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我们的故事贾宏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和边疆,这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得到翔实表达。
这部30万字的纪实文学,记录了100多个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哈尔滨等地的老知青,下乡到北大荒和返城再创业的人生经历。
书中披露了有很多鲜为人的细节:在冰雪掩盖的草屋里苦读的数学家;守着一条大河修了30年水电站的执着的上海人;在密林深处快乐生活的女“站人”;在创业中复活的“被晾在沙滩上的鱼”;当年在江边的猫耳里写“绝命书”的小战士成了共和国的副部长……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人生传奇。
本书的作者贾宏图是位北大荒的老知青,也是位三次获全国报告文学最高奖的作家和资深记者,他像位考古工作者一样,在北大荒和知青返城的家乡间奔跑,寻找老知青的足迹和他们发生在昨日和今天的感人故事,历时多年,用爱和激情写成这部书。该书经报纸和网络转载后广受好评。
很多80后、90后的小孩子通过文字和图片重视那段历史后忍不住留言:“你用辛勤的写作、真挚的情感,朴素的文笔,记录了那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一代人至少十年的青春跨越令人动容。”一个留学回来的小孩看完书后说:“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是坎坷,是苦难,是朴素,是坚强,是人性中的美好,是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亲历者,一位叫刘振的老知青看了《我们的故事》掩卷唏嘘:“三十多年的知青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叹息、感慨、回忆、遐想、思考、反省……不禁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谢谢你忠实并艺术地记录和保存了知青在黑土地上的生活历史,使我们的长辈、同辈和晚辈,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而书中收录的近二百幅有关知青生活的老照片,十分珍贵。 -
特别经历王凡、东平不寻常的年代,不一样的人生,不为人知的经历!《特别经历: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是革命无勋、红色后代、左翼爱国人士等对各自革命时代往事的回记口述,这些特殊人物的特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鲜活而具体的历史,同时也菜现了共和国前辈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口述实录生动描述了上个世纪的革命先驱者和爱国志士敢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
胡思乱想的日子王跃文我就这样混混沌沌过着日子。每天黄昏,我都穿行在街头陌生的人群中。依然是某个黄昏,我依然踽踽在红尘里。我猛然抬头往西,想看看夕阳。可我看到的是正在渐渐暗下去的灰色楼宇。这是座看不到日出日落的城市。那一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一种想逃的心念。后来就总琢磨这事儿,发现我通体弥漫的都是逃的念头,挥之不去。可是有谁又能轻易逃得过无聊的日子呢?似乎是种宿命。这种宿命犹如天穹,高高在上,覆盖众生。《国画》、《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首部杂文集。王跃文式批判,让你体会思想斗士的辛辣与犀利。士大夫之心路历程,让你感受中国文人之拳拳普世情。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让你领阅当代作家的独立与坚韧。《胡思乱想的日子》收录王跃文近一年来的最新文字,既有对时下官场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又有对历史人物、事件及国内外时政的评论,此外作者还拿出相当篇幅记录幼时的乡村逸事,及眼下的生活。
-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她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及成名作。胡适对红学开端之后,《红楼梦新证》方是红学的真正“实体”,后来的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诸多分科,乃至影印的有关资料亦由她而引发。海外著名学者评之为“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考证《红楼梦》的基本材料大部分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国内学者则称之为“是任何有志于红学研究的人都无法绕行”的巨著。
-
我爱女排马寅《体坛周报》著名记者马寅,历时五年近距离报道中国女排,动情书写《我爱女排》,那灼灼的“女排精神”让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为之鼓舞。女排,2008感动中国!!!中国女排是一所学校。走进这所学校,人生一定会受益。中国女排的每个队员都知道,人的一生充其量有三万多天,去掉小时候不懂事,老了不中用,真正能做事的也就一万五千天,在这一万五千天里,还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觉,那真正可以做事的就只有七千多天了。这是一笔可怕的帐。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陈忠和算给大家的帐。算清这笔帐,是要大家珍惜时间,做好每一天。他说:不做好每一天,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做好每一天,还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至少我问心无愧,不会后悔。于是女排姑娘的人生信条,就是做好每一天。一年中长达九个月的集训生活,从早到晚的训练、学习,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周只有两个半天,可以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连去理发都要请假……这是中国女排的生活。即使是在登上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后,还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这是一种境界。
-
青灯北岛《青灯》是北岛先生最新的散文集,收录刚完成的十一篇作品,并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忆念,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间一闪而过,给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晕眩感;第二部分则是游历,文笔精炼如诗,情感如压抑的火山,蕴涵爆破力量。青灯素帐,烛影惶惶。
-
世界著名记者经典报道郝勤本书是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文化阐释的权威读本,由“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编写。全书内容包括由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报告,以及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流变与节俗活动的文化阐释。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了我国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关系,以及国家日历的历史变迁。
-
摩羯纪安臣敬一这两个男孩,太过完美。他们的幸福,只属于他们的音乐梦想,只存在于他们之间的至死不渝,只希望依偎在彼此怀中,躺在绝美的血树林里,看冬天的萤火虫飞跃他们的头顶。大大的宇宙,纷乱的世界,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pretty boy,他们搜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桀骜的目光在一切美好中穿梭,转化为一刹那的温柔,他们教会我们一个词——BM。于是,我们沦陷在一双眼睛的深潭里,我们惊艳于一个如花的笑靥,我们流连在指尖跳出的音符中,我们沉浸在一种执著中……
-
我,小时候蒙木、吴小红 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时候,不管是大人物,还是nobody,也许阳光绚烂,也许晦暗迷蒙,但都非常非常个人,只属于自己,甚至有些难以言说。那是一块永远的自留地。当我们长大,这块地日渐荒芜了,但没谁会真的忘却,不经意里,那块园地的花草和鸟虫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或者在我们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尤其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才更理解那块自留地的意义,带着无可挽回的感伤,就像被放逐的王。今天,充满诱惑和紧张的社会里,重返这块自己的灵魂发芽的地方,借这个机会让每个人谈谈自己,并不仅仅是怀旧,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宁静的力量。卸下面具,宁静会昭示我们生的意义,以此超拔我们于沮丧和茫然之上。《我,小时候》按照时代编选了一些名人和无名的人的关于小时候的文章。大致分为:名人和老人篇章,60后,70后,80后,以及经典名家名篇。图文并茂,双色印刷。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赵嘉麟、葛万青《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中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接受最先进思想的熏陶,这批“红色后代”的命运,常常让新中国的领导人牵肠挂肚。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长时间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在异邦与陌生的同龄人相依为命。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地道的中国布防却透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情,幼时经历的风雨,使其一生被打上无法除去的红色印记。这群二战时期被秘密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国共产党先烈及高级干部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