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信念的魔力【美】罗伯特·迪尔茨 【美】蒂姆·哈尔布姆 【美】苏茜·史密斯 著你相信吗?仅用一次对话,罗伯特·迪尔茨就让癌症晚期的母亲“起死回生”!很多时候,是信念,而不是治疗手段,在疗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在陪伴母亲的康复之路上,罗伯特·迪尔茨开始研究信念对健康的影响。人们一旦相信自己无法做到某件事,就会无意识地寻找一种方式来阻止改变的发生,以与现有的信念保持一致。要改变限制性信念,最关键的就是确认当前状态和期望状态,通过对照和比较这两者的差距,最终确定需要哪些能力和资源才能达到期望状态。这整个过程就是罗伯特·迪尔茨研究十余年得出的NLP改变方程式:当前(问题)状态 资源=期望状态!本书介绍了罗伯特·迪尔茨原创的识别和重塑限制性信念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实检验策略、信念策略、印记重塑、冲突整合、准则排序、过敏症快速处理法等,能帮助我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倾听内在的声音,最终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身体的疾病症状是内在一部分自我在说“不”。通过本书,学会聆听内心的呼唤,重塑内在的信念,让生命重归于自在。
-
我疯了,而且疯的不止我一个凯斯特?施伦茨著 陈依慧译畅销书作家凯斯特·施伦茨经历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但不愿意谈论的事情——严重的心理崩溃,而且需要专业的帮助。作者本着必要的严肃态度,以惯常的干冷幽默风格,讲述了自己从患病到治愈的全过程:患上心理疾病是什么感受?如何寻找合适的治疗师?在精神病院都经历了什么?痛苦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自救?作者走出心理地狱的旅程艰难而离奇、动人心魄而又极具参考价值,给所有罹患心理问题的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达里安?利德达里安?利德认为,“抑郁”本身只是一个描述各种状态的模糊术语,而鉴于所谓的“抑郁”大多与分离和丧失经验相关,可将“哀悼”和“忧郁”视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更为精确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从古老的“哀悼”“忧郁”概念出发,结合丰富的文学、艺术、电影素材以及咨询室案例,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探索哀悼的一般性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个人对分离和丧失的无意识反应,为我们理解“抑郁”概念未曾阐明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极具代入感的切口。亲人逝世,往事难追,悲伤无处安放;友人别离,渐行渐远,孤独感大肆蔓延;世事无常,一切悬而未决,未知的恐惧难以消解;……在生活中,显著或微小的抑郁情绪无处不在,现代人为了摆脱抑郁的纠缠,往往求助于药物治疗。但在《我们为什么会抑郁》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指出,对药物的依赖会让我们忽略抑郁的真正根源。抑郁更多与丧失和告别有关,是我们对过往的哀悼和忧郁。当熟悉的关系不复存在,新的连接尚未确立,“我是谁”的终极问题便随之浮出水面,利德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唯有直视对失落之物、已逝之人的留恋乃至憎恨,才能真正理解心灵的失序,从而重建自我的内在世界。
-
3分钟漫画社交的底层逻辑尚英丽面对喧嚣的都市,很多人倍感落寞;面对熙攘的人群,很多人无比排斥。一社交,就恐惧;一应酬,就发愁。这究竟是性格使然,还是因“社恐”而逃避?“社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别让“社恐”成为你逃避社交的借口。《3分钟漫画社交的底层逻辑》是一部指导人们应对日常社交的实用宝典。书中以生动、 诙谐的漫画展现了社交的种种场景,用简洁、通俗的文字总结了各种社交场景下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能战胜“社恐”,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
-
同心崛起[美]萨莉·海格森本书分两部分论述了我们如何建立广泛的、有弹性的、多元化的关系网。第一部分分析了八个常见的触因,这些触因削弱了我们与那些经历和价值观可能不同的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让我们退回自己的舒适区,停滞不前。第二部分针对这些限制我们进一步成长的触因提供了简单而具体的日常实践,使我们能够突破思维的桎梏,发现自己的隐性优势,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本书力图通过一系列心理和行动上的微小改变来提升我们拓展职场关系的能力,从而塑造我们的职业生涯,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同时也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更强大的人,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开放、更加自在。
-
走出情感虐待贝弗莉·恩格尔如果你的伴侣控制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总是需要小心翼翼地迎合伴侣;如果你的伴侣经常用言语攻击、情感勒索等方式对待你,那么也许你正在经历情感虐待。 本书可以帮助你认清情感虐待,摆脱伤害,探寻过去,疗愈创伤。在书中你可以了解到: 一、情感虐待方式及其引起的羞耻感情感虐待者可能使用“煤气灯”式操纵、限制你的社交活动等多种方式侵蚀你的自尊和自信,让你产生不必要的羞耻感。 二、自我关怀,重塑自尊你可以利用愤怒改变旧有的习惯,向虐待者表达愤怒,同时摆脱羞耻感,增加自己的力量。使用自我关怀进行疗愈,你会变得更尊重自己,保护自己未来不受伤害。 三、审视亲密关系,决定亲密关系的走向维持关系还是选择结束,作者给出了一些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对处于可挽回关系状态中的人和决定结束关系的人,作者分别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支持。 四、回顾过往,持续疗愈你可以探寻曾经的成长经历,并根据本书提供的练习,拥抱自己,更好地关注自身。你会发现,越是了解自己,越有可能疗愈过去的伤害。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感到被更好地理解,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许这段阅读体验有些艰难,但等待你的是心理上的安宁和自由,让你能够回到过去,做那个完整而快乐的自己。
-
想和大家一起,也想一个人待着[韩]沈庭佑 著这是一本面向当代年轻人群体并根据MBTI性格心理学理论撰写的社会生存指南。在越发强调自我与个性的年代,很多年轻人都为自己贴上了“社交恐惧”的标签。本书以MBTI性格理论为基础,为内向读者打造了不同的社交法则。每个人既有外倾的一面,也有内倾的一面,只要学会自我发掘,便能够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社交。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包含内向人的特征、内向人扬长避短的方法、内向人进行社会生活的要点等内容。作者结合心理学研究,分享了自身的成功经验,内容实用且专业。
-
幸福的陷阱(澳)路斯 · 哈里斯 (Russ Harris)◎你是否曾因逃避负面的情绪而化悲痛为食欲,大吃一顿?◎你是否曾因工作压力而选择沉迷于社交媒体?◎你是否曾深感疲惫和焦虑,怀疑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于是本能地想要回避或消除这些不适的想法和感觉。问题在于,你越努力控制这些想法和感觉,越会深陷其中。本书是一本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之书,将教你一系列崭新、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帮你迅速削弱痛苦的想法、感觉、情绪、身体感受和回忆带来的冲击,采取有效的行动,从而过上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 ◎接纳所有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意识到此时此刻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行动起来,去做对自己真正有用和重要的事情阅读本书,你将学会:◎以全新的方式看待消极情绪和想法,停止内耗◎以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重新思考成功的定义,遵循价值而生活◎把浅层次的、短暂的快乐转化为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
洞见自己,重塑生命,从转念开始子悦 著 三鼎甲 出品本书是一本心灵疗愈类书籍。聚焦自我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社会关系、金钱关系,让你成为自己心灵的观察者,聆听内在的声音,成为真实的自己。书中提供了一张路线图,引领你穿越关系的复杂景致,洞见自己,重塑生命。从问题期的看见、改变期的感受、混乱期的链接、整合期的转化、实践期的种子到创造期的正向,让生命的六个阶段在转念的奇迹生命生长体系穿越,召回你回归自己的生命中心,活出快乐人生。
-
人间值得[美]玛莎·M.莱恩汉多年来,辩证行为治疗挽救了无数与抑郁症和自杀念头做斗争的人的生命,但玛莎·莱恩汉从未透露过,她的开创性工作是受到她年轻时绝望挣扎的启发。在这本意义非凡且鼓舞人心的书中,玛莎讲述了她的生命之旅:如何从一个饱受失控情绪困扰的女孩,一步步成长蜕变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从而开创了辩证行为疗法,在心理学这一之前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大放异彩。每个人都会从玛莎的人生故事中有所启迪,获得激励!原生家庭的认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来自父母足够的认可,一旦形成“创伤性缺乏认可”的情况,孩子的一生都会活在早年阴影之中,玛莎的经历会为为人父母者生动而深刻的启发!女性:女性不是必须迎合或符合社会的期待,而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创造自己的人生,玛莎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符合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但她态度鲜明,敢于为女性权益发声,即便有所舍弃也在所不惜。人生使命:玛莎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要帮助自己从“地狱”中逃脱——只要我做到了,我就要开辟一条道路,帮助他人也成功“越狱”。这份誓言支撑了她大半生,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出自己!玛莎在书中也展示了辩证行为治疗的原则是如何真正发挥作用的,以及你该如何利用她开创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将痛苦的生活转变为值得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