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中华书画的诗性精神张同标、梁燕 著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传统,在长期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亟待继承与发展。本丛书以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多民族文化融合与现代转型的视野,既有对中国古代美学、哲学、艺术学重要观念、概念、范畴和命题的研究,也有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嬗变轨迹、民族融合、现代转型和影响价值的探讨,通过回溯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渊源,彰显出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面貌,为构建当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本丛书共6册,分别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中华美学的意象理论》《中华美学的感兴精神》《中华多民族美学研究》《中华书画的诗性精神》《中华美学的现代转型》。 本书研究并总结了中华传统书画表现出的独有美学特征,深入探讨了中国书画艺术由格、法、气、韵并重过渡到纸墨的书写性,由描绘性转向示意性的规律,揭示了传统书画受到了诗赋文学的影响这一重要的艺术特征。本书论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艺术品格的追求,中华美学对形质之外生命气息的审美取向。本书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近百张,图文结合,生动表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山水趣味、天地性情、自然天道的审美追求。
-
本来美即未来美易冬冬本书以中国老庄美学的核心命题 为中心,涉及西方美学中的柏拉图美学、康德美学和存在主义美学, 并以马列主义美学为基底和综合,将中西美学统一于“朴素”这一概 念之下。———姚云帆 邱伟杰先生用概括但详略得当的笔调,借助中西方哲学 家们的理论反思,在《普及美学原理》中叙述了西方美学一步步在大 众文化的冲击下迷失方向的历史线索,并站在中国美学的本位上提 出,要重返“本来美”或“质朴美”的天然“高贵性”,以“美品”为 理想,开展普及美学行动。————冯庆 立足于普及美学所言说的根植于人的个体性与本真性统一的“本来美”,质朴哲学乃是“养己成龙”的君子之学 , 这种哲学还要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易冬冬 邱伟杰的“普及美学”,他的 东方美学研究方向,是对西方情感学的美学和艺术哲学做过比较和 批判性研究的,是与当今西方消费主义的审美标准针锋相对的,他 强调美的天然性,抵抗审美的话语霸权,还民以美的自主与独立。 不仅他的文体是感悟性的、启发性的,其著述的底色更是具有东方 特有的韵味,即一种儒释道精神。———宋声泉 内容简介《本来美即未来美:研论集》主要围绕“普及美学”中心议题研讨编纂而成。学者邱伟杰首倡“普及美学”概念,开拓出美学研究的新范式,为探求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学术体系发展奠定了本源性基础,其学术著作《普及美学原理》更是勾画出普及美学学科发展的宏伟蓝图,持续引发学术界、文艺界、理论界的热议,于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大有裨益,为此各界学者曾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全书内容以研讨会学者发言为基础,分“普及美学的传统渊源”“普及美学的理论探微”“普及美学的当代潜能”三大主题,集中呈现出了学者们的精彩发言内容和精神风貌。
-
感性学的重构杨震 著《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 “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
-
哲学的颜色孙津 著本书是对审美活动,尤其是审美结果的达成是一种没有比较级的自由状态的具体说明和阐述,即这种自由状态得以显现的根据,在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关联。美学的关联形态就好像哲学特有的而且往往只可意会的神态,又恰似哲学刻意为了奖赏自己而涂画的一抹美丽的色彩,或者说就是哲学的颜色。
-
谈美朱光潜本书收入朱光潜先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青年所作的两种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谈美》。前者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升学选课等。《谈美》写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书三年之后,被称为“第十三封信”。在这本“美学入门书”中,作者以聊天似的笔触,给予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掌握美的体系。此版并配插图36幅,希望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
沃尔顿艺术哲学研究刘心恬美国哲学家沃尔顿的艺术哲学理论认为:几乎一切再现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都是以作品为游戏道具而展开的“假扮游戏”。“假扮游戏”是指作为游戏者的欣赏者有意识地假装相信虚构世界及其虚构事实为真实的行为。本书作者从沃尔顿艺术哲学理论阐释及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应用等角度,对“假扮游戏”展开论述,并结合中西艺术史具体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全书设“假扮游戏”论的基本架构与内在逻辑、“假扮游戏”现象的心理根源、“假扮游戏”之虚构语境的建构、言语性“假扮游戏”、图像性“假扮游戏”、从西方的“假扮游戏”到中国的“假扮游戏”,以及“假扮游戏”论的贡献与局限等篇章,是在沃尔顿“假扮游戏”论视域下对艺术再现机制所做的认真而深入的再思考,多维度全方位地对沃尔顿艺术哲学理论在当代艺术哲学史的地位与价值作出恰当的判定,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本书所引的沃尔顿理论观点均来自第一手原版文献资料,故对国内的西方当代艺术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
美,以及美的反思(德)伊曼努尔·康德 著,曹俊峰 译遵循康德美学萌生、发展、成熟及理论体系构成等内在脉络,本译著涵盖了康德美学的完整著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反思录》《实用人类学(节选)》《“人类学”反思录》《“逻辑学”反思录》《〈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判断力批判》。康德美学是西方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深远。译者曹俊峰出自蒋孔阳先生门下,毕生研究康德美学,德文造诣颇深,兼通俄文、英文。他根据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编译本书,并参照俄文版及英文版,做了大量译注工作,保证了译本的准确性、学术性与权威性,使本书成为了解和研究康德美学完备的读本。
-
2024国学经典日历华杉想读国学不知从何读起,就读国学经典日历!《2024国学经典日历》以国学为主题,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传习录》五本国学经典的精选名句与华杉的通俗讲解,共分为诚意正心、良知良能、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四大主题。“华杉讲透”选文以实用为主,以当下工作、生活为切入点,讲透国学名句中蕴含的古人智慧。翻开本书,掌握读国学的清晰路径!
-
帝国屋檐下花威著寓于四五世纪罗马帝国风雨激荡的历史处境,奥古斯丁努力应对北非地区的多纳图派分裂,积极介入卡拉马暴乱、罗马城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所引发的政教争端,为此撰写了书信、布道等多种政治著作,并以《上帝之城》作为自己的回应总结。向上结交游说各级官员,向下安抚劝勉两派信众,奥古斯丁不惜立于帝国屋檐之下,不惧居于刀剑暴力之侧,既批判罗马长久传统中的国家神学,又肯定尘世国家必要且关键的正面作用,以维护尘世的秩序与和平,保障尘世中的信仰羁旅,使人最终得以进人建基于正义之上的永恒国度。
-
即物以穷理梅剑华 著当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将心灵安置在自然世界之中,如何理解意识和大脑、行为、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识问题。物理主义作为一支研究意识问题的重要的哲学流派,其从意识、因果到伦理、规范,都为意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因此约翰·塞尔(John Searle)认为“物理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观”。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有我的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即把经验主体和经验事物作为基本存在物,既承认自然科学语境下的物理事实亦强调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经验事实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过对物理主义的基本介绍,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质,并回顾物理主义传统,考察当代物理主义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义”观念基础上,运用经验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证据法讨论了意识、因果、规范、自我等问题,对于理解我们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