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曾熙曾迎三 著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碑派书风追求“壮美”,帖派书风呈现“优美”的风格。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曾熙(1861-1930),中国书画家、教育家。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湖南衡阳人。清光绪进士。其书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等,以韩磊圆笔为本,下穷魏晋,融合南帖北碑,自成风貌。
-
战国楚简书风研究朱友舟《战国楚简书风研究》:本书在广泛占有战国楚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图像、表格加文字的形式,对楚简书法的笔法系统、结构法则、时代风尚、地域特点和书手的个性风格等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研究,进而阐明楚简书风兴盛的原因及其对秦汉隶书和草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楚地巫、道之风盛行,大篆金文解体加速,促使楚简书法在战国五系文字书法中形成了华藻奇诡、浪漫多姿的独特面貌。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纠正先秦书法局限于铭刻文字而无墨迹的片面认识,同进也将为楚简书法创造性转换提供鲜活的参考范例和学理依据。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潘伯鹰曾迎三 著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碑派书风追求“壮美”,帖派书风呈现“优美”的风格。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潘伯鹰(1904—1966) 中国书法家。名式,以字行,别号凫公,安徽安庆人。作书注重用笔之法,得褚遂良三昧,兼纳元人鲜于枢。草书得力于王羲之《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等。
-
华夏万卷 宋徽宗毛笔瘦金体字帖华夏万卷,香矢车菊 编《宋徽宗毛笔瘦金体入门》是一套针对体验者和初学者的描红练习,此套练习内容包括:控笔和笔画、偏旁和结构、单字突破、作品描红。练字前先练趣味控笔,降低难度不枯燥,每个笔画和偏旁都有技法讲解和视频指导,帮助初学者更好的练习。练习完可以写一幅精美作品描红,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
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 唐·锺绍京《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刘德先本丛书由当代楷书名家卢中南、杨明臣精选从魏晋至清代最具代表的经典小楷法帖50余种,这些法帖全面呈现了小楷的诞生、完善、发展、成熟、演变的历史脉络,反映了历代小楷的艺术传承关系以及艺术风格的异同。丛书采用最佳图版,基本为一帖一册,少量为两帖一册,每一单册都有书家简介以及对此帖艺术风格的赏析、用笔及结字技法的分析,并随图附释文,力求针对性、实用性,使小楷初学者领略小楷的艺术风神,步入学习小楷的正途,也可以帮助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不断深入。
-
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 晋·王羲之《黄庭经》夏云本丛书由当代楷书名家卢中南、杨明臣精选从魏晋至清代最具代表的经典小楷法帖50余种,这些法帖全面呈现了小楷的诞生、完善、发展、成熟、演变的历史脉络,反映了历代小楷的艺术传承关系以及艺术风格的异同。丛书采用最佳图版,基本为一帖一册,少量为两帖一册,每一单册都有书家简介以及对此帖艺术风格的赏析、用笔及结字技法的分析,并随图附释文,力求针对性、实用性,使小楷初学者领略小楷的艺术风神,步入学习小楷的正途,也可以帮助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不断深入。
-
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赵明《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继《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后推出的又一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印匋指钤印在陶器上的印章。封泥又叫“泥封”,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泥团。人们对古印匋、封泥的艺术认知较晚,完全进入近现代篆刻家的艺术视线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则忽略了它们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存在。本书共包含三个章节,分别为“古印匋、封泥技法解析”“论古印匋、封泥的临摹与仿创”和“近现代重要印家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书中采用大量实例对古印匋、封泥创作进行解析,为此类篆刻作品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本书梳理了古印匋、封泥篆刻技法的学习思路和线索,能成为读者切实有用的篆刻学习工具书。
-
壬寅消夏录(清)端方 缪荃孙 纂辑,魏小虎 点校《壬寅消夏录》是清末重臣兼收藏家端方(1861-1911)的书画藏品目录。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托活洛氏,直隶浭阳(今河北丰润)人。他历任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湖南巡抚、出洋考察各国政治大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同时也是清末内府以外最大的文物收藏家。端方的金石书画善本古籍收藏蔚为大观,多重器名迹,全球的知名博物馆几乎都有其旧藏。其金石藏品着录,于其生前已刊行为《匋斋吉金录》《匋斋藏石记》等。而其书画着录生前未刊刻出来,只以抄本形式存在。《壬寅消夏录》的实际编撰者为缪荃孙。缪氏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于史学、金石书画、版本目录等无一不精。《壬寅消夏录》四十卷,全书内容详赡,卷一记录晋唐书画,卷二至卷七记录五代宋书画,卷八至卷十四记录元代书画,卷十五至卷二十三记录明代书画,卷二十四至卷四十记录清代书画。《壬寅消夏录》基本沿袭了“消夏录”的体例,书法作品首先注明其材质(纸本、绢本等)、尺寸,其次注明行数、每行几字,何种书体,如为册页,还需记录开数,其之后罗列鉴藏玺印。画作则先罗列鉴藏玺印,之后在“画幅”项中注明材质、尺寸,区分水墨画、着色画,并概括描述所绘内容。书中散见的按语,为实际纂辑者缪荃孙所作,缪氏于按语中以所录题跋并结合其他文献,对书画作品的真伪优劣、递藏传承多有考辨,史论结合,时出新解,对于考订流传、鉴赏作品、文献辑佚,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体例与按语对后出的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书有直接的影响。此次《壬寅消夏录》整理,以续修四库本为底本,以上图藏《壬寅消夏录残稿》一部十册作为校本及补充本。上海图书馆藏《壬寅消夏録残稿》一部十册,长期不为人知,经整理者首先发覆,可知此残稿主要是后期重编时剪弃不用或存否待定的内容,不但次序混乱,不同阶段的剩稿相互杂糅,甚至还窜入了缪氏其他著作的少量文字。然而可贵的是,此上图本中保留了二十八篇卷前目录,恰可与续修本互补,复原出完整的四十卷目录。它著录的藏品中也有百余件不见于续修本,有助于使后人了解匋斋藏品的全貌和编者取舍的标准。两本的异文,续修本身为修订后“定本”,自然可取者较多,但也偶有上图本不误,而续修本所改反误,或续修本有脱漏文字,可据上图本补入的例子。且在整理过程中以原迹及其他相关文献予以校改,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文献的准确性。本次整理依据复原后的卷前目录,将两部稿本的内容重新拼缀复合,尽力恢复为删减之前的面貌。除了断句标点,为了确定每一段被删落跋文、观款的归属,文本的前后缀合,过录文字是否有讹误,均尽量与原迹或照片校核,并出校记。在点校整理的基础上,整理者还编制了人名作品名综合索引,使研究者更加有效使用此书。
-
齐白石经典印作技法解析薛元明《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的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齐白石经典印作技法解析》:本书结合作者十多年来的重新思考,在老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修订,补充了大量齐白石经典作品的新观点、新视角,并增加近二百方印例(含新发现的齐印),力图最大可能地将齐氏可学的印章列入其中,做到一册在手,既能掌握技法要领,又能清晰地感受到“齐派”印风的精髓。
-
华夏万卷楷书字帖 控笔训练专用练习本·偏旁华夏万卷编,周培纳书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