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逻辑学的奇妙世界野矢茂树本书是由资深哲学教授写作的逻辑入门书,将带你运用逻辑学中有趣的基本常识,“表达清楚”“轻松让对方了解自己”。本书前半部分不使用逻辑术语,只从日常语言中提取逻辑学话题并进行讲解;在后半部分讲解逻辑学的重要工具——符号,进而带你了解现代逻辑的基本体系——谓词逻辑,手把手教你专业性地学点儿逻辑。本书对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更有逻辑性的人都有用。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让你成为逻辑学方面的专家,而是带你正规地懂一点儿基本逻辑常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轻松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事项,透彻学好计算机和数学,以及顺利应答公务员和CPA等考试中涉及逻辑的考试题。
-
逻辑全能问题研究陈晓华本书围绕“逻辑全能”与“逻辑无能”之间必要的张力的把握,对当前认知逻辑研究中的根本问题、问题的症结与合理研究指向做出了系统性与深刻性的分析。作者基于上述“问题症结”的认识,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封闭原则在形式系统中的体现,对逻辑全能问题的回答可以视为对认知封闭原则的解答。本书的基调是拒斥逻辑全能问题,实则是不接受认知封闭原则。在这个基调之下,本书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逻辑全能问题:(1)、技术层面。在避免逻辑全能问题的诸多方案中,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在考虑如何不逻辑全能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视,即不逻辑无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H.N.Duc提出来的。本文试图刻画这一标准,使用这一标准来评估各种方案。(2)、哲学层面。这主要是使用认知逻辑形式工具来探讨认知封闭原则下的各种哲学疑难,从而推动认知逻辑和认识论的融合。
-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美]加里·西伊;苏珊娜·努切泰利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能力!本书是一本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但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包括某些哲学和归纳问题、非形式谬误以及命题和传统三段论逻辑。本书旨在以本科初学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讨论上述话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是为并未接触过哲学以及对分析性思维十分陌生的学生设计的,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少,符号也较简单。书中详细介绍了20 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形式谬误,帮助读者识别有问题的推理,从而能够区分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
-
斯多亚主义与现代伦理困境邓安庆《伦理学术》以交流伦理学研究为中心,展现最新的伦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世界性哲学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探究当今世界的伦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一个自由对话和学术切磋的公共空间,促进中国伦理学术融入世界,也力将世上的“仁心仁闻”纳入中国伦理话语之中。本书为连续出版物,已经进入南大核心辑刊,在哲学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读者群体。本书的内容切合伦理学国际学术研究前沿,为中外哲学研究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
演化与创新汪丁丁本书为汪丁丁教授2021年出版的《情理与正义》的姐妹篇,内容同样出自他为北大国发院开设的EMBA课程,但完全不重叠。西方学者阐述的演化伦理学始终难以摆脱哲学的规范视角,而作者更愿意在科学的实证视角下阐述演化伦理学,故而,在浏览了西方文献之后,决定编写一部新的演化伦理学。在一贯的跨学科视角下,本书首先讲述地球的演化史与生命的演化史,其次是社会的演化与伦理的演化,尤其侧重于生命系统各层级各子系统的“内平衡态”。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的目前阶段,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20年,任何不从事创新的人类成员,以极高的概率将被机器智能取代。这意味着创新能力将成为每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有鉴于此,未来伦理学应是关于如何激发每一个人潜在创新能力的伦理学。于是在最后一讲,作者讲解了自己的“创新伦理学”。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演化、文化变迁,很大程度上是合作秩序的扩展问题,也就是说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乃至群体创造性的问题意识,都是“合作何以可能”,作者将这一伦理学原理表达为“合作伦理三要素”——承诺、宽容、正义,其中又以宽容最难获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学彭柏林 著志愿服务,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说,是志愿者基于对志愿服务的伦理价值与意义的深刻认知与领悟,本着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出于理性自觉地为社会公益事业或者他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或帮助的伦理行为。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发展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站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高度,依照志愿服务的伦理学界定、传统文化中的志愿服务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共享伦理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伦理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伦理原则与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学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
政务微博伦理研究王亚强 著本书结合新时代我国数字政府发展趋势,聚焦数字化政务新媒体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热点,通过分析政务微博环境下的行政伦理问题及其本质规律,对相关问题的伦理规约和制度设计进行了系统探察,并提出了“微博行政伦理规约”这一新概念和制度化建议。本书的内容特色在于通过观照数字科技与社会、新媒介与伦理问题的形成机理、寻求数字时代信息流动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路径。著述兼顾现有伦理规范并倡导积极开放的伦理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界长期以来对数字媒介伦理基本问题的讨论而走向制度实践创新路径,旨在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结论部分也可为其他智能媒介制度设计作参考。
-
论正义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已为学人熟知,然则其中的论理学说却在《论正义》中才得以连贯阐述。《论正义》是《伦理学原理》的第四部分,是其社会进化论在社会伦理领域的运用。《论正义》与社会静力学》的结论尽管基本一致——道德法则表达的是完美社会中的完美之人,国家的职责在于防止侵害个人自然权利的不义行为,但是,《论正》却也体现了其学术观点的转变:首先,放弃了对社会伦理问题的超自然解释,而完全采取进化论的解释;其次,明确了道德伦理的生物学起源。由此,倘若要全面理解斯宾塞的柱会进化论,本书应为必需。本书亦能为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助益。
-
气本与神化杨立华 著《气本与神化》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数4000册,豆瓣评分8.7,近几年不断有读者问起,旧书在孔网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现纳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装再版,作者进行了适当的增删,重写了一篇较长的后记。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
-
蒋孔阳全集蒋孔阳 著自《蒋孔阳全集》出版后,学术界对于蒋孔阳的辑佚工作仍一直没有停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又从各方面收集到一百余篇佚文,以增补卷的形式完善蒋孔阳的文献资料。本书即为《蒋孔阳全集》的增补卷,根据搜集到的文章,划分出九个类别:“短论”“访谈”“论文”“诗与散文”“书信”“题词”“序跋与书评”“译文”“自传”。反映了蒋孔阳的学术创作和学术交往,有助于完善蒋孔阳的文献资料,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