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丝路交流与戏曲形态的生成、蜕变陈文革《丝路交流与戏*形态的生成、蜕变》采用神话-仪式学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音乐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方法,在综合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考古文献及传统习俗材料的基础上,沿着神话—偶仪—乐器—戏*的路线讨论了戏*文化观念的发生,依据脚色—叙事—*牌—文本的线索讨论了戏*诸因素的形成,因循唱(念)—腔—乐的思路讨论了戏*形态的蜕变,多视角、多维度全景式地将戏*发生、形成与蜕变的全过程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总体上,《丝路交流与戏*形态的生成、蜕变》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观点新颖,为中国戏*史、戏*音乐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
在浙里听见共富中国杨子,夏强本书主要由作者在近两年内创作并在浙江广电集团经济广播和人民号、今日头条、视频号等播出的广播剧转发而来。记录在共同富裕方针指引下的浙江儿女们在浙江大地上励精图治,创造创新,敢于迈出共同富裕第一步的弄潮儿精神。全书计划分为十个篇章,通过“文旅融合”“春风助学”“青春担当”“创业创新”“共富味道”“创新业态”“中医传承”等话题,记录心怀梦想,不负韶华,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新一代,他们无论年纪,无论性别,都在用实干的心态迎接风雨挑战,用努力的汗水开辟新的领域,用收获的笑容证明奋斗的喜悦。他们平凡、朴实,但充满蓬勃的生命力,激人向上。他们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富裕之路,并乐于奉献,追逐着美好愿景。他们的故事质朴动人,充满感染力和正能量。
-
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研究姜训禄 著20世纪初一批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针对本国戏剧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戏剧认知。相较于西欧象征主义思潮,俄罗斯象征主义倾向于戏剧应积极地介入和改造生活,主张在戏剧艺术里以象征主义美学尺度构建新世界,打破二者取其一的二元对立模式,融合可见的外在第一现实与可知的内在第二现实。《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内涵,考察象征主义戏剧的思想渊源及其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创作层面的探索,带领读者走进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艺术世界。下编论述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外延,即影响和当代价值,旨在引导读者跳出象征主义戏剧的世界,重新审视20世纪这一戏剧流派在艺术领域内外所体现的价值。该部分论及20世纪20年代在象征主义与社会运动相交织的特殊背景下出现的左翼戏剧以及象征主义戏剧思想在当代俄罗斯戏剧导演剧场实践中的在场,探讨象征主义戏剧思想在当今戏剧创新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在剧场外实现心理治疗功能的可能性。
-
现代剧学编年史浦晗 著.全书站在理性和客观的立场,对现代中国戏剧学术的发展做了几乎穷尽式地搜罗,将文献整理、学人聚合、学术发表、研究观点等各类相关内容相继呈现。重点对1912年至1949年中国戏剧学术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顶,集中展示了中国近现代戏剧期刊、报刊的创办,与论文的发表;记录了近代戏剧学术进程中的重大学术事件以及剧学相关的会议和对外交流等,附录部分则分别详细陈列了民国时期剧学相关报刊、专著、机构的出版与创设详表。内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原始文献柏的发现与整理。主要记录原始剧本、曲选、研究论著等一手原始文献在国内与海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学人对其进行的初步整理以及利用文献展开研究的情况。;第二是论著的撰写与发表。主要记录包括论文、专著、剧评等各类与戏剧相关的各类形式的文献撰写、发表时间;第三是学术平台的构建。主要记录包括相关院校、期肝刊、报刊、学会、研究会等平台和社团创建的时间;第四是学人的学等
-
中外戏剧导演评析穆童当代戏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艺术观念的冲击。一方面东方和西方的戏剧,在比照、参考、主动误读世界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戏剧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创新,发展为跨文化的戏剧;另一方面剧场中的观演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观众的参与和反馈成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仅仅需要观众“认同”角色,更需要观众反思、体悟,寻找到当下社会人性全面归复的道路。这些变革导致影视戏剧学的学生们亟需对近现代中外戏剧导演以及他们的艺术观念和戏剧作品进行深入学习。 本著作选取了十三位近现代中外著名戏剧导演,包括瓦格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梅兰芳、皮斯卡托、格洛托夫斯基、铃木忠志、皮娜鲍什等,从他们的生平、艺术主张、主要艺术作品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本著作还从跨文化视角对这些戏剧导演进行了对比研究。
-
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陈继华本书以黄梅戏舞台传播主体为立足点,力求将民间组织、商帮团体和班社艺人等三大主体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在兼顾黄梅戏传播个性的基础上对戏曲舞台传播共性展开初步研究。全书运用传播学的方法,根据黄梅戏早期传播的地理走向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分别对黄梅戏的水路传播、舞台传播、电影传播和电视传播等方面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力图阐明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作用下黄梅戏艺术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以丰富和完善黄梅戏史研究。全书图表结合、图文并茂,以资料齐全、实用便查为特色,有利于读者快速查阅黄梅戏相关音视频类、戏剧影视类、历史文学类、报纸期刊类各种资料,本书将激励更多人关注黄梅戏,投身艺术实践,热爱并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
民营剧团生存与发展研究宋希芝著本书从当代民营剧团入手,探究民营剧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剧本创作、戏曲表演、剧团管理、戏曲观众、演出市场、国家政策、民俗氛围、戏曲批评、媒介宣传、行业协会等。本书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引导当代民营剧团在戏曲艺术市场中实现良性运转,协调戏曲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生态位理论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戏曲发展问题的研究思路。此外,本书通过对比国有剧团与民营剧团、不同地域之间民营剧团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可供复制推广的发展模式,旨在为各民营剧团互相学习和借鉴、为民营剧团的发展提供启发,进而促进民间戏曲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黄河大系?戏曲卷刘方政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黄河九省区有丰富的戏曲资源,将这些戏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整理、研究,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黄河大系?戏曲卷》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详细地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介绍黄河沿岸九省区戏曲的情况,引起读者对丰富而瑰丽的戏曲文化的注意、重视和喜爱,以期弘扬发展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播黄河文明。收录沿黄九省各省代表性的剧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文学性。应选取质量较高、文学性较强的剧本,在语言、结构、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二)地域性。选取各地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戏剧作品,反映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或历史事件等,在戏剧语言、唱腔等表现形式上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三)影响力。尽量选取具有全国性甚至更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黄河大系?戏曲卷》可分为上下两册或上中下三册。由青海篇、四川篇、甘肃篇、宁夏篇、内蒙古篇、陕西篇、山西篇、河南篇、山东篇九个篇章组成。每个篇章下列代表剧目、剧种概述、创作故事、相关图片四部分。《黄河大系·戏曲卷》是丛书“黄河大系”的分卷。分为上、下两册,约40万字,400幅图。从黄河源头青海写起,直到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山东。以省(自治区)为单元,梳理沿黄九省区戏曲发展脉络,对九省区戏曲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等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九省区代表性剧种的源流变迁、风格特色、著名演员、代表剧目,以及本省(自治区)戏曲界的重大事件。在系统梳理、学术严谨的前提下,兼顾内容的通俗性、可读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沿黄九省戏曲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黄河九省区有丰富的戏曲资源,将这些戏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研究,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黄河大系·戏曲卷》的编写,目的是详细地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介绍黄河沿岸九省区戏曲的起源、沿革、发展及特色,既能为戏曲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提供资料依据,也能展示黄河乃至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绚丽多彩;既是弘扬发展中华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播黄河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
中国高等戏剧教育2023谭霈生 编本书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2023年度卷,收录了第十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会议暨第四届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综述、25篇学术论文以及30所联盟加盟院校的戏剧动态,24所院校的戏剧教育教学代表性成果,总结联盟第十届交流活动的情况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为读者全面介绍2023年中国高等戏剧教育发展的成果。
-
新编历史小丛书 杨小楼么书仪杨小楼(1878年—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小楼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其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代表作品有《长坂坡》《挑滑车》。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