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嗨,少年!快和焦虑抑郁说再见韩振蕴, 胡文悦 主编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病症。多是个人性格因素及较重的学业压力引起的,青少年抑郁现象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若青少年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儿童被诊断出有抑郁症的数字正在不断攀升,抑郁症甚至已经成了儿童第二常见的精神问题,仅次于注意力缺失/过动症。本书从治疗案例出发,帮助有抑郁者患者的家庭找到预防和解决方案。实用性强,指导意义大。
-
别担心,你只是心灵感冒曹秉蓉 胡丽 马玲本书稿为心里科普读物,作者常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工作,经常遇到患病讳忌医,一听“精神病院”就退避三舍,不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继续恶化。此书作者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讲述了精神科与心理科的基本情况,患者如何结合自身问题选择科室就医;介绍了住院部封闭式病房与开放式病房的区别;病房内日常治疗过程中的小确幸;住院期间家属陪护的注意事项等等。
-
雨天晴天皆敏感武田友纪本书中,作者以高敏感人士咨询师及高敏感人士的视角,描绘了她的生活。高敏感人士感受到的事物是别人的一倍之多,她们想得更多、体会更深,会因为晴天而开心,因为咖啡店店员的微笑而感到愉悦。通过细腻的感受,注意到每天的“小确幸”,以全身心去体会。在作者看来,敏感对感受幸福这件事来说非常重要。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侧耳倾听那些“想做”而不是“必须做”。在这本书中,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正是像在晚间电台里听到的那样能够温暖人心的话语。
-
拥抱情绪桓佳笈 著, 马建强,赵逸 绘本书主要围绕情绪管理展开,内容涉及情绪的产生、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如何舒缓我们的压力,以及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全书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理论篇,介绍了和情绪管理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后一部分为故事篇,作者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场景融入了完整的故事中,通过阐述主人公面对不同境遇时处理情绪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使读者能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会拥抱情绪,收获智慧生活。
-
学会放手【瑞士】维雷娜·卡斯特晚产的孕妇“想把孩子留在腹中,不愿意放手”;居家多年的全职太太,反复怀念子女离家前的时光;面对儿子的青春期而不知所措的父亲,希望他永远停留在十岁;…… 这些是心理咨询室里来访者的困境,也是大多数父母未曾表露的心声。在《学会放手》中,心理学家卡斯特提醒我们,当日渐长大的孩子开始与父母告别时,父母也要学会重新独立。在这一转折点上,如果父母能理解对孩子的依恋、嫉妒和焦虑从何而来,并思考如何开启人生的下一个阶段,那么,与孩子的分离将不再只是创伤,它会变成父母的成长之礼,带来新的亲子关系、新的人生,乃至新的自我。
-
负面情绪的逆思考术(日)小田全宏 著;黄墁 译事情的发生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取决于大脑如何感受。 曾接受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指导、拥有多年人才教育训练经验的小田全宏,在本书所传授的“大脑训练法”,旨在透过“五种训练”“七大步骤”, 把“不幸的大脑”转变为“幸运的大脑”,让负面情绪激发正向改变。每个情绪选择,决定你是往好或坏的方向前进,而心情的好或坏,则来自于大脑产生的知觉反应掌握“大脑训练法”,为你清除负面情绪障碍,笑看人生烦忧事,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新篇章。
-
胸口的大象露西娅·扎莫洛本书是继热销8国、斩获“塞拉菲那绘本奖”的“月经书”——《红色其实很美啊》之后,露西娅的第2部作品。延续一贯的脑洞和幽默感,《胸口的大象》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和友伴的失恋经验。作者用“坐在胸口的大象”比喻情伤,捕捉和刻画失恋中人细碎、幽微又胶着的情绪点滴,与读者充分共情。“现身说法”式表达、分析、吐槽、调侃、建议,讲述“为何失恋也值得”,探讨情绪内耗的应对之法,重新理解孤独和爱的外延,由此获得自洽和疗愈。
-
走出抑郁症【英】杰克·泰勒(Jake Tyler)杰克·泰勒(Jake Tyler)曾是伦敦一家酒吧的主管,工作的沉重压力令他逐渐深陷抑郁之中,难以自拔,甚至想到了自杀。为了找回身心的平衡、重拾自我,杰克辞掉了工作,开始徒步环游英国,终于在旅途上收获了陌生人给予的感动、人生感悟、使命感与真实的自我。现在他是一名精神健康倡导者和播音员。 译者孟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临床心理健康咨询硕士。曾做过记者、编辑、乡村建设者,现在是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和马里兰州注册心理咨询师。平时除了做一名全职心理咨询师,还致力于分享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知识。热爱艺术、历史、哲学、文学,喜欢旅行。在经历了可怕的自杀倾向后,杰克·泰勒决心从抑郁症的魔掌中挣脱出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只带着他的跑步装备和背包,他走出了自己在布赖顿的家,开始了一次3000英里的环游英国的徒步旅行。在旅程中,他一次次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所治愈,被陌生人的善良热情所打动。他经历了种种或惊险或有趣的故事,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产生了诸多人生感悟。这既是杰克周游全英的故事,也是他得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终在内心中找到平静和接纳的故事。
-
在医院里玩的小游戏吴文湄,司杨,刘亚飞 等在病房中,儿童常常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他们可能会用哭闹、拒绝吃药、抗拒医护人员、封闭自我不与人交流等方式来表达。然而,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可能不确定自己该如何帮助儿童理解这些负面的经历、如何帮助儿童发泄情绪及发展能力去应对困难的压力事件。尤其是低幼年龄段的儿童,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需要专业人员从儿童视角进行设计,用儿童的语言——游戏进行对话,在游戏中更新和调整认知、在安全的环境中宣泄、在开放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达。因此,作者团队萌生了把这些游戏集结成册的想法,让中国内地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可以看到、借鉴和使用这些创意。并且这本游戏集重要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期待更多的医务社工加入进来,帮助儿童顺利度过住院治疗这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旅程
-
个体成长心理学(瑞士)荣格《个体成长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是瑞士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本书从荣格文集中精选了三篇阐述个体成长的心理问题的经典文章,并印有多幅珍稀的荣格手绘插图。本书涵盖了荣格从心理学角度对于人生阶段、父母角色以及爱情问题的探讨,这些心理学问题都非常重要,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成长。期待可以为读者带来有益的读书体验。书中第一篇是关于“人生的阶段”的心理学探讨,荣格指出:“讨论与人类发展阶段有关的问题是一个激动人性的工作。”他认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无法试图描述什么是正常的精神现象。相反,我们只能把研究范围限定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中,也就是那些困难的、可疑的,以及模糊不清的问题。第二篇关注了“父亲对个体命运的重大意义”,荣格利用四个病例阐释父母特别是父亲对个体命运的重大意义,阐明父亲在塑造孩子精神方面的特殊影响,值得读者借鉴。第三篇是“一个学生的爱情问题”,荣格通过对学生阶段的爱情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们所有的负面品格(以自我为中心、胆怯懦弱、人情世故、贪得无厌等),都让我们不要把爱看得太认真。但是,只有当我们认真对待爱的时候,我们才会得到爱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