生们的《庄子》评论,重在衡定《庄子》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下篇收入方以智本人的文章,可以看作《药地炮庄》全书的纲领。三篇总论基本上概括了《药地炮庄》一书的主要内容,剩下的则属细节和具体的论说。本书是专门针对《药地炮庄·总论》的笺释,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
学道德经的第一本书杨鹏 著《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规律和奥秘,两千五百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中国文化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用它为学、修身、齐家、治国,现代人用它解释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处世,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本书作者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教学名师,研读《道德经》三十余年。本书是作者花了近十年时间,在新东方管培生内部指导讲义基础上写成。他在书中不仅将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做了打通,还运用西方社会经济学进行解读,更融入了自身十几年系统运用《道德经》管理企业的经验。 全书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作者除了对《道德经》八十一章逐章进行翻译释疑以外,还增加了生僻字注音、生词解释;更在解读的主体部分加入了史实典故、管理案例,从学习与管理实践的角度读通《道德经》。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用经典文化指导学习、生活、管理,帮助读者开悟智慧之源,走向自信人生。
-
章太炎研究的新展开章太炎研究中心 编近十年来,随着章太炎相关资料的不断披露、《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以及新一代学人的成长,章太炎研究渐成学界热门,海内外也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章太炎研究向纵深发展。本书由余杭章太炎研究中心主编,列入本中心主编的“菿汉丛书”,收录近十年来国内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31篇。作者以中心学术顾问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总字数约70万字,内容涉及章太炎的佚文、著作、经学、哲学、文学思想等各方面,全面呈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突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整体图式董思飞这是一本新颖、有趣的讨论人类意识和当代生活的哲思小品文。人类的意识是什么,如何统领整个心灵,一直是心理学的最高研究领域。这个领域的讨论者不仅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不仅采用各种科学研究手段,还有各类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一直拥有众多高水平读者。作者以心理学人的身份,用整体图式去解释人类的意识,并对当代社会热点做了有趣的解析。全书内容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讨论意识的开端、身心整体、自由意志等经典问题,后半部分运用整体图式去解析人类的艺术创作、超级智能以及各类文化现象,如中医的思维基础、葡萄酒品鉴、精神操纵等。作者有生动的表达和新颖的视角,有更年轻化和网络化的视角和语言分格,从之前的部分内容分享的反响来看,十分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欢迎。
-
荣格学派意象工作密匙郭芮彤 著意象是集体、文化和个体的心灵语言。始自荣格,历经110余年,几代荣格学派共同建构的“扩充”(Amplification),是打开意象之门的经典且标志性的方法技术,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既是学者对文化产物与现象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分析师必修的关键临床技能。本书基于对广博的文献与影音材内容简介料的质性分析,首次全面回顾了“扩充”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理论链、学术研究与临床实务,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如何研究文化产品中的原型意象;如何对临床心理意象进行工作;如何中国化。获得了适宜本土的中国化扩充创新模式,包括:应用于中国文化象征研究与意象个案概念化的三维/四维多轴互动模型;应用于临床工作的隐喻技术操作框架。
-
在道德与现实之间丁毅超 著作为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针对埃德蒙·伯克评价的争议往往来自于他一生中“多变”的政治态度。本书则试图以数个标志性事件为节点,揭示其政治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从早年开始,道德与现实的关系便成为了伯克关心的主题。他相信:长期的稳固统治离不开良善的治理,良善的治理亦无法脱离对本地习俗和伦理关系的认可。这成为伯克在政治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他支持美洲革命,认为这维护了英国的自由传统;他反对法国革命,认为这破坏法国的习俗基础。然而,道德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使得伯克思想意图实现的一致性充满局限性,他被迫在二者之间反复权衡,陷入难以避免的矛盾之中……
-
魔化与除魔吴功青文艺复兴向来被视为现代世界的开端。如马克斯·韦伯所言,这是一个高度除魔的世界,不仅人类世界的魔力被祛除,自然世界的魔力也丧失了,彻底沦为一个理性化、均质化甚至机械化的物理世界。本书从韦伯的命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史论述出发,围绕文艺复兴哲学代表人物皮科·米兰多拉展开研究,检讨“世界的除魔”这一现代性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端。皮科通过揭穿占星术的魔法性,破除预定的宇宙等级论,第一次赋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与此同时,皮科又极力主张魔法,将人理解为自然的沉思者和操作者,一个具有神奇魔力并不断魔化的魔法师。既魔化,又除魔,皮科的魔法思想表明了现代性生成的复杂机理,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世界诞生的契机。
-
青少年生命教育国际比较研究汪基德,等自20世纪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书研究了英、美、法、德、日、韩、新等国家及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生命教育目标的厘定和内容的设计、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并审慎提出一些启示和对策。本书既立足相关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体现出的民族性、阶段性、全面性、独特性,又注重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的反思与批评,更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教情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借鉴与批判同行,力图在新的时代节点上,绘制生命教育的国际“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