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不遗憾的沟通术[美]迈克·贝克特尔你是否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在结束某次谈话后会开始后悔自己说出的话,抑或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当时不换一种说法?我们都有过没有成效的谈话,或者回避真正需要的谈话。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沟通者,那么机会来了,作者将通过本书告诉你:自信交谈的艺术是可以通过简单、可重复的沟通习惯来获得的。在这本书里,他将告诉你如何拥抱自己的特质、克服恐惧的感觉、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词语、替别人和自己说话……本书提供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信沟通的技巧,让读者们与恐惧和遗憾说“再见”,实现适当、及时和有效的沟通。
-
冲突的勇气[加]杰森·盖迪斯害怕冲突是人之常情,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常常忍气吞声,委屈讨好对方,或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回避冲突不仅换不来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在自己的内心发动战争,让自己置身于尴尬、愤怒、委屈、恐惧、后悔的狂轰滥炸中。因此,我们需要敢于直面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冲突。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人际动力学等学科编织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案例、亲身经验以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不委屈、不内耗的情况下,解决因意见不合、童年投射、安全感缺失、价值观差异以及内心积怨带来的冲突,拥有更亲密、更有意义的关系。
-
论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形而下之道刘文秀《论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形而下之道》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易经》哲学本体论之形而上论。第二编为《易经》哲学人道论之形而上形而下规则。第三编,主要是对《易经》其他文辞的哲学意义的探讨研究。第四遍,主要探讨中国《易经》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
-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日]蜂屋邦夫,[日]汤浅邦弘本书是两位日本学者对《老子》《孙子》两部中国传统经典的创新性解读。《老子》是以“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高度凝练的哲学著作,《孙子兵法》则是主张将“人的作为”发挥到极致的兵书,本书既是把两部经典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看到《老子》《孙子》各自的思想,而且还能发现二者碰撞出的新的观念火花。书中共用四章来对比讨论《老子》《孙子》的思想,分别是“基本理念”“生存哲学”“与人相处之道”“漫步人生的方式”。每章中先介绍老子的理念,再介绍孙子的观点;本书特色之处在于介绍完二者观点后,还有一个版块让老子和孙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谈”,对谈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依据的是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二人的思想的完备理解。“隔空对谈”的形式丰富了本书内容的可读性,以更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加深读者对于老子、孙子其人、其思想的认识。
-
宋明理学与文学马积高 著1989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本书是一部研究宋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专著,介绍了由宋至明清之际不同时期理学思想与文学体例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理学思潮的关系。作者认为,理学家强调性、理,文学家关注情、真;以自由表达为主旨的文学,与理学思想必然是相互排斥的。本书从反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宋元至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北宋后期至南宋末年,此时文学渐渐地归附于理学;第二阶段是从南宋末年至明朝前期,理学进一步扩大对文学的影响,文学的生气被削弱了;第三阶段是从明代中期至明清之际,随着心学的兴起与发展,文学上也掀起了反理学的思潮,进入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
-
素书黄石公暂缺简介...
-
大家读老子尹振环 著本书是一部解读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老子》的大众读物,也是作者尹振环先生凝结生平心血的一部著作。《老子》语言简短精炼,原文篇幅仅五千余字,但内涵精深蕴藉,读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理解,故历代解说《老子》的著作从无间断,阐发角度也各有不同。本书作者尹振环是研究迄今为止最为古老《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知名专家,对《老子》内涵理解深刻,且以古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相校勘,发现今本《老子》中不乏错简讹字,则以今本为基础释读《老子》,也难免受到文本错误影响。故此,作者以四种古本《老子》与今本对照,纠正今本之误,并对古本不一致之处择善而从,加以训释,辅以解读,以便广大读者理解《老子》的真正内涵。
-
《老子想尔注》释义韩金英 著《老子想尔注》在北周武帝时遭禁。之后,长期失传被埋没。清末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张道陵的《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据考证,它是六朝时期的钞本。此残卷在 1905 年失窃,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终至第三十七章“无欲以静,天地自正”。《老子想尔注》适合于普通大众了解大道,一下子拉近了普通人和《道德经》的距离。《
-
先秦儒家的人性世界陆建华 著本书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以及价值指向等维度,重新梳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及其思想之源。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在人性的本质层面是性“朴”论,在人性的内容层面涉及人性是情欲、人性是道德、人性是情欲与道德、人性是情欲与认知能力等多种说法,在人性的根据层面涉及人性的根据是“天”、人性的根据是“心”与人性的根据是“气”三种说法,在人性的价值指向层面涉及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不善、人性可善可不善、人性无善无不善等多种说法。本书同时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对于汉代以来的儒家人性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深入、系统地研究先秦儒家的人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
去圣乃得真孔子李零如何阅读《论语》,如何认识孔子,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中,为进入这部人文经典提供了简明、必要的视角与方法。不同于一般逐字逐句解析原文的方式,本书从《论语》中的人物和《论语》中的思想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考察。全书按主题分类阐释《论语》内容,上篇“人物篇”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孔门弟子、孔子对古昔圣贤与当时政客隐士的评价,是为“纵读”;下篇“思想篇”论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对君子小人的态度等,是为“横读”。两篇内容互有深入,为解读原典提供了关健路径。本书是在章句之外,对《论语》进行的精要分析,让今天的读者得以考察孔子生活的时代,收获平行视角下的客观、立体认识。《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的第一本,其余三本为《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智慧的四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