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弥尔顿传Gordon Campbell 著本书属于“中华译学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第一辑。本书为纪念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思想家约翰.弥尔顿诞辰400周年所作传记,由世界著名的两位弥尔顿学者——戈登.坎贝尔、托马斯.N.科恩斯撰写,以详实的史料深入考察了弥尔顿的著作、思想和生活,尤其是弥尔顿在面临失明、丧亲和政治衰落等人生逆境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展现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巨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书是近几十年来对弥尔顿第一次新的认真研究,出版后备受好评,《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等媒体均撰文赞誉,获著名作家菲利普.普尔曼力荐,荣膺美国弥尔顿协会的“詹姆斯.霍利.汉福德图书奖”(James Holly Hanford Award)。
-
诚与真刘奕 著此书以“诚与真”为主要线索,从陶渊明的“历史世界”“精神天地”“文学风貌”三个维度展开,对其生平与作品、思想境界、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上编“生平六考”与“作品六考”充分呈现出某些看似老生常谈内容的复杂性,并提出了许多可靠而颇具启发性的新见。中、下两编所关涉之话题,包括对陶渊明人生行思的剖析、作品中自我与风度的探讨、主题与风格的论述、陶诗“修辞”特征的把握等。书中所涉多为陶渊明研究史上“重要而又文献足征”的话题,因依托于“竭泽而渔”式的文献搜寻工夫,借助于细致的文史互证和深入的文本细读,本书在许多方面丰富进而刷新了前人的研究。 此次重版,除了订正旧版疏误之外,还调整了部分论证。另外,附录增加了一篇论述陶渊明家世出生的文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乃从课堂讲义中摘出,以期有助于读者对陶渊明其人的理解。
-
从家电三剑客到新能源先锋黄宏生 著近日,由黄宏生撰写的《从家电三剑客到新能源先锋》一书,已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黄宏生是创维集团创始人、创维汽车创始人及董事长。《从家电三剑客到新能源先锋》为作者本人的自传,以作者自身成长与创业经历为双主线,介绍了作者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到实现财富自由的成长之路,以及从家电产业到智能汽车产业,投身国家双碳伟业,艰难而曲折的创业之路。该书采用自述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将作者的经历结合着时代的变迁娓娓道来,并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介绍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在海南、在林场、在华南工学院的经历;第二模块介绍了作者走出校园、逐梦香港、创立创维、遭遇逆境的经历;第三模块介绍了作者对于人生、对于健康的思考以及二次创业的经历。数十年间,黄宏生不曾间断对人生意义、对未来的求索,是他的“偏执”和“归零”心态,使他一次次在苦难、孤独中积蓄爆发的力量,在平凡的追逐中孕育伟大,在拼搏、进步的阶梯中探寻人生的意义和实践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
行走的人[法] 凯瑟琳·格雷尼尔 著,寇媛媛 译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著名瑞士雕塑家、素描家和诗人,20世纪少数几位“作品比本人更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独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从中,人们触碰到二战后人类整体的生存经验特质:恐惧、疏离与焦虑。其作品一度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他因此被称为“史上zui贵雕塑家”。本书是首部关于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基于贾科梅蒂与家人的一手书信、友人关于他的珍贵记录,作者在书中生动翔实地记述了贾科梅蒂“行走”的一生,全面再现了这位神秘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生涯以及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事件。鲜有人知道,贾科梅蒂选择了一条逆行的边缘之路:其一生与多位艺术、文化、思想名家交织,游走于不同的流派和圈子,但拒绝隶属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昔日的思想体系以及“标签”,并不停追问:何为本真?他常在咖啡馆与知识分子朋友相聚,听萨特谈中国之旅的见闻,和左翼朋友聊苏联镇压匈牙利十月事件;有时在酒吧里和相识多年的妓女朋友们聊天……最后,他总会回到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完成一件他明知会失败的作品。如作者所言,在那间工作了40年的画室里,“他变成了加缪笔下英雄西西弗斯的化身,每天都要质疑前一晚的作品。忠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命运变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比作品的创作还重要。”
-
沧桑剪影陈墨 著黄素影(1919—2017),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她是一位演员,演戏是她的职业,也是她毕生钟爱的事业。在八十年表演艺术生涯中,她扮演的多为配角,但却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真正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本书是编者对黄素影生前的访谈记录,包括其电影从业经历、社会人生经历、个人生活与心灵成长经历三个向度,建立电影专业史、中国社会史、个人心灵史三者合一信息档案。
-
沧海萍踪陈墨 著李露玲老师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很好,好在心理健康、头脑清晰,精力充沛、诚恳坦荡,且有主见。在编者正式采访时,努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李老师的概念记忆似乎强于形象记忆,对生平经历的细节记忆不如情节记忆那么清晰和丰富,但18小时的采访,听老人家讲述其坎坷跌宕的人生,收获惊喜与感动颇多。李露玲老人名气不大,成就也不高,却是有“有故事”的人。本书讲述了她与作家路翎、音乐家姚牧、电影人巴鸿的情感与婚姻经历,曲折跌宕的人生剧情,背后是中国抗战文化史及新中国社会史的真相。
-
吃亏书记张国忠张金昌 著本书讲述了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国忠同志的一生经历。张国忠任小杨屯村支部书记七十三年中,以“吃亏”律己,以实干兴业,以和谐立村,始终坚持“本色不变,经济不沾,党风不偏”, 在红土涝洼地里闯出了一条勤劳致富、共同致富的路子,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村。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中科院的专家、学者等多次到小杨官屯村考察,认为他创造了“平原农业开发的新模式”。小杨屯村被称为“鲁西北的一颗明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张国忠同志被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
-
中国铁路电气化奠基人谢瑜等著曹建猷是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和信息学院的创始人,与西南交通大学当前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都有着密切联系,是沈志云院士和钱清泉院士的引路人。本传记分为十章,前四章回溯曹建猷的求学生涯,第五到第八章聚焦曹建猷在铁路电气化的开创性工作及其在西南地区成立第一个计算中心的历程,第九章呈现了他作为科研引路人,支持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Z后一章对他本人的性格和特质做了描述和分析。本传记采集到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曹建猷写给吴仲华夫妇讲述在MIT 的学习和科研情况的信、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波士顿聚会庆祝建校51 周年的影片、曹建猷的MIT 的博士论文、曹建猷发表在1956 年11 月25 日《人民日报》上的关于中国铁路电气化制式的文章、曹建猷于1960 年写的参与宝凤段铁路施工的工作笔记、1993 年曹建猷所述本人77年经历的笔记。
-
重复的新鲜苏珊·彼得森 著,彭程 译我所记录的,是他在年轻时同里奇和柳宗悦开启的模式,横跨英国与日本,西方和东方。——苏珊·彼得森在英国游历期间,二十六岁的滨田庄司找到了人生方向。归国后,他独自来到益子的山谷,将明治风格的旧民居迁至山脚下的院落,在这里生活、建窑、制陶,由益子人排斥的“外来人”,成为“益子烧之父”。相识二十年的老友苏珊·彼得森应邀来到滨田庄司的家,与之共度四个月的制陶时光。她跟随滨田走进益子,记录下手工制陶的艰辛与浪漫,捕捉滨田的家人、弟子、团队之间默契互助的温情瞬间。在这里,生活与创作,传统与生机,西式家具与东方居所,彼此相融为一。一次次地揉泥、拉坯、配釉,一次次地观察、发现、交谈——两种重复交织,生出美与真的鲜活。
-
地学金钉子李彩容著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B、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 11 部委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从 2010 年开始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文献与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形式,把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学术成就等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 本书通过整理黄琳各个时期的资料,形成了他学术成长的脉络图,以时间为主线,以典型和重要事件、主要学术活动、学术成就等栏目形成资料长编。传记从十个主题展开,包括家庭背景童年生活、求学历程、工作环境和初期获得的基础性的杰出学术成就、 初上讲台并完成有特色的两本讲义、在陕西汉中分校的经历并在动荡中编写《线性代数应用理论讲义》、潜心治学完成三本有影响的专著、在系统鲁棒分析方向做出里程碑式的成果、热心公益坚持原则彰显大师风范、发展学科为人师表、老骥伏枥不忘使命。以这样一条主线,翔实勾勒黄琳的学术成长经历。本传记梳理了黄琳致力于控制理论研究所留下的科研足迹与贡献,回顾了他始终站在控制科学前沿的高度,辛勤耕耘几十载,推动控制科学发展所作的功绩。从黄琳成长、成才、成名到学高为师,总结了他一生严谨治学、唯真求实、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本传记力求通过黄琳的学术成长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控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理念以及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富强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希望他的创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启迪和激励年轻学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