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评类
-
古文观止评议(清)吴楚材,(清)吴调侯 编《古文观止》版本诸多,良莠不齐,其中“映雪堂”刻本被公认为是上佳版本。我们这本《古文观止评译》就是以“映雪堂”刻本为底本,精选出百余篇经典之作,综合参考、比对其他版本和有关史籍、文集,对原文内容进行精心校订,同时还给文中的疑难语句配上了精确而通俗的注释,为原文增加了畅达而详细的译文,并且对每篇文章都加以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原文的精髓。总之,我们力求将内容原汁原味、文字通俗易懂的《古文观止》奉献给各位读者,让大家在轻松、顺畅的阅读过程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经典之美。
-
周震鳞墨迹诗文选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三余札记(近)刘文典 著 管锡华,安徽古籍丛书编写委员会 编《安徽古籍丛书:三余札记》主要内容包括:淮南子校补、韩非子简端记、庄子琐记、读文选杂记等。
-
亭林诗文集诗律蒙告(清)顾炎武 撰,刘永翔 校点《亭林诗文集:诗律蒙告》包括亭林诗集和亭林文集。亭林诗文生前未曾付雕,去世后由其弟子潘耒刊印。此次整理所收文集由亭林文集六卷、亭林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一卷、亭林佚文辑补一卷四部分组成;诗集由亭林诗集五卷、亭林先生轶诗一卷、亭林集外诗补一卷三部分组成。
-
随园诗话袁枚 著 ,李翰文 编选《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论及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无所不包。
-
六臣注文选(梁)萧统 编,(唐)李善 等注《六臣注文选》作为艺术文选的特色,没有收录经、史、子书,有文采的史例除外。《六臣注文选》分赋、诗骚、文等三十八类。赋一类又分郊祀、耕籍等十五种,诗又分补亡、述德、劝励等三十二门。书中多篇诗歌被选入教科书,形成了文选学,影响深远。《六臣注文选》的注中极多阐幽发微之处,准确精当,体例严谨。
-
蕉窗九录(明)项元汴 著《蕉窗九録(套装共2册)》是明代项元汴的一部札记性着作,包括纸录、墨录、笔录、砚录、书录、帖录、画录、琴录、香录九篇。书前有长洲文彭(文征明之长子)作序,称大半采自吴文定《鉴古汇编》;书未有项元汴作《本传略》,介绍自己以及吴隐作跋阐述《蕉窗九録(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册)》之出版意义。
-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宋)欧阳修 著欧阳修,北宋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与政治家,著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宋诗发展史上,欧阳修以其创作理论与实践,引领诗风转变,为宋诗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宋调”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元刻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为底本,参校众本。“题解”部分简要考述诗歌写作年月、创作背景,介绍有关人物与相关事件。对全部诗歌作重新编年编排,凡有辩正,皆作说明;暂不能准确系时者,附于某年、某年代之后。“注释”部分主要诠释诗句中的人名、地名、深奥词语及生僻典故。“附录”部分参列古代诗歌选本的欧诗选目,辑录历代诗话、诗评及散见于浩瀚文献当中与本诗有关的资料。
-
新辑查慎行文集范道济 校《新辑查慎行文集》收《敬业堂文集》与《庐山纪游》、《陪猎笔记》三种。《敬业堂文集》以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本《查悔余文集》为底本,以四部备要本《敬业堂文集》(三卷)、《别集》(一卷)为参校本。稿本前有《内容提要》,错讹甚多,称“全书收诗赋、序跋、碑记、神道、墓志、祭文、哀辞、行略、塔铭等约百二十篇”,实际收文仅九十四篇,其中《请假葬亲奏摺》一篇阙题。从四部备要本《敬业堂文集》辑入六篇、《别集》辑入二十三篇,从清咸丰小娜嬛山馆刻本《人海记》中辑入《人海记自序》一篇,从四库全书本《苏诗补注》辑入《苏诗补注例略》一篇,从道光抄本《初白庵藏珍记》辑入题跋二篇,从道光抄本《初白庵题跋》辑入题跋八篇,从道光抄本《初白庵尺牍》辑入尺牍二十通。共收长短文一百三十八题一百五十五篇(尺牍按抄本分三组,一组一题)。稿本与四部备要本编排顺序不同,且均杂乱无序,本次整理大致以类别分卷编排,共分六卷,各卷篇数多寡不一。卷一制颂表疏,卷二序跋,卷三杂记,卷四墓志祭赞,卷五书启尺牍,卷六《易》说。各卷大致按内容及写作时间顺序编排,如“序”前“跋”后,“寿序”排于“序”后。时间无考者,则从稿本,稿本昕无则从四部备要本。
-
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胡元德 著本书由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述论》(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修订而成。本书以历史学、古代文学、语言学、文体学和秘书学等相关学科作为背景和参照,对古代公文文体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由“历史描述”和“文化阐释”两部分构成。“历史描述”部分(1-7章)首先纵向考察了古代公文文体的历史演变,描绘出发展的基本脉络;然后横向划分出文体族群,理清古代公文文体的类别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古代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专用公文中主要文体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 “文化阐释”部分(8-10章)在充分掌握历史事象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抽象,揭示古代公文文体演变的规律,并从政治制度、文化、哲学、审美、心理、信仰等多个角度对公文文体的深层意蕴进行解读。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古代公文文体的内外程式、专门术语及它们的演变历史。通过公文文体和文学文体的比较,找寻出古代公文文学性产生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对古代公文文体的研究具有多种价值:将实用文体纳入文体学体系,矫正文体学向文艺文体的严重偏向;对古代公文文体系统深入的研究,是秘书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古代公文文体角度认识古代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心理,为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另外一个新颖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古代公文与现代公文的比较,指出古代公文文体建设的得失和演变规律对现代和将来公文工作的借鉴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