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龚育之《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主要选编龚育之关于不同人物的印象记,同时,兼及人物传记。采取集中描写同一主题的方式,或个人一生扫描,或某一事件描述,突出亲历者的回忆,其叙述也尽量立足于历史文献的记录。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曾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容易看清、看懂这历史。
-
蒋介石王牌悍将钟子麟一个曾经卷入大革命洪流的热血书生;一个为确立国民党统治而奋力效命的黄埔军人;一个舍身忘死抵御外侮的抗日功臣;一个为蒋介石冲锋陷阵而兵败身亡的内战先锋。张灵甫,原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师长,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南征北战》、《红日》中家喻户晓的那位风流倜傥而又骄矜顽固的反面军官,究竟拥有怎样的人生轨迹?……本书作者以史家客观理性的视角,通过翔实谨严的史料考证,描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张灵甫……
-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余玮、吴志菲邓小平最后一次是如何艰难复出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是如何取得领导地位的? 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退出政治舞台的? 香港驾照谈判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起了哪些关键作用? 南巡途中邓小平有哪些难忘的历史细节? 晚年邓小平生活上的开心事究竟是哪些? 亲人所见证的邓小平临终时刻为什么让人心碎? 邓小平的两个遗愿最终实现了没有? 揭示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本书作者采访了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及知情人士,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全书通俗流畅,情节感人,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
历史给谁来酿酒刘绪义刘绪义的新著《历史给谁来酿酒》是部长篇历史文化评论,所论的主角是曾国藩。关于曾国藩的研究,早已是当前中国的显学了。诸多小说、论著及难以分门别类的印刷物封面都赫然印着曾国藩三字,举凡曾国藩的做官、做人、治学,或者智谋、权谋,或者心术、相术,都成了出书的噱头。我对曾国藩的些许了解,完全得益于唐浩明先生的小说《曾国藩》和他关于家书、奏折的评点。唐浩明是曾国藩大家,他对于这位古人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切入得深而且实。那么绪义又能讲出什么新意来呢?绪义讲曾国藩,或许有着先天的优势。他本来就是曾文正公同乡,他讲曾国藩自然多了份与众不同的乡情。乡情也许能够消解许多历史的误会,消解许多局外人的隔膜。绪义自己说,他多年来留心一切有关曾国藩的史料和研究,多缘于乡情。读绪义笔下的曾国藩,有种讲述自己邻里家事的亲切。很多历史人物被诸多正式史料、外界传说勾画出来的形象,同乡邻们口碑中的形象相比大有出入。当然说不上哪种形象更真实,但至少是不同的眼光和视角。绪义《历史给谁来酿酒:湖湘才子品读曾国藩》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眼光和视角,这种关乎乡情的研究动机,姑且称之为“史缘”。眼光和视角不同,看到的镜像自然不同,或许这就是人们习惯上说的史识不同。绪义在这部书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先验地把曾国藩当作高官、学者、统帅来对待,而是从他的生存境域切入,首先把他还原成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邻。书里写曾国藩的朋友,写他的对头,写他的同事,写他的上司;也写他们之间的相处言谈,写他们的嬉笑怒骂。这样的眼光和视角看曾国藩,就没有既定的意识形态,没有通常的观念在先。我们打开这部书,就好像打开自家的一扇门,看到的是一个很随和的邻里知己。作为一部长篇历史文化评论,绪义在讲曾国藩时,就好像把自己平时细心观察、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说给一位老邻居、好知己去听。几分亲和,几分顽皮,又有几分辛辣。这部书既不是小说,又不是历史,却充满了阅读的趣味。绪义平时看上去有些狂狷气,骨子里却是谦谦君子。自言湖南有唐浩明先生,谁来说曾国藩都会有李白式的尴尬:“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说曾国藩,对于绪义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尽管如此,可绪义还是以其智慧与胆识,从新的一个层面,去阐释那个时代,让我们对曾国藩,及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
毛泽东与陈云王玉贵遵义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投了赞成票。会后,陈云受到毛泽东的委派赴上海恢复党组织,并赴苏联取得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在苏联,陈云假托被俘的国民党军医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最早客观、公正宣传毛泽东,宣传红军长征。
陈云敢断家务事,明确表示不同意毛泽东和江青草率结婚;经过慎重考虑,陈云和于若木结为夫妻,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
高饶阴谋篡权时,陈云主动揭发;事件处理时,毛泽东提议搬陈云作救兵;事件处理后,陈云强调:高级领导人要提高革命觉悟。
毛泽东逝世后,陈云提出要客观公允地评价毛泽东一生中的是非功过,尤其是对其晚年的失误,要作出公允而又科学的评价。 -
电影这个江湖丁晓峰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说当代电影人的注重文学化描述的评传类传记作品,以相对另类的方式对中国电影的人物和作品进行了广阔和深入的剖解,文化浓郁,贴近时尚,被称为小资及“中产阶级预备队”自我情调培育的“参考书”和“教科书”。
书中对182名电影精英的精神密码进行大胆破译,复活《史记》结构并张显西文笔韵——以《史记》的形式刻录华夏电影的浩瀚星空,翔实地记载了第七艺术中的漫漫求索者,体察关照电影领域中的华人精英分子。通过“本纪”、“世家”和“列传”的体例将近200名电影人恣肆排名,纵横座次,指点评判,追本溯源;用诗化语言对20年来活跃于幻变江山里的电影豪杰事迹做叙事化描写和反思性评论,对被娱乐化的他们进行逆潮流革命性的反“八卦”书写,是为新世纪的光电儿女风情录和影像精英人生谱。 -
秦始皇(英)乔纳森·克莱 著;杨英 译秦始皇,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帝,他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绝代暴君”;有人说他功大干过,有人说他过大于功;有人说他是刚正之强人,又有人说他是变态的狂徒……他是秦王室近百年兼并图谋和努力的受益者,他母亲曾策划推翻他,他的“继父”也曾发动叛乱欲置他于死地,他从童年玩伴密谋的暗杀下死里逃生,他是个冷酷无情的法家政治体制的产物,他创建了统一的国家制度,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企图用方术跟死亡作战,他的臣民们在他绝对集权统治下恐怖地过活,最后,他的坟墓则由雄伟的兵马俑军阵守卫着……
-
解密列侬(美)拉里·凯恩 著;骆伟阳 译约翰·列侬于1980年12月8日遇害,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名字还依然响亮如昔。关于这位创建了甲壳虫乐队的巨星,已经有了无计其数的文章和作品,但都没能回答:约翰·列侬是谁?什么才是真实的他? 他是一位内心充满自我怀疑的音乐天才;一位专一的丈夫和处处留情的浪子;一位尖刻的智者和软心肠的“泰迪熊”;一位居家父亲;一位和平斗士;以及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从来没有其他艺术天才像他那样集各种矛盾于一身难以理解。许多作品很容易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关注真相转移到猎奇上,但本书不是。希望在本书中看到各种飞短流长和煽情噫想的读者可能会很失望。艾美奖获得者拉里·凯恩与列侬保持了长达15年的职业联系,在《解密列侬》中,拉里凭借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对一百多位列侬亲友的采访,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列侬。《解密列侬》不仅为读者解开了围绕列侬的令人吃惊的谜团,而且还把那些熟悉列侬的人的观察和凹忆编织起来,完整呈现了这位著名艺人的缺点、优点、欲望以及才华。约翰·列侬与甲壳虫乐队的经纪人布莱恩·爱泼斯坦有过不正当关系?列侬与他的朋友之死有无牵连?斯图亚特·萨特克里夫是“甲壳虫乐队第五位成员”?列侬与年轻助理梅·庞的感情纠葛是如何开始并发展的? 凯恩通过叙述列侬一生主要大事和经历,揭开了长期以来笼罩着他的神秘——他的爱情、音乐天赋、在甲壳虫乐队的岁月、在纽约的生活、参加和平运动、缺点和欲望、精神胜利以及他最终的遗产。
-
上帝之鞭阿提拉(英)约翰·曼 著;谢焕 译匈人王阿提拉是一个曾经让欧洲胆寒的名字,也注定是枭雄行径的代名词。在公元5世纪初关键性的20年里,阿提拉将罗马帝国和整个欧洲的未来捏在了自己的手中。处于衰败中的罗马帝国,以两个姊妹首都——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统治着西方,它受到了来自东方匈人部落的威胁。正是阿提拉创造了这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他的帝国在短期内便能与罗马分庭抗礼,它的边界从莱茵河一直绵延到黑海,又从波罗的海一直深入到巴尔干半岛,这使他勇猛的名声响彻西方世界,并且垂诸青史。但是除了勇猛之外,他还拥有强大而令人惊诧的性格。他是一个反复无常、傲慢自大并且残暴无比的人——但同时他也能够获得上百万人的忠诚。匈人将他当作半神,哥特人对他倍加敬仰,受过教育的西方人也以为他服务为荣。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曼,以严谨求实的学术研究和入情入理的历史想像,填补了欧洲史学界关于来自遥远东方的匈人入侵罗马帝国这段历史的巨大空白,并凭借他在阿提拉统治的中心陋带的广泛游历,以及他对中亚游牧传统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关于这个人被神话所掩盖的全部真相。
-
恶之花张月《恶之花——走下圣坛的艺术家》这本书,通过透视“圣坛”之下的艺术家,“还原”一些在西方艺术史、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曾经引领过文化风潮的世界著名艺术家、作家——在他们卓越的艺术作品与光洁的艺术成就背后。作为“人”的真相。他们光鲜形象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探究这些知名的作家、艺术家在艺术与生活上的分裂、矛盾与冲突,他们的可爱与可憎。认识他们超乎常态的生命状态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