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H.L.A.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修订译本)(汉译名著本21)》收录了哈特自1953年至1981年写就的17篇重要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写作时间跨度大,而且选题广泛,几乎涵盖了他在语言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领域中的独特思考,甚至还讨论了刑法哲学中的不能犯未遂的问题。在书中,哈特既讨论了一般性问题,也品评了生长在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法理学流派,还对19至20世纪热烈争论的自由、功利与权利等主题进行了探究,其中批评罗尔斯的文章甚至直接影响了《正义论》部分内容的修正。此外,哈特还对重要的法律理论家如耶林、霍姆斯、凯尔森和富勒展开了真诚而犀利的批评。《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修订译本)(汉译名著本21)》对于人们了解哈特思想的全貌有着重要意义。
-
视角的分享艾曼努埃尔·埃洛阿“这是一个观点问题……”“Perspective”这个词本身有着多重意义和指向:作为观察事物的视角/观点,透视法,对事物存在的探究(光学、几何学),对未来远景的预期,以及表现事物的方式、绘画法则,等等。今天,我们将视角与个人主义联系起来,视其为个人化的、不可逾越的真实存在。这一理解恰恰忘却了在古代,“perspectiva communis”意味着共同的视野。在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十字路口,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有待人们重新发现的传统:观点,不仅相互区分,也意味着互相分享。与其以消极的态度指责透视法学说引发了后—真理思潮和与现实的割裂,不如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审视透视法,揭示出这个词在相对化的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创造力。这是对历史语境与当今现实的双向考察,在造型艺术、建筑、现象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交叉点上,为我们展示出视角本身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它在主体间的空间的构建上起到的作用。
-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当代解读刘秉毅作为本书论题的“马克思的哲学观”,指的是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或“哲学一般”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可以作为我们反思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切入点。本书立足当代视野,全面考察了马克思的哲学观的思想史前提、逻辑进程、时代属性、基本内容、关键特征、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以及理论回响和当代意义等问题,呈现出一幅关于马克思的哲学观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图景,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哲学、如何发展哲学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周易浅述(清) 陈梦雷 撰 ; 郑同 点校《周易浅述》八卷,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其撰者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四者解《易》,即为此书之纲领。本次点校所用底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杨道声周易图说附于全书之末。
-
破碎与整全赵锦英本书从抗拒破碎性、追求总汇性与整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探究马克思与德国早期浪漫派关系。浪漫派忧心于现代社会分化导致人类生存的碎片化、原子化和固化, 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由此提出通过人文教化和艺术创造予以求解,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历史唯物主义在继承浪漫派的一些观点(如批判破碎性、批判物化、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人与共同体的统一、重视艺术在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基础上,对浪漫派提出但没解决的现代性问题予以进一步思考,对浪漫派予以批判、推进和超越。在反讽、分工、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历史主体等众多现代性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深化、拓展、提升了浪漫派的问题与高度,创建了全新的理论。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是不定期论丛,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本书(总第32辑)分为“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拉克劳思想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专栏,收入《中英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范式比较》《论拉克劳对伦理与规范性关系的重构》《拉克劳思想中对抗关系的否定性之维 》《数字劳动的政治哲学叙事》《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价值形式》《卢卡奇:一次访谈》《论霍耐特承认的意识形态模式》《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主体性论争》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
-
中国思想杨天石 著杨天石先生早年研究中国哲学,对泰州学派、王阳明、朱熹等深有研究。本书收录杨先生已出版的《朱熹及其理学》《朱熹学术思想四论》《王阳明及其心学》以及研究旧时所称“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等四种著作,并附录其曾写过的关于儒学、佛学和思想史的文章,本书对“理学”和“心学”的分歧发前人之所未发,对“泰州学派”的评价也完全不同于前人,是一部集合作者多年哲学研究成果和心得的学术作品。
-
我的二分之一抑郁了AKA Uncle 著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得太多。可它明明就这样来了。我仿佛被困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持续的悲伤、焦虑和恐惧包裹着我。身体不断下沉,想伸手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我的五感也在慢慢消失,比起歇斯底里,更多的是麻木。我变得不会笑,不会怒,不会哭,甚至失去了爱的能力……在一个午后,暖暖的阳光照在脸上,我突然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开始走进自然,去观察山川树木,感受日月星辰;我开始敞开心扉、不再躲避,直面它、了解它、接纳它;我开始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自己,去回击那个糟糕且抑郁的1/2。本书中,作者用简单却有力量的线条,画出我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低谷,抑郁也如影随形,它可以是很坏很坏的情绪,也可以成为一颗种子,长出真实、强大而又完整的自己。只有重建我们内心的秩序,方可对抗这复杂的世界。
-
清学观澜朱彤窗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沿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执着地求索,曲折地前进。凡此种种认识和论断,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研究,开辟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书是诸弟子对陈先生学术理念的继承和阐释,从多角度、多层次弘扬和发展陈先生所提出的理论命题。
-
和生命的意外共处徐莉意外不期而至,稳定的生活被打破了,原定的目标泡汤了,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如果没有承托住这些变化,那么你可能会受伤;如果承托住了,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会有新的光线照进来。本书作者基于近20年的一线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在面对一些常见灾难、心理创伤、压力与糟糕状态等情况时,人们如何从认识、接纳,到与这些意外共处。其中既有对心理学常识的讲解,也有对情绪调节、内在稳定、自我分化等方式方法的介绍。书中还特别分享了五类自我关怀方式,以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的心理疗愈好方法。在zui后,作者还对意象对话疗法、回归疗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与生命的意外共处。当意外来临,当你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春夏秋冬轮换,不妨睡个好觉、吃顿好的、泡个热水澡,重要的是对自己温和一些,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