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我的美国之路(美)科林·鲍威尔科林·鲍威尔的生涯是美国梦的体现。他出生于纽约市哈莱姆黑人居住区,父母亲都是牙买加移民。迄今为止,人们对他的了解仅仅是表面现象。我们在本书中将会看到他是怎样由一个顽皮淘气的儿童成长为美国四星上将、国家安全顾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他小时候常跟随父亲上教堂,成年后在一家装瓶厂打工,后来加入了后备军官训练团。接着是头一次出国赴驻德美军部队服役。有一次他奉命警卫一门原子炮时出了差错,差一点断送了前程。然后,我们将跟着他巡逻于越南的热带丛林之中;进入华盛顿官僚衙门这座同样步步有危险的“密林’;看到这位黑人军官出差美国南方时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侮辱;在韩国又应付了多少复杂挑战。透过他的回忆将活灵活现地观察到我们时代的若干重大国际事件——“沙漠风暴”、入侵巴拿马、“伊朗门”交易,以及与戈尔巴乔夫儿次气候多变的会晤,克林顿总统因为军队中的同性恋问题而遭受的非难。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先后当政的年代里,鲍威尔都历任军政要职,足见其眼光与众不同。作为一名现役军人,他体验过华盛顿政治决策的酸甜苦辣;作为三届总统的顾问,他看到了政策是怎样制定的,并亲自制定过政策。卸职以后,又被克林顿总统请回来,陪同前总统卡特出使海地,于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完成了调解任务。他受到公众普遍的尊敬,是自艾森豪威尔以来没有任何人物可与之相比的。美国人民希望他竞选总统,但被他婉拒了。鲍威尔让我们看到了里根、布什、克林顿三位总统以及指挥“沙漠风暴”之役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等许多人物的幕后形象。它所提供的视野来自美国政治山峦的顶峰。这是一位尚未跑完全程的人物的极其引人人胜的自传。这是一部视野广阔的历史。
-
曾国藩评传刘忆江一个天分并非出众的农家子弟,二十七岁考中进士,点了翰林,从此循规蹈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升迁,以一凡庸官僚的身份随波逐流了大半生,孰料,在四十二岁那年,与国家一同遭遇了历史巨变。危难当头,他于艰难竭蹶中奋起,终于使生命焕发出异彩,将自己的印记深深烙在了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一个晚清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名臣,抛开其身后百余年不绝的赞美与詈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作为肩负国家存亡、文化续绝的栋梁,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思想、事业与为人,给后人以何种教益?一个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这部评传,既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也是以真实可信的史料勾勒历史人物,复苏国民记忆的一个尝试。它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更为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曾国藩。
-
李鸿章与淮军丰吉《李鸿章与淮军》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套路,对李鸿章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事实说话,以文学化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李鸿章的真实面目:建海军,造炮舰,派遣留学生,签和约等。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名为李鸿章的个体起伏波折的人生曲线,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没落王朝的苦苦挣扎,从而引发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说到晚清的外交,人们自然会想到李鸿章。常言“弱国无外交”,在那风雨飘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东西方列强,李鸿章代表大清政府屡屡与列强打交道,在战则败、败则和、和则割地赔款的形势下,大清国民无法不愤怒,他们痛斥“李二先生是汉奸”,是个多次出卖国家主权的“罪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大清朝廷,在选择谁做代表去与列强谈判的问题上,毋庸置疑是会精心选择最为优秀的外交官的。这不仅是出于民怨沸腾的局势,也关系到大清帝国的“颜面”,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切身利益。李鸿章去世之后,维新派领袖人物梁启超自称其“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撰就第一部李鸿章传记,国内对李鸿章作出评价并致悼念者不计其数。
-
曾国藩与湘军张云、韩洪泉《曾国藩与湘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
曙光集杨振宁 音响合成:翁帆《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
季羡林之谜蔡德贵《季羡林之谜》是季羡林先生畅谈写作及其写作经历的唯一著作。从季老毕生著作中搜取专门论述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方面的作品,是季老一生宝贵写作经验的总结。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尚的人交流。即便他一言不发,默然相对,也会使你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对于喜欢写文章、做学问的人来说,《季羡林说写作》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季羡林之谜》收录季老毕生著作中所有有代表性的、专门论述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方面的作品。一位令当今学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长者,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有多少轶闻趣事?对于写作他又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人们说,季老有弟子三千。身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老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现在,就让季老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写作的真谛吧!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写作》,为您讲述季羡林的创作生活,伴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
我们的演艺生涯李伯钊 口述《我们的演艺生涯》主要是以作者们的演艺生涯为主,其中内容有:陈强口述:战火中的演剧生涯;程十发口述:绘画中的探索;胡一川口述:鲁迅精神影响了我一生;李伯钊口述:我的戏剧之路李德;伦口述:音乐随想;凌子风口述:大家管我叫:“疯导演” ……《我们的演艺生涯》所刊载的文学艺术家自述均来自于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所保存的一批录音带的整理与研究。《我们的演艺生涯》不仅概述了口述者的革命经历和创作活动,还涉及到我国现当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以及与一些著名人物的交往,其中有些史料仍鲜为人知,内容丰富。
-
阅世品人录陈存仁这是一本记人纪事的书。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这本书就是讲他的交游的,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界、实业界的几个重要人物:章太炎、刘半农、胡适、杜月笙、秦瘦鸥、陈光甫、董浩云、张宗昌。或综述一个人的一生,或重点记述某人的一些大事,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收录了章太炎先生被困北京时期的84封家书。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
希拉里与克林顿李庆山、佟茗茗美国历史上第一对分别在白宫和参议院任职的夫妻,并且还可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为数极少的一对夫妻总统。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落幕之前,希拉里几乎无可争议地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风云人物之一。并且,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希拉里背后还有一位师爷——美国前总统、她的丈夫、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克林顿。就是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对分别在白宫和参议院任职的夫妻,并且,他们还可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为数极少的一对夫妻总统。有人说,他们既是一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政治盟友,也是一对相依相偎、情意绵绵的情侣,更是一对朝夕相伴、争吵不断的夫妻。希拉里与克林顿的婚姻是20世纪最不可思议的婚姻之一。即使是在克林顿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希拉里的时候,希拉里总是能用她的宽容之心理解和支撑着克林顿。那么,希拉里与克林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视离婚为家常便饭的美国,他们的婚姻为什么能够维持这么久?作为女强人的希拉里为什么能如此大度,甘愿忍受克林顿带给她的伤害呢?协助克林顿写回忆录的历史学家特德这样认为:他们各取所长。因为他们在一起实在是太久了,彼此非常了解,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并且,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
-
梦露的最后岁月(法)米歇尔·施奈德从1960年1月到1962年8月,这段时间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拉到了一起:一位是好莱坞的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另一位是弗洛伊德派心理分析师拉尔夫·格林逊。她需要借助心理治疗才能继续演电影,才能振奋自己的精神,才能不至于自杀。而他也要求自己用爱,用家庭般的温暖,用情感去包围她,就像对待一个孤苦无望的孩子一样。他是最后一个见到活着的梦露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发现她死去的人,人们批评他,认为正是他那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杀死了梦露。全书以电影的写作手法,结合精彩的心理分析,将梦露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深刻重现,深具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