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隋文静隋文静本书是北京冬奥会双人滑金牌获得者隋文静的个人自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不止文静、冬奥日记、他们眼中的隋文静、附录(隋文静大事记、奖牌榜等),全面介绍了隋文静由一个热爱花样滑冰的哈尔滨小姑娘,一路成长拼搏征战,克服各种伤病和困难,成为北京冬奥会第九枚金牌获得者、双人花滑大满贯得主的经历,希望通过隋文静的成长经历弘扬冬奥精神,推动冰雪运动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普及。隋文静8岁学习滑冰,12岁被地方队选中学习双人滑,18岁进入国家队,文静凭着对花样滑冰的热爱一路追梦,一路披荆斩棘,从哈尔滨到北京,从北京到赫尔辛基、埼玉、都灵……最终在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勇夺第9金。她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份荣誉都承载着迎难而上的信念与坚毅。遭遇困难,再战胜困难,文静身上始终有一股打不倒的girl power。 首次公开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备战日记,从出生到站在大众视线前的成长故事,从新人运动员到双人滑全满贯得主的顽强拼搏,由彷徨到活出自我的人生态度蜕变,对推广冬奥精神等公益活动的热忱,冰场外的爱好与生活,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 她的真实,她的故事,尽在《不止文静》。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顾炎武薛舟 著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十七世纪,西欧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思想世界也是如此,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发表了哲学目前有名的《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康熙二十九年(1690)洛克发表了《政府论》。在欧亚大陆西边,顾炎武同时代的学者成为了近代化的推动者,对我们来说,他们的名字甚至比本国的顾炎武更熟悉。其实传统中国也面临着所谓的“十七世纪危机”,当时正值明清易代之际,不同于以往的改朝换代,这次朝代更替似乎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与探索,当然,也包括更多的痛苦与挣扎。顾炎武处在时代潮流中,被冲击、裹挟,同时也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做了很多观察与思考。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学术思考,留给我们的不单纯是故事,也有启发。
-
巨匠诞生 茅盾王学钧本书真实再现了茅盾的童年启蒙、少年时期接受新学、青年时代求学北大、文坛崭露头角的经历,生动展示了茅盾的求知生涯和为追逐梦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既能给青少年读者以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也能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茅盾的作品及其创作特色。
-
璀璨的星空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市执委会 编1962年,第一届《大众电影》评选颁奖后不久,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夏衍、陈荒煤、司徒慧敏等电影界领导、国家文化部率先发起、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积极配合,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集体“造星”行动——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由此诞生。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秦怡、王丹凤、孙道临、祝希娟、崔嵬、谢添、张平、陈强、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共计22位老、中、青电影演员,从上影、北影、长影和八一厂四大电影厂脱颖而出,悄然取代在中国影响广大的前苏联“22大”,其巨幅照片率先在位于虎坊桥附近的北京工人俱乐部内高高悬,全国各地大中小城镇的电影放映场紧随其后,“22大电影明星”从此家喻户晓,风靡国内外。本书通过影人访谈或亲友怀念两种形式,做成22篇人物小传,每篇独立成章,图文并茂讲述“22大电影明星”的光影人生,辅以翔实丰富的图文资料,突出权威性、史料性、故事性,加强可视性、观赏性、趣味性。2022年,正值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诞生60周年,本书拟在璀璨光影中感受和回顾中国电影的岁月峥嵘。
-
恩格斯传古斯达夫·梅尔本书是德国柏林大学社会民主党史教授古斯达夫·梅尔所著。内容包括:家族和幼年、练习生和少年著作家、青年德意志运动和青年黑格尔派、在柏林、第一次在英国、和马克思的友谊等。该版本是国内出版的第一个版本的恩格斯传,最早出版于民国末年。从版本阅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本书自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管窥民国时期左翼文化组织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改造与传播路径。单就中文文本的呈现而言,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跟今天差别很大,整体表达风格同样迥异于今日汉语。译者郭大力1939年完成的译稿丢失。1940年到了东陂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教学之余开始第二次翻译,成稿后存放在张栗原家,但不幸张栗原病逝,译稿又找不到。他坚持不懈,1942年第三次的翻译本终于面世。
-
宇宙中最微小的光Dr.Sara Seager 著,刘晗,林海博 译“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养活自己!”他说,“千万不要——依附于!任何!男人!”本书是萨拉·西格尔关于家庭、事业与爱情的个人成长传记。萨拉拥有破碎的原生家庭,很小便和母亲、继父生活在一起,继父脾气暴躁,游手好闲。7岁的她因为对继父的恐惧,一有机会便跑到父亲家中,父亲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人生导师……宇宙中微小的光,既是生命之光,也是萨拉自己的希望之光。
-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厉小励,厉向君 著本书从林语堂的早期文化追求和在北京任教时参加语丝社的活动,南下厦门一武汉一上海以及到美国、中国台湾等地的生活,创作,还有他的家庭生活,包活爱情、婚姻等人生轨迹,影显了林语堂的流寓人生,也表现了林语堂作为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发明家的事迹。文中表现了林语堂博远传奇的学问之道和人生之道,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化内涵。笔锋犀利,见解深刻,行文洒脱;他随情率性,幽默酣畅,嬉笑怒骂,无不扣人心弦,启人心智。文学建树和学术贡献齐头并进,实为“人中翘楚”。同时,林语堂有着很高的英文造谐,所编纂和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畅销西方国家,着意以作品搭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为改□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
邹容张海鹏,赵兴胜,刘秀俊邹容生于1885年,于1905年牺牲。他短暂的一生,恰好处于中华民族最为灾难深重的时刻。邹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既敏锐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并用睿智的头脑、极富煽动力的语言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擘画出一个至少在当时看来可谓先进社会的蓝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仅仅是一个空想革命理论家,他更是一位切实的行动派,他所具有的坚强的毅力、充沛的勇气,特别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使他敢于反对和反抗一切中外反动势力。换言之,他伟大的革命品质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字和慷慨激昂的革命演说,更体现在敢于直视威权、直面死亡威胁的革命实践中。本书就以讲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邹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
潘玉珂赖玲珠 著生命是奥秘!痛苦也是奥秘!发现奥秘需要时间!将个人痛苦化为对人类的贡献,更需要时间! 《潘玉珂:画与未画的日子》以真情记录真实,感悟人世沧桑,体味时代与社会的变迁,揭开世纪老人潘玉珂画与未画的百年艺术人生。 1995年夏日的一个午后,宁德报社记者赖玲珠叩开了一扇铁门,鲐背之年的潘玉珂先生穿着洁白的纯棉短袖汗衫,坐在一张藤椅上,她长得很美,皮肤细嫩光洁,银发,中分,利索超短,发型保持七十多年不变!说话的时候,握拳曲肘,胳膊上的肌肉松弛下垂,看上去软软的、薄薄的,皱成非常精细的网纹状,一双大眼睛钻石般熠熠生辉!就是这一双穿越世纪的眼睛和披沥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发式,深深地吸引了赖玲珠,使她开始长达两年多的采访。 时隔27年后,赖玲珠根据潘玉珂先生遗存的日记和书信,对当年的访谈手稿进行补充、丰富,于2022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63章,28万字,潘玉珂先生20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创作的书画作品遴选69幅,20世纪四十年她客居巴蜀时,艺术界挚友游寿、任中敏、厐薰琹、周千秋、关山月、程漫漫、詹菊农等名家墨宝亦汇书中。跨世纪的持之以恒,成就了这一部跨世纪的潘玉珂画传。
-
江苏院士名录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两院院士是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人才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江苏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由江苏养育成长和在苏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群星璀璨,人数位居全国省份第一。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不仅为江苏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为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的发扬树立了典范。为大力弘扬两院院士精神,助力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专门组织编篡本书,力求为大家提供一本客观、简明的“科技人物手册”。希望它既是学术创新的指南、个人治学的典范,也是一部体量小却有温度的大众读物、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