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宜兴大红袍紫砂研究吴俊杰本书归纳了宜兴大红袍紫砂研空三大方向,并系统性地追湖了宜兴大红袍紫砂的历史渊源,现状和传承,填补了宜兴大红袍紫砂研究 的空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六百多年来,紫砂艺术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格调和审美趣味,甚至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对生活美的一种追求。紫砂文化出现在江南地区,宜兴又是江南富庶之地、文化核心区之一,六百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 价值的紫砂历史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梳理、总结作者20余年从事宜兴大红抱紫砂研究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可带给业内人员和\"大紫砂爱好者 多相关知识,对研究鉴营紫砂艺术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本书的推出,可带动行业对“大红袍”的重视以及 加深入的探讨,对紫砂文化的推广有积极作用。
-
卢浮宫博物馆(英)劳伦斯·高英 编本书详细介绍了被誉为 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建筑史、收藏史,并以时间为脉络、以各时期代表画家为线索,梳理了从13世纪至19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卢浮宫馆藏名画,展示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大卫、安格尔、德拉克罗瓦等艺术巨匠的820余幅世界级名画旷世杰作,其中不乏一些很少向公众展出的画作。本书由卢浮宫 前任馆长撰写导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劳伦斯·高撰写100余篇精彩解读,细细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对卢浮宫的前世今生、收藏史、馆藏精华有 加全面的了解,并对世界 画家和画派,乃至西方美术史、欧洲历史有 加深刻的认识。
-
守正 创新王晓昕珐琅作为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重要工艺门类,因其华美的色彩、精湛的技法、富丽的气韵,长立于世界金属艺术之林。中国珐琅艺术源远流长,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又始终坚持创新拓展,集中体现了“器以载道”的传统造物意境及“藏礼于器”的中华美学精神。本书收录了在北京 当代珐琅艺术展中展出的 的珐琅艺术作品,此外还有数篇工艺美术、珐琅工艺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文章,展示了当代珐琅艺术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从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视角深入挖掘工艺与新观念、新媒介等方面的再生价值,建立起新时代的珐琅语言体系,并为珐琅艺术创作铺展出全新的广阔领域,是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学术理论与艺术作品的深度融合,适合对珐琅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品读、鉴赏。
-
归鸿片羽 我亲历的邮票发行往事陈文骐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来撰写的与邮相关的文章,主要是其从事邮票发行工作中的往事以及对于邮票工作的理性思考。陈文骐的文笔朴实而鲜活,没有时下网络流行的那种故作神秘地渲染或惊悚不休的标题, 多是抓住重点,对时代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素描,平实的语言掩不住渗入文字和标点的情感。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邮政人执着邮政事业的好参谋,用邮者了解邮票的好助手,集藏家研究邮票和邮政历史的好宝贝,邮票界向世界宣介中国的好载体。
-
沽水流芳艺脉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西区委员会《沽水流芳艺脉长》一书重点介绍天津儿童艺术剧院、天津杂技团、天津曲艺团、天津京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天津评剧白派剧院、天津评剧团、河北梆子剧团等一批老艺术院团,这些市属院团为河西文脉增添了厚重的底色,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发出河西百姓的文化自立和区域的文化自强,因此本书列入了2022年的“海河西岸记忆丛书”。较以往推出的《河西老街道》《河西老工厂》《河西老医院》“海河西岸记忆丛书”相比,该书进一步发掘了海河西岸的历史变迁、风土民俗、名人轶事等诸多方面史料,充分发挥出区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广泛宣传河西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区文化软实力,积极打造书香政协,深化书香内涵。
-
南普喜剧研究黄铮,黄斌本书是首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南普喜剧的专著。全书在界定南普及南普喜剧范畴的基础上,阐释了南普喜剧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揭示了南普喜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意蕴。作者通过运用较为翔实的资料,梳理总结了南普喜剧的发展历程与兴盛态势,描述了杨建伟、吴海洋、潘春竹等南普喜剧表演代表人物和“邕漂一族”“南宁友仔”等南普喜剧人物群体在发展和推广南普喜剧艺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总结了南普喜剧的艺术特色和地方文化价值。同时,论述了当前南普喜剧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发展南普喜剧困难的深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全书体例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论述清晰,是了解南普喜剧难得的著作,对学习研究南宁甚至广西地方戏剧以及地方文化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皮影艺术民俗文化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宋伟,姜昆,张一帆本书 章为皮影戏概述,分别从皮影戏的定义及起源、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皮影戏的地域分支三方面展开深入论述。本书第二章讲述了皮影戏艺术特色及其民俗文化融合研究,分别对陕西皮影戏、山西皮影戏、河北皮影戏、河南皮影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书第三章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皮影戏的创造性转化,主要从剪影的自制及其多重价值开发、剧目的多样化表述、新时代皮影表演的新模式、构建多维传播体系四方面进行论述。本书第四章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皮影戏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从文旅结合模式下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播、数字化背景下皮影戏的保护策略、皮影戏融入学校教育三方面进行论述。本书第五章是新时期皮影戏传承与发展的保障措施,分别从建立政府 的保护与传承制度、培养乡村 皮影戏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两方面展开了全面论述。
-
诗书如画范路明国学名师、诵读专家联袂 闫学 知名教育学者, 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儿童绘本阅读课程创生者与主持人。多年来潜心于课程改革、儿童阅读推广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在多个教育领域均有建树。2006年名列《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宁海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泰州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曾获得江苏省 广播剧一等奖、市级多项播音主持 作品一等奖。精编课外 篇目,发扬国学育人效能从 发布的1-12年级中小学生 古诗文中精挑细选,以80首古诗、60首诗经、60首宋词、60篇戏曲、30段声律作为诵读素材,290篇 代表性的国学精粹在孩子心中留下国学积淀,唤醒文化基因,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有了背诵与理解的基础,孩子达到一定的年龄,便会自通其义,主动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健全性格,塑造品德,在生活、工作中自如运用!名师课堂零距离,赠价值188元解读音频课随书配套 知名教育学者、 语文特级教师录制的 解读音频课。一篇一码,精选篇目+详尽讲解+生僻字注音,既是一套高质量的亲子共读国学读本,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优质课程资源。 一课,让清朗的诵读之声传遍家里的每个角落,促成融洽亲厚的亲子关系、健康向上的良好家风。名画家手绘,诗画交融,给予孩子美的熏陶“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水墨动画设计师领衔绘画,诗画交融,立体呈现古文之美。纯手绘国风彩墨画淋漓尽致展现“水墨丹青,意在笔先”的意境和神韵,一篇一跨页的绘本式构图赋予经典国学作品独特的灵魂,用适合儿童的方式介绍和传承 传统文化,给予孩子传统美学素养的提升。中国“ 的书”设计者操刀设计,匠心力作,尽善尽美中国“ 的书”设计者操刀设计,窗、扇、瓷器……精选五大古典元素融入设计,打造镂空精美封面;全彩印刷,技术升级,充分还原原画质感;采用环保纸,手感温润,柔和不伤眼,阅读感受 。
-
中国校园戏剧研究论稿陆生发本书 章,从戏剧的概念和起源、种类和特点、创作和演出三方面对戏剧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进行了概述,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第二章,从校园戏剧的概念及构成、校园戏剧的多重价值、中国校园戏剧发展简述三个方面对校园戏剧的构成与价值进行了详细阐释。本书第三章,从校园戏剧类型综述、探索戏剧及典型剧目鉴赏、先锋戏剧及典型剧目鉴赏、荒诞戏剧及典型剧目鉴赏四部分对校园戏剧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剧目进行了赏析。本书第四章,从当代校园戏剧的创作、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对当代校园戏剧的创作与传播进行了研究。本书第五章,从校园戏剧的发展前景概述、校园戏剧教育的创新趋势、校园戏剧的发展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对校园戏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适合高校戏剧艺术专业的师生、中小学戏剧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校园戏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戏杂志责编:潘占伟《戏杂志》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上海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的戏剧杂志,自1922年4月首刊“尝试号”出版,至1923年12月第九期止,前后共出版9期。《戏杂志》相对固定的栏目主要有“铜图”“京剧”“昆剧”“新剧”“戏剧新闻”“游艺附录”等。该刊对于诸多戏剧形式并没有太多的门户之见,兼容并蓄。加之《戏杂志》的主编姚民哀本人又是说书艺人出身,故而对一般不入常人法眼的大鼓书、滩簧等游艺场中的曲艺也情有独钟,较为完全地保留了20世纪初期上海整个戏剧界的资料,文献价值极高。《戏杂志》还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早期话剧文献。该刊由于年代较久,查阅困难,故而不为学者所重视。但正是在该刊中,对于中国话剧运动的源起和发展轨迹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此外,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运动,学界关注的重点是爱美剧运动——以“戏剧协社”为代表,至于游艺场所、笑舞台等处的话剧运动则鲜有关注,而该刊则为研究那一历史时期的戏剧运动,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文献资料,值得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