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地板上的母亲曲令敏暂缺简介...
-
文学与恶(法)乔治·巴塔耶 著;董澄波 译文学与恶,无疑是个大命题。乔治·巴塔耶透过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布莱克、普鲁斯特、卡夫卡等大作家的作品,分析形态万千的恶与文学激情千丝万缕的勾连。他提出“纯洁的恶”的概念,认为:最高意义上的恶决不等同于受私利驱动的“丑恶”的犯罪,求助于恶是为了独立自主地生在存,“恶具有最高价值”。他追问萨德怎么敢、又为了什么,竭尽所能使恶这种放荡和过分因素达到具有害的程序?乔治·巴塔耶的观点惊世骇俗、咄咄逼人,令人叹为观止。
-
低于海平面雅昵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异域游记,一个随夫客居异邦的“烦人精”,以其细密的体察,敏锐的感触,恬静而又激越的性情,“历险”一样横行旁逸、机敏流畅的文字,寓庄于谐的笔调,在不动声色的娓娓叙说中,将荷兰及邻近几个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世态文化,和自己在异国的人生滋味,像精致而极富生趣的剪贴画一样凸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通读本书你不仅会有一种“恍若游乐”的轻松和愉快,更能从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中感受一位“小女子”的新鲜、精致、情感和不乏深度的思索。
-
红楼梦人物医事考陈存仁、宋淇国际在线报道:由著名中医师陈存仁和红学家宋淇联袂之作《红楼梦人物医事考》近日出版,《红楼梦人物医事考》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谈红楼人物,选取的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贾宝玉、林黛云、王熙凤、薛宝钗、贾瑞、晴雯等。作者中医师陈存说:我从做医生的角度来看,对他书中写出许多男男女女的病情,从发病起到性命结束为,要是不懂得一点医理,哪里会写得如此切合病情,而且有几个人连病况都描写详尽,特别是死亡的经过,宛如医家目睹一般。所以我说曹雪芹的天,不限于写一部《红楼梦》,他对医学的理论病情的观察药方的组织,也颇有才华。而另一位作者红学家宋淇称:他费了不少笔墨,将书中主要人物的病症,起因,进展,医疗过程,用不同的手法表达出来。尤以前八十回,有些人用的是单刀直入的描写方法,例如宝钗、贾瑞、秦可卿、尤二姐,有些人用的是逐渐透露法,例如晴雯、王熙凤、黛玉、有些人有药方,有些人却只有症候,变幻多端,完全合乎曹雪芹誓不作雷同之语的原则。《红楼梦人物医事考》共分为十章,重点人物独立成篇,同时辅之以线图,图文并茂,非常适合茶余饭后阅读。是一本关于红楼梦人物的另类读本。
-
未死的沙威梁晓声在我们的先祖们那儿,识字是幸运,读书是幸福,是第一等的精神的诉求。但现代之世界,毕竟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可言之为精神享受的事,比古代多出了何止一百倍呢?开智、解惑、供给知识的方式,已不再是书籍的专利。尤其网络时代以来,书籍的功能遭遇到空前的取代。所以我们又简直不可以认为,他们由于不读书而比喜欢读书的人头脑简单,知识匮乏。是的,不一定如此。正因为不一定如此,所以他们更加没有读书的愿望。...
-
周游织梦叶渭渠名家走世界,学者叶渭渠首部周游沉思录,记录心灵深处的亲切美丽,再现造物主创造的壮美和文明。这里有我在湄公河畔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有我多次历访香江和作客日本的记录,还有更多的是我游历美、加、英、法、意大利、梵蒂冈、瑞士、墨西哥等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乃至古玛雅文明的素描。无论是日本的以枯淡、纤细、幽玄为象征的枯山水,还是美国的壮伟、巨大和艳丽的大峡谷,以及加拿大的大瀑布;无论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和法国卢浮宫及凡尔赛宫的辉煌,还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岭雄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及比萨的古老文明、威尼斯的水乡等等,虽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观,反映东方与西方两种审美和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然而,它们都是我心灵深处的亲切风景,都是造物主给人类创造出来的美景和文明。
-
流放者归来(美)马尔科姆·考利 著;张承谟 译流放者归来: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毫无疑问,这是关于这一代最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纽约时报》马尔科姆·考利无疑是美国文学最出色和最聪明的研究者……任何一个美国文学的研究者,如果不能对考利所记录的一切了然于胸,就不能算是个行家里手。——华莱士·斯特格纳在“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的笔下,这一群体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对人生、对文学的态度,生动鲜活地再现在我们眼前。19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倍感孤立疏离的年轻人们,诸如菲茨杰拉德、克莱恩、海明威、怀尔德、多斯·帕索斯、考利,以及许多其他作家们,一同“逃往”欧洲。有些人一去不返,有些人则只是暂时的流放者。正如考利在这部深具个人色彩、满布逸闻趣事的作品中所细致描画的,“迷惘的一代”断绝了与传统生活和文学的联系,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他们所致力的目标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展现了一个大时代激烈的历史变革。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回忆与记录,“解释过去以便缔造未来”。
-
吞吐大荒傅宁军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个民族的文化复兴,而要复兴民族文化,就不能不去找寻文化历史上的那些先贤们。徐悲鸿就是一个值得追寻的先贤,一个“现代美术教育之父”,其一生浸染儒家思想,博采西方精华,几乎勾连着一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作者遍访历史亲历者与研究者,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欧洲大陆到南洋印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使今人得以重新认识其大师风范和精神遗产。拨开岁月风尘,寻找一个真实的徐悲鸿。一本全面解读从太湖乡村走向世界的文化巨星——徐悲鸿的新书《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徐悲鸿生命的丰富与多彩,在中国艺术家中是少有的,这本书解读了卓尔不群的艺术先驱徐悲鸿与艺术、与女人、与这个纷纷攘攘的尘世等的诸多话题。该书作者不是美术圈里的人,与徐悲鸿家族也毫不沾边,凭着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与执着,以“大海捞针”般的勇气,遍访海峡两岸、欧亚大陆,拨开岁月尘埃,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了徐悲鸿这个中国名字之所以跨越三个世纪飞扬于海内外的缘由。书中除了收录蒋碧微的回忆录与廖静文的回忆录之外,还有对那位艺术大师新的解读,无论徐悲鸿走得多远,成就多大,似乎他总是摆脱不了贫寒的出身、私塾的熏陶和早年经历所铸就的执拗个性。
-
我的人生笔记梁晓声 著我想,人生也是可以比做一块画布的。有人的一生如巨幅的画布,其上所展现的情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有人的一生充满了泼墨式的、大写意式的浪漫,或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戏剧性。看他们的人生画布,好比看连环画。
-
我生之初尚无为辛然本书从开篇就跳脱传统的窠臼,并没有停留在推敲词句、考证溯源上,而是从多个角度入手,对《诗经》做了深层次的解读。全书从《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精选出经典之作,每一篇解读方式都不拘一格,可谓移步见景,回转之处情趣别生;开篇先是原作和注解以及妙笔生花的译作,而后则是颇见才情的解读,全书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译注。此外,作者还对原诗的内容进行引申。一种是知识层面的,将与所选经典相关的知识点做了扩充,拓展读者的视野,也加深读者对《诗经》的理解。另一种则是意境层面的,诗的魅力在于诗的意境,古诗尤其如此,作者在揣摩所选《诗经》篇章意境的基础上,从浩瀚的古诗词中,挑选出意境贴切的绝妙佳句,与所选篇章形成应对,大大深化了读者对《诗经》原作意境的理解和领悟。本书可作为欣赏《诗经》的导览,也可作为素质教育的读本。无论你是否喜欢文学抑或诗歌,只要你对体验生活和生命的情趣有一种美好的憧憬,本书都可伴你畅游于山间水湄,平添一份久久不能抹去的温馨!让我们徜徉在作者特意营造的别致诗林之中,或远及近,或高俯低,或在笔锋一转处突现出一道别致的风景,柳暗花明,让人心目欣悦,心神荡漾。读罢此书,掩卷而叹: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