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荀子性朴论新探周炽成荀子“性朴”论,是本书作者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本书是作者关于荀子“性朴”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荀子是主张“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主张。从“性朴”论出发,作者重新梳理和解释荀子以及董仲舒等汉代思想家与荀子的关系、荀子在汉唐时代的历史影响等学术观点。荀子“性朴”论为儒家思想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诠释,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再书写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
洙泗儒林跬步集杨朝明为认真解答“四个讲清楚”的重大历史与现实课题,深入做好“两个结合”文章,全面加强儒学思想文化研究,及时有效地回顾、总结、前瞻,我们将孔子研究院部分特聘专家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访谈演讲文稿、著作摘录等予以汇总,结集为《尼山儒学文库》(首辑)。这些专家中,有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也有济宁市尼山学者,整体上以中国学者为主,旁涉美国、韩国学者,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尼山儒学文库》注重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普及性的统一,强调学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既有宏观的儒学元典研究,也有微观的专题思考,有助于读者了解当代儒学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之所思所想,把握新时代儒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而反躬自省,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读者在品读本套书的过程中,能够体悟经典、了解儒家文明,感触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特色行政哲学研究王升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学科之中,本书稿为中国本土特殊的行政知识的研究、及中国本土行政实践的有效展开提供本土化的理论参考。本书稿主要内容包括本土行政哲学的基础理论与核心话语,儒家、道家、法家行政哲学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行政哲学的主要议题与核心特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本土行政哲学,西方行政理论本土化视域中的本土行政哲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行政实践的哲学意蕴,真善美与行政,权力、德性、运气、人情的行政哲学考察等。全书稿既注重内容的体系性、又注重研究的理论深度和议题的前沿性,其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也能为实践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
反对个人主义(美)罗思文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分析和比较哲学中的一般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评析西方主流的自我概念,这种个人主义的观点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独立于角色和群体之外。第三部分阐释和发展儒家的自我观点,认为每个主体应当将自身理解为不断变化、相互关联且承担角色的道德主体。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竞争以及信仰自主个体的基础上,包括对人权的抽象概念,根本无法有效地处理当今许多最紧迫的问题。这种实践取向也代表当代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条重要路径,即梳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并将之应用于当代西方政治—社会语境,以用东方智慧救偏补弊,帮助解决西方社会自身伦理与社会问题。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罗思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受儒家启发的替代西方个人主义的方法。
-
道之二解(法)陈金樑《老子》的经典地位之确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其间丰富的诠释扩充了《老子》本身的意义,历代诠释者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也相应形成了诠释传统。因其规范性意义,这一诠释传统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进程。所以那些激起新思潮的诠释者们也被视为“经典”人物。该书从对《老子》诠释的反思与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这两个角度,考察王弼与河上公对《老子》的诠释。这不仅是对二者之诠释的研究,更是意在从其自身思想的形成过程之中获得启发。作者尤其关注王弼与河上公对“言意之辩”的态度,语言与事物的关系是其核心关切所在。其中,语言和事物的对应关系是河上公诠释系统的特征,而王弼则在更为概念化的层面讨论语言问题。但两者并非对立的,感觉与指称都是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怎样读懂老子李振宇《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一部“经世致用”之书,包罗万象,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独到的视角和比较客观的论述态度来解读老子其人以及《老子》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老子的思想做了一些感悟式的引申发挥,尤其对老子及其著作中被人们误解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理性的阐释,涵盖抽象的物质、人生观和去伪存真,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抉择问题,重在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激发读者共鸣,通过一些感悟式的引申发挥,让读者感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阎孟伟文集阎孟伟本书收录了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孟伟的学术文章约40余篇,涉及《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与自由秩序——简评哈耶克自由理论与马克思自由理论的原则区别》《黑格尔市民社会论的三重内涵》《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的规范性结构》《“求同尊异”:构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可能的原则》《“优选关怀”的宗教理解和实践哲学诠释》《西方学者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类本质:社会批判的价值依据——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本质思想的再探讨》《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根据、思想内涵和现实表达》等,所选文章全是以作者身份发表的,未做新的加工编辑。
-
中庸与调和吴旻雁本书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吴旻雁副教授所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暨扎耶德文库”成果,是中阿友好文库之一,语种为阿拉伯文,以儒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阿拉伯文化中的调和思想为研究对象,进行中阿思想对话。
-
元代理学与社会朱军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会通精神,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高峰之一。在延续宋代理学的基础上,元代理学因元朝独特的社会构成、政治形态而呈现出新的内容与特点。元代的理学家们为解决当时的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对理学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完成了理学的官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元代理学与社会》以社会与理学的关系为核心展开研究,既阐明了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又厘清了当时社会对理学发展的影响,最终揭示了元代社会与理学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
宋本正蒙意译(宋)张载《正蒙》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关学宗师、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代表作。《正蒙》一书不仅集中阐释了张载思想的核心与全貌,也开启了宋明理学真正的理论框架,对二程朱熹、陆王心学、明清气学与实学以及近现代中国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是作者多年研读《正蒙》,参正古今各家注释评价撰写而成。在撰写时,即力求遵循、还原、解析张载原义,又依据诸家注进行拓展、延伸。同时,站在反思现实,展望未来的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体现《正蒙》一书“根本枝叶,莫不悉备,充荣之者,其在人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