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暂缺简介...
-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编著;唐松波校注冯梦龙,字犹龙,别号墨憨子、龙于犹,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才气,长大通经史,善诗文,但科举不得意,崇侦中补了一名贡生,曾任福建寿宁知县。清兵入关时,参加过抗清活动。明王朝覆亡,他在故乡忧愤而死。冯梦龙具有进步的文学观点,他的突出贡献是在通俗文学领域。《警世通言》出版于天启四年(1624),含四十卷,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其中最后一篇《旌阳宫铁树镇妖》,从篇幅和内容看,已属中篇小说。《警世通言》所收故事,很多脸炙人口。《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演化为《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话本结尾法海留偈,有“雷峰塔倒,白蛇出世”,于是轰倒雷峰塔,解救白娘子,成为后来改编本的重要补充情节。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赵匡胤、王安石、苏东坡、唐伯虎,经过话本的描述,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爱情婚姻一类题材在本书中占了较大比重,编著者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自主择偶,提倡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受压迫的妇女寄予极大的同情,如杜十姐、玉堂春等。《宿香亭张浩遇鸳鸯》同《西厢记》的一些情节相似,但有意改变故事发展的脉络,结局是通过诉讼,由知府判令张生与莺莺完婚。这是对唐代传奇《莺莺传》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元代杂剧《西厢记》的巧妙改造。莺莺的行为不仅是维护妇女自身权益,而且是古代重证据、讲礼法的表现。这当然带有作者理想的成分,但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毋庸讳言,本书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各种意识甚至鬼神迷信,对此应予批判并抛弃。
-
杨家将演义(明)熊大木编撰;穆公校点本书记叙的是北宋杨家将抗击辽邦入侵的传奇故事。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在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的壮烈牺牲,杨六郎继承父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汪江 点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清乾隆年间公开问世以来,至今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名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十九岁时中秀才。《聊斋志异》是他在乡村从教期间所作。《聊斋志异》以真实性与荒诞性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极具艺术价值的鬼狐形象。它除了以其独特的艺术内容独步千古外,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别开生面,在中国文学史上居于古典短篇小说之首。赏读本书,会使您尽览中国文学之精美与奇异。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白岚玲,虚舟注《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山东淄川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至其父亲蒲架弃儒经商。后家境衰落,生活清寒。他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人为秀才。但此后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五年后去世。他一生除当过江南宝应知县孙意的幕僚外,终身都在本乡设帐授徒。这样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下层民众、读书子弟和乡绅地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从20岁开始,他注意收集各类传说故事,据说他在大路边设置烟茗,邀请过客述奇说异,然后加以润饰创作(见邹弢《三借庐笔谈》)。按他自己话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彩”(《聊斋自志》)。经过20多年苦心勤作,写成《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著《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醒世恒言》出版于天启丁卯年(1627),大多数为明人作品,其中应有一些是冯梦龙自己编写的。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大量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话本文学主要反映市民阶层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意识。《施润泽滩阙遇友》叙述了施复发家致富的过程,一个从事手工纺织的家庭,不到十年,就由一张机织的小户扩展到拥有三四十张织机的大户,尽管小说宣传为善得报的思想,不难看出,当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同样情况还可以在《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看到。《醒世恒言》中较多的作品谈的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编著者冯梦龙进步的思想观点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卖油郎独占花魁》说明以男女双方互相尊重爱慕为基础的自由婚姻终于战胜只论金钱地位的买卖婚姻,这篇小说几百年来也就流传不衰。此外,如乔太守面对既成事实,把三家纠缠得不可开交的官司,实事求是地判下;吴江县令从男女双方意愿出发,特别是女方一家意愿,判钱青与秋芳为夫妇,打了肇事煽诱的尤辰三十板,训斥了借人骗婚的颜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事。当然在《醒世恒言》的几十篇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各种封建意识,如传宗接代、宿命论、阴骘报应等,个别作品还夹杂着性行为的描写,这些都应批判地对待。但整个《三言》扬善惩恶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三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反映宋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
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著《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共一百回,写作于明末清初,是《金瓶梅》之后、《红楼梦》之前的一部重要的以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有致。书中涉及的人物众多,身份各异,从权阉官吏到乡宦士绅,从市民百姓到僧道倡优,无一不备,人物形象大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另外,小说用山东方言写成,笔墨酣畅,颇具特色。《醒世姻缘传》是清代顺治年间由一个自称“西周生”的山东人创作的一部长达一百回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带有浓重宿命论色彩的小说。或许作者对婚姻中的各种问题感到无法法解决,更是无法解释,所以最终只能归结于前世冤孽、因果报应上。胡适说:“这是一部十七世纪的写实小说”,这它能够表现出包括家庭生活在内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他预言: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教育史、经济史的学者,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痛苦、宗教生活的学者,都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大诗人徐志摩对小说作者的“写实大手笔”作了艺术的阐发:“你看他一枝笔就像是最新的电影,不但活动,而且有十二分的声色。”“他把中下社会的各色人等的骨髓都挑了出来供我们鉴赏,但他却从不露一点枯涸或竭蹶的神情,永远是他那从容,他那闲暇。”“他是把人情世故看烂透了。他的材料全是平常,全是腐臭,但一经他的演梁,全都变了神奇的了。”“他的画幅几乎和人生的面目有同等的宽广。”
-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著《二刻拍案惊奇》是凌濛初继《初刻拍案惊奇》之后创作的第二部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纷起、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的状况,诸如贫富悬殊造成的心理倾斜,官僚政治腐朽造成的社会动荡,封建婚姻制度激起的青年男女的反抗,新兴的商人阶层对士农工商四民秩序的挑战,淫靡世风膨胀起的人欲对天理道学的反叛等等,可以说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画图。小说中,反映商人生活的《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描写婚姻爱情的《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列报》,揭露官场吏治腐败的《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是最有代表性的佳作。《二刻拍案惊奇》中弥漫浓重的鬼神迷信、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陈腐说教,对当时的淫靡世风也多有渲染,这对于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都不同程度地带来的损害。
-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著《喻世明言》最初名《古今小说》,因后续的两本名《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了一致,就改为现名。《喻世明言》由四十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内容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部分:一、婚姻、家庭与爱情,其中积极主题是赞成自由恋爱,谴责忘恩负义,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揭露官场黑暗,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三、反映敌寇入侵和百姓痛苦,如《杨八老越国奇逢》;此外还有歌颂舍生为友的《羊角哀舍命全交》,以及描写神仙佛道的《梁武帝累修成怫》等。
-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著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警世通言》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