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专栏主义.嗔先张专栏的要旨是:专栏作家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在行文的习惯中,他们应永远保持具有文明、公平、公正、正义的意识。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话来说,每个写专栏的人,也要有一套“八荣八耻”!如今随处可见的专栏,字字充满陷阱和诱惑,它们性感得连发声都是软的。专栏文字从一个迷茫到另一个迷茫,从严肃呆板到嬉皮笑脸,是一种必然。本书收录了娱乐、小说、理论、意识、情绪专栏的著名专栏作家的文章,让你感受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姿态,时代的烙印,时代的精华。本书收录的专栏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内容分为娱乐社、小说坊、情绪派、理论家、意识流。反映了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姿态,时代的烙印,时代的精华。
-
为什么读经典(意)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包括由埃斯特尔 ·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我们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第38—39期,1959 年5月—8月,第11—12页)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些作者)加以对照,作者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
草莓的亲戚洁尘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具有理性力量的人,她不会让自己的感性和本能漫无边际地泛滥,她会懂得节制。所有喜爱洁尘的人都会发现她的文字近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表达上都越来越朴素了,朴素得会让一些过去的“粉丝”们不适应,觉得文字没有以前艳丽了。然而在我看来,这一“华丽转身”的变化,却正是体现了她的成长和练达。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减去更多的东西更多的人吧。而我,也被别人减去。这非常公平,也真是轻松。很多的存在是不需要留痕迹的,更不需要重温的。在的,一直都会在;留不住的,注定会过去的,那就让它完全不留证据地消失吧。我想,这一点影响我怀旧,一点不影响。
-
柏杨品三国柏杨 著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柏杨品三国》,全面解读了三国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游戏。全书配以75幅三国历史事件地图,几乎概括了三国期间大部分的重大历史事件,让读者立体解读三国史。全书以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为蓝本,全部用白话文重写历史,解除现代人了解历史的阅读障碍。让最普通的大众能够无障碍阅读、了解中国历史,也是柏杨先生一生的心愿。该书选取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三国时代的《第一个宦官时代》、《三国周郎赤壁》、《诸葛亮北伐挫败》等三部,加上《中国人史纲》、《柏杨曰》中的部分章节,辑选为《柏杨品三国》。三国虽然各自独立,但消灭对方,追求统一的观念和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他们都希望由自己统一中国,但谁都没有这种力量。曹魏帝国开国皇帝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但他缺少他父亲的政治军事才能,只能维持父亲遗留下来的局面,不能再开创新局。他曾数次进攻东吴帝国,但他无法渡过长江,以致使他竟讲出既没有知识,又没有出息的话:“天老爷开辟长江,就是为了要分割南北。”他死了后,儿子曹睿继位,这个瓶颈人物,比他父亲还不如,好像他的帝国已经统一了世界,而且固若金汤,他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建筑宫殿。他死了后,侄儿曹芳在一场政变中,让政权落到大将司马懿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当政,曹魏帝国遂走到末路。蜀汉帝国开国皇帝刘备,因他最亲信的大将关羽被东吴帝国杀掉,以及荆州(湖北及湖南)被东吴帝国占领,于是向东吴帝国宣战。但在猇亭(湖北枝江西北猇亭镇)会战中,被东吴帝国新起的年轻将领陆逊击败,一气而死,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乳名“阿斗”,是一个老实人,任用诸葛亮当宰相,把国家整个交给他。蜀汉帝国是三国中最小最弱的一国,它的南方四郡——越嶲郡(四川西昌)、永昌郡(云南保山)、益州郡(云南晋宁)、牂牁郡(贵州福泉),占蜀汉帝国面积的一半,于刘备逝世后,所有蛮族联合叛变,归降东吴帝国。诸葛亮首先讨伐四郡,他抛弃高压,完全采取心战,把蛮族领袖孟获生擒了六次,而六次都放他回去再战。当第七次又把他俘掳,又要作第七次释放时,孟获深受感动,发出重誓:“从今世世,永不背叛中国。”他果然遵守他的誓言,在诸葛亮进攻曹魏帝国时,四郡不但安定如常,还贡献大量人力和财物。诸葛亮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形下,对曹魏帝国先后发动了五次进攻。可是五次军事行动中,却有四次失败。第一次二二七年出发,于二二八年在街亭(甘肃庄浪)会战中大溃。就在这次战役中,大将魏延曾经建议:由子午谷(秦岭峡谷之一)奇袭长安。可是这种冒险的军事行动,超出了诸葛亮谨慎稳健的性格,他不会不知道军事行动有时是必须冒险的,但他不敢尝试。之后曹魏帝国有了戒备,也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第二次仍是二二八年,诸葛亮在街亭失败后,集结兵力,进攻陈仓(陕西宝鸡),不能攻克,而粮食已尽,只好撤退。第三次二二九年,唯一的一次,把曹魏帝国所属武都(甘肃成县)、阴平(甘肃文县)两郡人民,全部迁入蜀汉帝国屯垦,这对人口稀少的蜀汉国力,是一大帮助。第四次二三一年,进攻上土邦(甘肃天水),而粮食又尽,败还。诸葛亮最大的困难是万山丛中,粮运不继,所以他决定改用屯垦政策。于是在第五次二三四年攻击时,进到鄙县(陕西眉县),沿渭水南岸,开垦耕种,作长期打算。然而就在鄙县近郊五丈原,诸葛亮逝世。这对人才缺乏的蜀汉帝国是一个致命的损失,他的军事职务由大将姜维接充,但宦官黄皓在刘禅身旁掌握大权,姜维的能力又远逊诸葛亮,维持残局已很吃力,不能再有超过诸葛亮的发展,蜀汉帝国也走到末路。东吴帝国开国皇帝孙权,当权时间最长,死的那一年(二五二)已七十一岁,距他接替哥哥孙策的位置,有五十二年之久。五十二年是一个漫长的日子,使他由英明而转入昏庸,所以东吴帝国内部一直乱得像一堆麦秸。经过多次政变,最后一任皇帝孙皓,又是一位标准型的亡国之君。他最快乐的事是活剥人的面皮,而用铁刷刷人的脸。他的一位大臣中风,不能言语,他认为他是假装的,用火放到头上烧他,一直把病人烧死。他曾经在冬天出游,愤怒的护驾士兵大声喧嚷:敌人一来,我们就叛变。他跟刘禅是一个对比,刘禅太无能,孙皓则太无人性。P4-5
-
正品三国天行健勘正《演义》百处谬误 还原三国历史本相《三国演义》的倾向是[尊刘抑曹贬孙],因此影响了作者构架情节的比例。书中大事张扬蜀汉的事迹,拔高蜀汉人物,其虚构不可不谓之精妙,但事实上,在正史《三国志》中,《蜀书》的份量却是最少。《正品三国》就是以史证百题提醒读者:演义毕竟是演义,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可简单混淆。对于历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演义的水平,而是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
再见,老房子祝勇对于一个城市的认识应当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进人城市的空间不是难事,而进入城市的时间则并不容易。因为时间始终在逃逸,我们只能看到“现在”,时间的来路和去处,则都隐在黑暗中。而所谓的“现在”,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度量它的长度——是一秒钟,一分钟,还是一小时7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抽象的、时时更换的、不稳定的,而“过去”则是永久的和具体的,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将在“过去”聚集。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城市都是属于过去的——一分钟以前的“过去”,或者一耳年以前的“过去”。时间没有起始点,干是,我们回顾的口光可以无限延长。一座城市为我们的视线提供了奔跑的场所。视线延伸得越长,说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想象越是复杂和生动。空间是时间的容器,消失的时间将在城市的空间中留有痕迹。所以,时间和空间可以合二为一。从理论上讲,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阅读,应该同时完成对城市时间的阅读。
-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简介:这是一本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书。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作者简介:安意如:从什么时候起,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的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或低头看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不太容易激动的人。也许是因为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这样的心态,拿来解读诗词也是有益的,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果滑 潋滟坦白的心思,是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幻境的。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编辑推荐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书摘《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二部分风住尘香花已尽(1)她写:“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应当是一个女人对英雄的倾慕,一个时代对英雄的需要吧。 彼说时势也乱透。恍惚又是秦末,狼烟四起,天下起干戈。却再无一个西楚霸王出来,扫平天下。七十二路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然而天下,或者李清照这样的香草美人,都需要这样的男人来拥有和保护。 那时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在临安建都,改年号为“建炎”。但南宋倾危,纵然偏安一隅退缩江南,也改变不了大金铁骑铮铮而下兵临城下的局面。可是也有人觉得靖康之耻已成旧事,往事不堪回首。明日这一颗好头颅还不知是谁割将去呢?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于是便有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描绘的浮靡景象。这是我小时候背的古诗,现在仍记得清明。我外公怕我不理解,(诗不理解则不能体会它的好处,当然就记不住。)他是一力反对死背的,就告诉我说,那时候赵匡胤辛苦建立的北宋已经覆亡了,他的子孙把国都迁到临安,今天的杭州。他们只拥有半壁江山了,可依然不想着抵御外族侵略,不知道重用忠臣良将,一味醉生梦死,歌舞升平……到最后,南宋也亡了。 外公说,杭州是个花柳缠绵地,人间富贵乡,人间的天堂,让人沉迷。可是那时候,不是沉迷的时候。这事,说大了,是对不起天下百姓,说小了,也是对不起赵家祖宗。子孙不肖,叫人心寒。我听了,赶着讨好说,我一定孝顺你。 小时候的印象让我对杭州充满了难言的好感,到现在仍不可磨灭。却也因此不喜欢南宋这样颓靡的,仿佛江南阴雨的朝代。从里到外湿溻溻,没有一点刚骨。我喜欢安定壮烈,华丽得叫人魂魄飞荡的朝代,如大唐;或者乱,干脆乱到天地动荡,无人不可以是君,无人不可以是臣,如秦末,如五胡乱华。在这样的乱局里,偏是把什么都打翻了才见得清明爽利。 秦王扫六合,是天下的霸主。他的子孙压不住天下这杆秤了,自有当得住的英雄出来。项羽灭秦,亦成为天下的霸王。 不是早有古训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是天下大势,天理循环使然。英雄,众生,随缘而生,随缘而定罢。 只是在南宋,除了那些抗金抗元的名将们,比如岳飞和文天祥,能让我有浓烈好感的,除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好像也难找出别的人来。 一个是承袭了苏轼风骨的豪放巨匠,一个是于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开婉约一脉的名门闺秀。清照词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既已自成一体,就表明已形成鲜明的风骨神韵。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足以与男子比肩。一个女子能有如此成就,是不易的,她是文学史上的异数;况且宋不比唐,种种等级制度鲜有宽松和余地。有宋一代,虽先后有四朝太后辅政掌权,女子的地位仍是低的,托程朱理学的福,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是越来越紧。 李清照整个人却是个异数。 出身贵族,有着美好回忆的童年,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嫁作人妇,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又琴瑟和谐,夫妻唱和不绝。跟赵明诚在一起,李清照既是他的诗朋酒友,又是他的知己知交,两个人都是快乐的。 也曾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仿佛生命里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影子。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赵明诚?已经无法证明他们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毕竟一个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千金,才名著盛;一个是两任宰相赵挺之的公子,年纪轻轻就做了太学生。反正,怎么着都是门当户对,才学人品无不相当,再森严的礼教也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一对璧人,真叫人歆羡。 婚后生活清闲优渥。夫君酷爱金石,清照对此也颇有研究和见解。夫妻醉心于此,志趣相投感情愈浓,便有“赌书斗茶”的雅事流传。纳兰曾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之句悼念亡妻,可见其逸事已深入人心。 然而这一句,易安晚年读到,怕也会潸然泪下吧。 即使后世好事者考证属实,赵明诚婚前曾去过花街柳巷,在婚后因李清照没有生育曾与丫环有染,但在以狎妓为风流的那个时代,这应是可以原谅的吧?易安需要一段平等丰满的爱情,来释放她的才华和美丽,需要一个温和尊重的男人来爱护她,赵明诚是最合格的丈夫。 她是太富有情趣,有太敏感明洁的眼睛,观物入心。某日一夜风雨后,她晨妆梳罢,闲问丫鬟一句:昨夜急雨一场,不知道园里的花怎样了? 丫鬟答道:依旧是一样的。 她摇头笑道: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是啊! 今早容颜老于昨日,人每天会有改变,花草一夜风雨,岂有个一样的道理?是俗人看不出来罢了。 一年秋天,落木萧萧,赵明诚要携友外出,李清照在一方锦帕上写下一阕《一剪梅》词,为丈夫送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心中亦起眷眷之意,把那登山访古的心思,减去一大半;人还未走,心已归家。 又一年重九,赵明诚在外。李清照填了一阕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闭门数日,穷三天三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也不写清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大乐,言道:“我夫人才学果然胜我百倍。自此后,我是服了。” 这便是那有名的“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醉花阴》的来历了。赵明诚心折夫人才学,更敬她几分。因为家世和夫妻恩爱的关系,李清照大约没有受到太多礼教的压制。她写,“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活脱脱的酒醉少女的酣态。湖上泛舟赏荷,佐以清酒,有襄儿拔金钗当酒的豪气,更有湘云醉卧芍药荫的憨然妩媚,叫人看了欢喜。《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二部分风住尘香花已尽(2)“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采桑子》)“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纱》)这样的香词丽句,写满了薛涛笺,犹不能说足她的幸福。 她的前半生,是大喜了。如果能这样一生平顺,不经忧患,真是好啊!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经历忧患,人世苦,其实是越少人经历越好。更多人,本就想,也就该享受安逸。不然要那天下太平作甚? 里尔克说,爱是最难的事。上帝到底嫉妒了。在他们成亲二十六年之后,建炎三年,赵明诚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失去了挚爱的丈夫,那也是李清照后半生流离颠沛的开始。 我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折磨这个女人,给了她绝世的才华,给了她一个美好的开始,却又忍心给了她一个“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 我们看《声声慢》,才知道她是如何凄苦地度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不服。难道就是为了让易安词再添一点沉郁雄浑之气,添一点忧时忧民的慨伤,就一定要这个女人,随着小朝廷南渡,在人世间颠沛流离,孤独终老?如果是真的,那老天真是残酷。 她熬住了。虽然,丈夫故去,亲人离散;虽然,国破山河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毕竟是熬住了。而且,任是自身这样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别人元宵佳节赏灯时,她一面怀念追忆昔日的风光,一面又不由得因这末世里的繁华而大起悲意。因这浮华实在是人们沉溺不醒的明证。她写下《永遇乐·元宵》。一个女子,静夜沉吟,忧国忧民之思比男子还深切三分。 原来,是为了看她会不会被尘世的惊涛骇浪湮灭,家破人亡的哀痛会不会将她摧毁;浮生浮世,她最后会不会拔节而出。毕竟上下千年的岁月,这样出色的女文人,除了易安,再没有第二个了。 英雄美人,原也是想着迎合时代的,只是迎合不上,必要饱经忧患。 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 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世,我们终会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么容易就断了呢?
-
果果的夜宴阿琪阿琪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具穿透力的文字,京城飘一代女孩的情感生活,在她的笔下表现得活色生香。本书中收录了作者身边很多小女子的情感故事,有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有大彻大悟后的云淡风清。故事本身的不可预知、撕心裂肺的悲欢离合和欲罢不能的爱恨情仇都让人感动。但看完后掩卷沉思,真正惊心动魄的是这些女子拥抱感情的勇气,以及低回婉转时的真心实意。她们的欢笑与眼泪都使读者感同身受。...
-
劳伦斯论美国名著(英)劳伦斯 著,黑马 译为什么本杰明·富兰克林树立了这个标准的美国公民模式?当然就他自己而言,他自以为自己表现十分真诚。他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可是,我们怎么看自己的所作所为非至关紧要。我们从不真正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要么当本杰明那样的物质工具,要么按照上帝的旨意听从无意识深处自我的召唤而行动。我们只是执行者,永远不会是自己行动的主人。那未知的主人要么来自我们灵魂深处要么来自外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试图使自己与内心深处的海洋保持一致。否则我们只能是自行其是,走向反面,最终因自以为是而碰得头破血流。本杰明终于从法兰西朝廷那里谋到了钱,于是他向推翻包括法国在内的整个欧洲迈出了第一步。不破旧就不能立新。欧洲就是旧的东西。美国,如果她的人民不强烈地与自己内心中的神作对的话,她就会成为新生事物。新的诞生宣告着旧的死亡。但是你又无法把时代一刀斩断。因此,你得花几个世纪从旧的那里偷取生命。本杰明为了这个目的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努力过。所谓直接,就是他在法兰西朝廷上狠狠地挖了英国一个墙角,为此欧洲大失血几乎致死。所谓间接,就是他在费城树起了美国式理想和模式,尽管这模式不那么招人喜欢,是那么微不足道。这个模式的美国——冷酷、道德化、功利性十足的民主国家比任何俄国虚无主义都更能毁灭旧欧洲。美国是缓慢地做这件事的,就像一个呆在家中服从家长的儿子,默默地仇视着家长的权威,心目中不仅毁灭着家长的权威也毁灭着他们的存在。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精神上是一家。美国精神上的家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欧洲。尽管美国有成堆成堆的金子,这令人恼火的枷锁仍摆脱不掉。你那成堆的金子,美国,如果你不能成为你自己的话,你那成堆的金子就只能是成堆的粪土。一切美国化和机械化一直是为了甩掉过去。现在看看美国吧,她被自己带刺的网缠住,让她自己的机器统治着。她被多个“不许”的刺网缠住,被“生产”机器封锁住,就像成千上万的松鼠关在笼子中奔跑。这纯粹是一个笑话。现在,欧洲,你的机会到来了。让地狱松弛,从而你找回曾属于你的,把你的独木舟划到新的海洋中——趁聪明的美国正躺在她粪土堆样的金山上,被“不许”的意识和道德刺网死死地缠着;趁她的人民像成千上万的松鼠在成
-
季节的童话杨昊在成长中,优秀与快乐并不矛盾。心灵的自由可以带来潜能的充分发挥。纯真与快乐本是我们的本性,不要让它们越走越远。这本书是作者成长的记录、心灵的写照。其中有欢乐,也有思考,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也不免有偏激与谬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青春。青春,它的含义是丰富的、多彩的,但主要还是长身体,求知识,学本领。有了扎实的“春华”,便有了丰硕的“秋实”,这大概是人类必走的一条捷径。收入本书中的日记体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清华学子成长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而这一切,均从他心灵里汩汩流出,清纯,自然,没有被世俗污染,且带有淡淡的馨香,它是折射大千世界的五彩浪花。文集虽说是日记体,但都是以日期撰写的散文、诗歌、随笔、速写、游记、政论、童话等形式,真可谓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秀色可餐,神采飞扬,文笔优美,思辨犀利,想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