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薛涛传谢天开薛涛(约770—832),字洪度,唐代乐妓、女诗人、清客,世人往往称之为“女校书”。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长于成都。薛涛居浣花溪上,自制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被称为“薛涛笺”。 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峨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明人辑有《薛涛诗》。本书为“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之一,主要讲述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生平事迹以及她作为中唐杰出女诗人的重要贡献。本书从薛涛的家世生平入手,重点叙述了她在蜀地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作为中唐写诗多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经历,尤其是她以竹为题的托物寄志的诗歌等,为我们了解中唐诗歌的发展过程及蜀地文化,提供了生动的文本。
-
婉约才女李清照赵玉梅 著李清照,被誉为“千古才女”。她才华横溢,剑胆琴心,成就卓然。本书描绘了李清照跌宕起伏、悲欢交融的人生经历,文笔清丽,内容丰富,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具体、鲜明饱满、有血有肉的古代杰出女性形象,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
七十年杜厦本书是企业家杜厦的自传,写下了其近70年的个人经历。从家庭出身、亲历“文革”到知名学者、成功商人,他的命运像在浪中搏击,每一次浮沉都出现在风口浪尖上。他以自己传奇般的经历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波折,叙述着个人的心路历程。当我们读到这部自传的时候,似乎也听到渐去渐远的涛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辛酸、疑惑和欢乐。
-
晚清大儒王闿运微雨江南 著《晚清大儒王闿运》为人物传记。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著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湘军志》《湘绮楼诗集》等。本书包括“异兆降奇才,清词隽句露头角”“平生帝王学,游说“诸侯”成割据”“直笔书汗青,鱼龙喷沫鬼神惊”“谁解素秋心,苍茫自写平生意”等十章,以丰富的史料、王闿运《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等为依据,从王闿运的立身、交友、授徒,乃至于为夫、为父、为邻等方面,以传主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历史记忆为主线,将个人的道路选择置于时代大潮下,采取众声喧哗的复调叙事方式,异常丰富地勾勒出王闿运“时过境迁心不移”极其不平凡而多维的一生,以及其在政治、经学、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1)集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身的“晚清大儒”。(2)对后世影响深远且争议颇多的帝王学后一位大家:钱基博对他的评价则王闿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太炎反讽其“能近雅”。(3)众多弟子——杨度、刘光第、齐白石等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成就斐然。(4)湖湘文化的代表。
-
巴罗哈[西班牙]爱德华多·门多萨本书是“当代作家为经典作家立传”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每一本都是由西班牙语世界的重要作家为他们热爱或熟悉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写文学评传,用文字记录西班牙语文学史上一些丰盈的创作生命。《巴罗哈:命运岔口的抉择》记录了皮奥·巴罗哈的一生。皮奥·巴罗哈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小说家,西班牙“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人物。1935年被选为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受尼采和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写有八十多部小说和十多卷论文。部分作品对二十世纪初西班牙资本主义社会有所暴露,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曾经从日译本翻译过他的短篇小说并以《山民牧唱》为题结集出版,并且赞扬巴罗哈是一位“具有哲人风格的为独创的作家”。在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回顾了巴罗哈的一生,并为读者选取了巴罗哈的经典作品片段。
-
巴金林贤治《巴金:浮沉一百年》是著名学者林贤治所写的一部巴金传记。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百年漫长的人生中,巴金跨越了两个世纪,见证了两个时代的动荡与变迁。他自称是“‘五四’的儿子”,是一个“矛盾”的人,“言行不一致”的人。在他身上发生过的一系列悖论:从理想主义者到经验主义者;从社会批判家、政论家到小说家;从无政府主义者到领导者;从“家”的叛逆者到“家”的守护人。巴金不断地追求着、变化着、适应着,又反抗着。他本人把这种生存状态称为“挣扎”。作者笔墨着重在巴金的作品及其评述、巴金整个一生的思想变化、其所处历史背景。本书以巴金为经,以他的几位朋友为纬,贯穿多个历史事件,大起大落,动人心魄。全书视野宏阔,史料翔实,历史背景、文学交互渗透,一百年逶迤道来,夹叙夹议。透过整合和重构有关巴金的材料,本书作者忠实地记录了巴金一生的挣扎轨迹,揭示他在精神方面的艰难历程;交织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及广大人民的命运图景。
-
夏目漱石传约翰·内森细致钻研漱石3年后,我关于漱石的各种想象拼贴成了一幅令人不安的肖像画。和同时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一样,漱石一辈子都是个极度紧张的孩子:对极喜或极厌的事物十分较真,挑剔,高傲,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沉默内向,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普鲁斯特年少起体弱多病,漱石成年后孱羸欠安且神经衰弱,常常备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些痛苦本可能使他冷酷、尖刻、乖张甚至暴力,但是他依然可以表现温暖,并用文字表达悲悯。——摘自本书作者前言
-
伊塔洛·卡尔维诺[法] 让-保罗·曼加纳罗 著,宫林林 译这部充满灵性的传记写在卡尔维诺的人生边上,是关于卡尔维诺的寓言。他的生命并非向确定性敞开,而是向提问的空间敞开。作者用配得上卡尔维诺的轻盈笔触与节奏,在这位另类作家的文学世界与人生经历之间自由穿梭,借助信件、访谈及他人的回忆等珍贵资料,对其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导读与解析,耐心编织其创作演变的线索与脉络,以寓言、想象、游戏、童年、历史、政治等拼图,拼出卡尔维诺的迷人形象——讲故事的人。
-
列夫·托尔斯泰帕维尔-巴辛斯基“我数了下脉搏,97……我一夜没睡,决定一早离开。”1910年10月28日,凌晨3点,82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随行的只有他的私人医生马科维茨基。寒冷的深秋夜晚,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要赶在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醒来之前离开。这一仓促之举托尔斯泰足足等待了25年。从那一刻起,围绕着他的行踪及随之而来的死亡,衍生出种种谜团和传说。自称“一生都在研究托尔斯泰”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帕维尔·巴辛斯基,严格筛选日记、书信、电报、访谈、回忆录、报刊文章等海量一手材料,以充满悬念的写作手法,焕新素材,一步步重建托尔斯泰的行踪,并通过托尔斯泰的离开追溯了他的一生:从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婚姻、他的精神动荡开始,直至他的家庭悲剧,他遗嘱透露的秘密……
-
科塔萨尔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本书是“当代作家为经典作家立传”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每一本都是由西班牙语世界的重要作家为他们热爱或熟悉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写文学评传,用文字记录西班牙语文学史上一些丰盈的创作生命。《科塔萨尔:我们共同的国度》记录了阿根廷作家、学者胡里奥·科塔萨尔的一生。科塔萨尔是阿根廷著名作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代表人物。1914年生于比利时,在阿根廷长大,1951年移居法国巴黎,1984年在巴黎病逝。著有长篇小说《跳房子》,短篇小说集《游戏的终结》《万火归一》《八面体》《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