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反思与重构韩哲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彼得·温茨是研究环境正义理论的代表学者之一,他所构建的“同心圆”理论框架为环境资源分配时所产生的“利益与负担应如何分配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基于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方法,温茨反思了环境正义诸理论,并以此为基重构了同心圆环境正义框架,他相信人类会在“同心圆”框架的指导下处理好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消极人权与动物权利、无知觉环境之间的分配问题。然而,根据本书的详尽分析,彼得·温茨的环境正义框架并不能彻底地解决环境非正义问题,虽然温茨的理论为环境正义理论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视角,有效地拓展了适用范围,为环境资源分配提供了伦理支撑,但其也存在着局限性,他的理论本质是“西方中心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环境正义观,他的分配理论并没有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对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其方法论也无法解决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分配困境,客观上造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观念,并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新中国伦理学研究王泽应暂缺简介...
-
正义思辨与伦理生活杜海涛,彭战果《伦理视阈下的现代西方正义论》是伦理学专著。通过系统梳理伦理视角下的正义观念历史,阐明现代西方正义论的历史渊源,并揭示其内在问题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做的理论解释的努力。书稿重点阐释了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正义观念的发展,包括康德、黑格尔的伦理概念与分歧,罗尔斯、哈贝马斯、麦金太尔、霍耐特等人的正义论,最终阐明在全球不同文明体系下,每一个文明维系社会的正义和伦理都不尽相同,指出西方现代正义论过于推崇工具理性的单一化弊端。本书以伦理生活和社会正义的辩证关系作为线索,不同于单纯以正义理论的发展变化作为线索,着重反映的是不同正义理论中伦理生活是被如何安置的。并反思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构成现代社会建构的至善理想。书稿是西方哲学的传统论题。
-
福柯〔法〕 保罗·韦纳本书是一本关于福柯的研究专著。福柯与韦纳,一位是哲学家,一位是历史学家,他们都是思想界的翘楚,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创造了“范式性”的转换,他们各自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伴而行、共同战斗。在这本书中,韦纳为他的这位友人勾勒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肖像,并尝试着标出他的这位友人的理论战场里,那些重要的“场所”,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出“福柯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以此方式重启有关福柯思想遗产的争论。在韦纳的笔下,福柯不是一个激进派,也和自由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既不是结构主义者,也不是“六八年人”中的一员。福柯是蒙田的信徒,是一位生活在现代的古典怀疑论者,是一位着迷于经验现象的谱系历史学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重新认识韦纳眼中不一样的哲学家福柯。
-
卢梭[法]保罗·奥迪(Paul Audi)为了构建自己的伦理学,让-雅克·卢梭并没有发出斯宾诺莎“身体能做什么”的诘问,而是思忖:“心灵想要什么?”这一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卢梭笔下“真正的哲学”的核心——一种主张为了尽享“存在的乐趣”,应随心而为的伦理观。因此本书旨在展示卢梭一生中以“心灵的哲学”之名所进行的那些热烈且动人的思考。终其一生,卢梭反复拷问自我,反思心灵的所能与所在,探寻其可能的堕落以及最后的结局。本书将着重阐明造成卢梭一生悲剧性孤独感的这一探索是如何引导他发现:爱自身是心灵的第一原则,美德是心灵的力量,自然的情感是对实存情感的强化,尽管社会堪称种种可怖之事的源头与温床,但生命仍是一个“一切都好的系统”——当然也可能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卢梭最为人所诟病。
-
古筛勒苏菲论集艾布-嘎希姆-古筛勒《古筛勒苏菲论集》是关于苏菲学的一本著名的、非常重要的文献与资料。苏菲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功修的特定道路,人们藉此来实现道德的完美、对真主的认识和精神的幸福。《古筛勒苏菲论集》以独特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伊历二世纪至五世纪(公历9至12世纪)时期的苏菲言论与著名人物,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成为研究苏菲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本书已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并受到西方有关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
矛盾与结构安江林《矛盾与结构》是一本具有创新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著作。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从分析事物本质的矛盾构造规律开始,逐层展开对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二元对立的矛盾演变为多元的系统结构关系,矛盾运动推动低级系统结构演变为高级有序的系统结构、自然系统演变为社会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矛盾特征及其推动社会结构演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哲学问题的分析,揭示了内在矛盾表现为外在性的结构关系、外在结构关系内在化为不断丰富的本质内容的矛盾-结构规律,形成了一门逻辑清晰、涉猎广博、论证充分、体系严密的新学科的雏形——辩证结构学。研究范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以及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宇宙学等许多学科的矛盾和结构问题,力求从物质演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中总结出辩证矛盾与系统结构相统一的客观规律。书中多角度地深化了辩证矛盾理论和系统结构理论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许多极富创新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观点,有益于扩大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的影响,有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
时间与永恒黄裕生本书主要讨论了海德格尔哲学中最基础也最艰难的时间问题。通过对死亡的现象学分析,把死亡揭示为我们这种特殊存在者向来已经置身其中的一种不可越过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出这种特殊存在者的未完成性与敞开性存在,也就是这种存在者的本源时间性存在。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分析了物理时间与本源时间的区别和关联:物理时间如何奠基于本源时间,从本源时间又如何衍生出物理时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看似排斥物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奠定在物理时间观之上的。因此,在海德格尔这里,对时间问题的讨论被看作是重新理解乃至克服形而上学的出发点。
-
尼采与身体汪民安 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自身分成意识和身体两个部分,并且认为意识总是人的决定性要素,身体不过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一个令人烦恼的障碍。如果说,真的存在着一个身体和意识对立的哲学叙事,那么,尼采扭断了这个叙事线索。是他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对“灵魂假设”的拒绝,他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尼采将人看作一个身体的存在物,生命是一个充满活跃之力的物质化身体。尼采的哲学正是从身体、生命和力(权力意志)出发的哲学,就是要为这样的身体和生命恢复声誉,就是要进行一场颠倒的价值重估,为自然、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正名。尼采从身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身体弃取的动态产物。真理和知识是身体的解释产品,它们不再从意识中产生,而是产生于身体的快感或者疼痛、欢乐或者苦楚、笑声或者眼泪,产生于身体的灵机一动。本书是一部清晰完整的尼采哲学入门读本。知名学者汪民安教授梳理了尼采哲学的几大要点和其整体逻辑,尤其阐释了尼采哲学的支点——身体的重要性,由此发展的一系列哲学思想颠覆了西方哲学的千年传统。本书语言晓畅优雅,富于诗性,修订本在内容和注释上更加完善。
-
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间性建构周丽明实用主义的再次复兴,发生于分析美学衰退、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国犹太裔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是实用主义再次复兴的焦点人物。洞悉到单纯地依靠术语的澄清和语词的分析无法真正地解决美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和论争,舒斯特曼毅然告别分析哲学,转而求助于实用主义,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舒斯特曼将自己视为正统实用主义理论,尤其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的真正继承人,因此,他的理论和杜威的美学思想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亲缘关系。舒斯特曼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自觉回归,并非是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而是以杜威的美学思想为核心,广泛地吸收其他思想家理论中的实用主义成分,从而积极地、交互地建构一种间性的实用主义新视域。《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间性建构》撰写的目的,就是探讨舒斯特曼如何以“亦此亦彼”的间性建构方法,对杜威的正统实用主义进行继承和拓展,进而从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三个方面实现实用主义审美的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