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
作者:(俄)B.A.利西奇金,(俄)Л. A.谢列平著;徐昌翰[等]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01
ISBN:978780149874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国际性图书。它引导读者走过“电子商务”的初创过程。解释了启动前要考虑的战略问题。论述汇总了包括对运营的必要分析、演示了可以用于商业计划的各种工具。然后描述了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使这种新业务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技术,并用作确定关链项目轨迹的基线。最后阐述了开展电子商务的各种活动和实施的路径。彼得.莫拉斯为美国咨询公司工作的资深德国专家。适宜阅读人群:企业家或中小企业老板、资深经理或战略家、信息技术项目经理。权威点评:我鼓励你读一读这本书,吸收尽可能多的东西。它将会给你直接的引导,并指出技术在什么地方可以实现它的价值。它将会向你提供一个对现实技术的全面考虑,指导你通过集中在“三C”即顾客、竞争和你自己的能力上面,来实现价值。它将向你展示实践中结出的硕硕果实,抓住整个价值链条,从商务到商务应用软件、再到电子商务。……这本书还将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局限所在,新技术可能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从而带来一种不同的路径。所以,不要犹豫、投入本书、追波逐流。――法国知名大学教授詹姆斯.泰伯尔目录第一部分电子风险创业的理由第一章全新的商务领域1.1是希望还是陷阱1.2迎接成功或是注定失败1.3重要的发展趋势1.4电子风险创业的范畴1.5讨论要点第二章战略思维要点2.1为速读者准备的行动内容:开发一项简明的战略2.2自上而下的计划第三章认识顾客3.1调查与分析3.2顾客取向与互动3.3各种手段3.4对照表3.5讨论要点第四章认识自己4.1观察与分析4.2合成:实现梦想4.3各种手段4.4对照表4.5讨论要点第五章认识竞争对手5.1观察与分析5.2定位5.3对照表5.4讨论要点第六章创新: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6.1创新的特征6.2持续的改进6.3突破式创新6.4对照表6.5讨论要点第二部分借鉴全球经验第七章实践的结晶7.1电子商务创业的发展水平7.2把传统企业引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7.3仓IJ业公司与大公司的新手法7.4网络访问:网络服务提供商(1SP)和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服务7.5支付、财务和控制7.6讨论要点第八章背景:保障业务转型的技术手段8.1电话连接8.2电视机(TV)8.3个人电脑(PC)8.4移动电话/WAP8.5讨论要点第三部分实施的方法与成本9.4领导与管理9.5应避免的错误9.6对照表9.7讨论要点第十章学习组织过程10.1各种活动及其环境10.2责任循环10.3所有权10.4对照表10.5讨论要点第十一章信息技术的运用11.1组件市场调查11.2客户互动11.3网络服务提供商主机与电话网络11.4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11.5财务与支付11.6对照表11.7讨论要点第十二章坚实的财务基础12.1商业计划12.2评估投资回报率(R01):投资还是不投资?12.3缓解风险12.4资金来源12.5对照表12.6讨论要点第十三章时刻准备着13.1业务方案的项目计划13.2实践经验――什么事情不要做13.3对照表第十四章备用的网址和其他信息14.1研究机构/信息来源14.2WEB主机环境14.3网站设计代理14.4互联网办公软件提供商14.5后勤支持服务14.6支付与风险管理提供商14.7B2C软件提供商14.8数据库和分析工具提供商14.9B2B应用软件提供商14.10其他提供商附录外国人名中英文对照表外国公司名中英文对照表专业用语中英文对照表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利西奇金,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家杜马议员、国家杜马劳动和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预测学奠基人,发表多种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预测和生态方面论著。许多著作在美、英、日、法、意等国翻译出版。参与制定数百项有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法规,并为解决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不懈工作。TOP目录 译序前言绪论第一章信息战的规律 第一节20世纪的社会世界大战及其先决条件20世纪前半叶的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制度:苏联的变革信息社会 进入当代的标志——一道主要的分水岭生态:增长的极限第二节社会意识成为交战的战场新战场社会意识的结构理智和信仰历史意识 社会意识的变化趋势稳定问题与革命第三节心理战的方式和方法病毒原则对意识施加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方法神话技术历史和精神世界通过符号对思维施加影响信息技术第二章心理战的第一阶段第一节心理战战前史及意识形态特殊阶层心理战第一阶段及战前史十月革命及政治力量的分野革命后的对峙第二次革命浪潮安定时期意识形态专家的演变第二节信息心理战的开端美国的战略苏联的最初状况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状况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抵抗的尝试斯大林的最后岁月:高层的斗争斯大林逝世后第三节进行反对科技进步之战的意识形态专家意识形态专家行动的潜在目的“米丘林生物学”运动反“物理学唯心主义”运动反“共振理论”运动反“控制论”运动“巴甫洛夫学说”运动抵抗第四节为分裂苏联社会而战的意识形态专家苏联社会的团结“世界主义”事件“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事件“斯大林”事件及“解冻”的涵义“回归列宁原则”“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反宗教欺骗”运动 定时炸弹第三章信息心理战的第二阶段第四章苏联的崩溃第五章混乱时期战后的战争结束语…… TOP书摘书摘存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每个人的意识乃至社会意识均应源于周围的现实——存在。如果不是这样,人或者社会的行为就会出现悖乱反常,同现实不符。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建立,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不断处于信息场中。每一个家庭都有电视,收音机和报刊也很容易得到,人的大脑不断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同现实毫无共同之处。信息心理战这个新型战争,运用的方法是对社会意识和个人心灵直接施加影响。其任务就是将公众的行为导向所需要的方向,甚至让他们自己起来反对自己的利益。如果在敌对阵营,则策动公众分裂,鼓动他们与政权为敌。在信息战中,拥有对公众意识施加影响的实际经验意义极为重要。在这方面,美国积累了大量广告推销经验——下至推销小商品,上至包装推出总统候选人。从下列数据中其广告业务的规模可见一斑:每天平均要为每个美国人打出1500多条广告;每年通过邮局发送的广告达160亿件;晚间电视节目每小时插播广告近30次。在学校、中专、大学等各级教育机构中均开设了有关广告技术和方法的课程。最有才干的人经过选拔进入大型广告公司。这些公司分析需求研究报告、组织各种测试、问卷、对大众传媒发布的广告进行有效性分析。在对公众意识施加影响这一领域,许多研究过这一现象的学者们,他们的著作从总体上给我们以指导。在创立社会意识理论的基础(这样说可能比“指导”的提法更准确)方面,我们借鉴了许多俄罗斯“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主要有B.C.索洛维约夫、C.H.布尔加科夫、H.A.别尔佳耶夫,以及西方的E.迪尔凯姆(涂尔干)及其流派。在1954年版百科词典中可以见到描述这些学者的词条(“B.C.索洛维约夫,俄国反动的神秘主义哲学家,神学家……”;“C.H.布尔加科夫,俄国反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白俄侨民,狂热的反苏维埃政权分子”;“H.A.别尔佳耶夫,俄国反动神秘主义哲学家,白俄侨民,狂热的反苏维埃政权分子”;“E.迪尔凯姆,法国反动社会学家,马尔萨斯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帝国主义辩护士”)。这些词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状况。这些学者们的著作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结论,就是社会意识并不是(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而是按其自身规律发展着的世界。显然,社会要这样或那样地去适应外在条件的变化,不过社会意识却常常会停留在过去(甚至是久远的过去)——只不过是一种变化了的形式(而且还在不断变化)罢了。在苏联,这些学者们对社会意识研究方面的著作,由于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专家干预的结果,实际上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没有人研究过。换言之,苏联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单方面裁军。首先让我们在这里简要阐述一下社会意识这一现象本身。在生活中支撑着一个人的,不仅是当前他所拥有的一切(周围环境、亲朋好友、经验),还有深藏于潜意识中的过去。历史的过去——这是一个民族作为统一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在社会意识中,相对的现在与历史过去之间有40年的滞后期。过了这一滞后期,无论是矛盾还是敌意均会烟消云散。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罗斯福和斯大林——所有这些都是历史过去。而今是别样的人,别样的利害关系,别样的问题。犹太人并没有陷在过去的回忆中无以自拔,而是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他们在德国的定居地。德国人与俄国人之间也没有了往昔的敌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社会意识中均有其各自的功能。心理战的手法之一是用历史的过去偷换当代问题。这一方法于80年代未曾为苏共意识形态专家们广泛使用。他们围绕20—30年代的种种事件,围绕斯大林问题,推出了现在的历史。而且,他们从往事中摘取的只是那些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先不说是歪曲)。比方说,对消灭了50万左右日本人的美国原子弹的看法,比方说,对美国的侵略造成了150万越南人死亡的看法。如果回顾历史,还有对美国土著印第安居民惨遭灭绝屠杀的看法,对奴役黑人奴隶造就了美国的原始积累的看法等等。此外,对过去的环境,以及当时社会的精神世界,也都没有加以考虑。一切都服从于一个目的——追求最大的心理效应。在摧毁苏联之役,这种手法功不可没。第二个手法是将现代问题导入过去,从今天的利益出发,挖掘历史论据来证明今天的观点是正确的。民族间的冲突往往以此为据。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正是这种心理战手法酿出的恶果。历史上双方都可以找出大量资料证明,卡拉巴赫属于此方或彼方。当时受西方第五纵队操纵的新闻界,公然煽动被移居的人民,就其实质而言是组织了奥塞梯—印古什冲突以及其他一些冲突,酿成了大量伤亡。第三个手法是“历史”战。在这场战争中把俄罗斯民族引以为荣、视为民族骄傲的所有英雄和杰出人物统统通过信息手段在道德上加以诛杀。80年代,在第五纵队文人笔下,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几乎全被安上精心罗织的罪名,受到诽谤和侮辱。对更加久远的俄国历史的评价也如法炮制,其中包括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伊凡雷帝。被颂扬的只有像彼得三世那样的低能儿。按照80年代末当时的高论,整个俄罗斯历史简直是微不足道。俄罗斯民族素性低劣的思想就这样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灌输到了思想中。在心理战中用历史做武器需采用一系列具体方法。其中包括颂扬法和妖魔化法,将某些人物奉为神明或贬为恶魔,将某些历史时期捧上天或踩下地。利用现代大众传媒来做这样的事可谓得心应手。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就是重写历史。举一个例子:西方殖民者推行奴役,对手无寸铁的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杀,罪恶累累,可是这些却被说成是为了推广文明、树立民主的理想。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手法,就是“混淆时代”——利用一些过去解决具体问题行之有效,但同当代现实毫不相干的原理。例如,利用列宁的著作。这些著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完全是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用之却可以打击苏联的政权(这一点下面还将详述)。精神世界问题同历史紧密相连。国家的精神世界,形象地讲,就是浓缩的过去。西方与俄国的精神世界有质的差异。在西方确立的是个性化模式,在俄罗斯则是社会化模式、集体模式。这同以下情况有联系:从15—16世纪起,西方主要靠掠夺殖民地走上了发展坦途。事实上,西欧是一个统一整体,剥削着广大的受奴役的大众。从殖民地攫取的财富使内部矛盾趋于缓和。西方有抗击外来侵略的良好防卫。仅仅只有东南欧是与奥斯曼帝国交战的战场。由于塞尔维亚人的抗击,奥斯曼帝国的西进受到阻遏。某种意义上欧洲成了“富足的孤岛”,从而将个人利益、个人收益和个人权利提到首位。俄罗斯人却以自己的劳动为生,靠自己创造了民族财富。它还要不断抗击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入侵。这决定了俄罗斯侧重社会性、集体性。俄罗斯人将社会整体的利益摆在首位,否则个人无法存活。只有社会才能保护个体的人,所以是否公正的问题在俄罗斯就成了主要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先问是否有利)。在俄罗斯存在着扶助弱小、为受欺侮的人打抱不平的风气,把这种行动看成是给自己积德消灾(这不禁使人想起H.C.列斯科夫妙趣横生的故事《驱鬼人》)。在心理战中广为利用了这些特点。宣传的重点放在苏联政权的不公上(其中有真有假)。主要目的是破坏其社会性和集体主义,从而摧毁俄罗斯人的心理基础。达到这些目的之后,俄罗斯人已无法组织起来,只好听任西方摆布了。从这个观点看,赫鲁晓夫撤销非黑土带“没有前途”的村庄之举简直是犯罪,它们是俄罗斯民族的发祥地,俄罗斯国家正是起源于此,它们也是俄罗斯精神世界的根。“列宁格勒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预定了战后的整个历史进程。党酌机关干部集团(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等人)得以保证主要权力杠杆不致掌握在旁人手中。从肉体上消灭了第一集团之后,党的机关干部集团转而对付第三集团。1951年,轮到了Л.П.贝利亚。1951年以前,贝利亚在解决核问题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核武器试验,而且使用的核装备在某些方面优于美国的核弹。必须解除贝利业的威胁。贝利亚是梅格列尔人,于是就任命他来领导党的凋查“梅格列尔民族主义倾向”的委员会,将其派往第比利斯。同时由莫斯科派出一批侦察员,试图从已逮捕的梅格列尔人口中套取门供来对付贝利亚本人。1951年7月,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被捕。这是一个对斯大林个人无比忠诚,而且过去同A.A.库兹涅佐夫关系密切的人。党的机关干部派把国家安全部抓到了手。他们安插的人,机关干部派的伊格纳季耶夫,成为国家安全部部长。开始组织逮捕接近斯大林的人。1952年,多年负责保卫斯大林的弗拉西克将军被捕。伊格纳季耶夫亲自领导克里姆林宫保卫局,并兼任国家安全部部长。未经伊格纳季耶夫和马林科夫批准,任何人也休想接近斯刁林。其他信息渠道也被切断。到1952年末,斯大林已病人膏盲:血压居高不下、头晕目眩、心绞痛。П.苏多普拉托夫对这个时期斯大林的身体状况描绘如下:我的亲眼所见令我震惊,我看到的是疲惫不堪的斯大林。他的变化太大了。头发已非常稀少,虽然他过去一直语速缓慢,但现在显然吐宇已经很吃力,词语之间的停顿拉长了。看来,传言他两次中风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党的机关干部派的任务是解决政治对手,实行政变。当情况趋于明显——斯大林巳时日不多时,“反差”行动就开始了——一种不公正、不信任、不稳定的气氛被制造出来;民众内心的抗议心态逐渐形成。一桩涉及全社会的案件愈演愈烈:在斯大林逝世前一个半月,1953年1月13日,塔斯社宣布了“反革命医生集团”被捕的消息:不久前,国家安全机构破获了一个医生恐怖主义集团,该集团的目的是通过有害治疗来缩短苏联积极活动家们的寿命。……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405 版次:1版开本:32正文语种:中文
目录
译 序
前 言
绪 论
第一章 信息战的规律
第一节 20世纪的社会
世界大战及其先决条件
20世纪前半叶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种制度:苏联的变革
信息社会
进入当代的标志——一道主要的分水岭
生态...
前 言
绪 论
第一章 信息战的规律
第一节 20世纪的社会
世界大战及其先决条件
20世纪前半叶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种制度:苏联的变革
信息社会
进入当代的标志——一道主要的分水岭
生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