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
湘刀文斌书法篆刻集文斌基本信息 书名:湘刀文斌书法篆刻集定价:89.00元书号:978-7-5362-6217-1 作者:文斌序诗:丘树宏题词:蔡楚夫、李正天编委:闫义春、刘向上、黎法中、李宙锋、陈柴、胡玉春、张文伟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上市时间:2017年7月 推荐理由作品一流,篆刻有书法味,书法有刀味。招牌字具有强大穿透力!印章风格变换无穷,让您拍案叫绝!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款爨体《兰亭序》出世。是珠海艺术史上,第一本以珠海的风情、趣事、人物为主要题材的个人书法篆刻集。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当代个人书法篆刻综合类作品集。内容丰富,书中收录了湘刀文斌372件书法和篆刻作品。书法涉及隶、爨、行;篆刻涉及满白文、圆朱文、小写意、工稳、鸟虫篆、混合字形等 。
-
图画见闻志画继(宋)郭若虚 撰(宋)邓椿 撰《图画见闻志》六卷,北宋郭若虚撰,上继《历代名画记》。《画继》十卷,南宋邓椿撰,续《图画见闻志》而作,元庄肃又有《画继补遗》。以上诸书体例相近,时序相接,构成自上古至南宋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辑唐会昌元年至宋熙宁七年间二百八十四位画家小传,并阐述了绘画须具‘理趣’、‘气韵非师’、‘意存笔先’等著名观点,所论多深解画理,叙述流派本末亦称赅备,《文献通考》誉之‘看画之纲领’。《画继》辑自熙宁七年至南宋干道三年间二百十九位画家小传,并提出‘画者文之极’、‘物之有神’和崇尚‘逸格’等观点。此次整理,《图画见闻志》以《四部丛刊》本底本;《画继》以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底本,并附《画继补遗》。
-
红楼梦图咏(清)改琦 著《红楼梦图咏》描绘了《红楼梦》一书中的五十余位人物。改琦继承唐宋以来仕女画的传统画法,并吸取明代仇英勾画精密雅致的风格,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情和背景的烘托渲染,成功地塑造出原著形象的丰神,故而淮浦居士盛称该书「其人物之工丽,布景之清雅,可与六如、章侯抗行」。而图后所附三十余位著名文人的题咏,或咏叹作品人物,或品评改氏画艺,亦足资玩赏。本次以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为底本影印。
-
唐诗画谱黄鳳池 著《唐诗画谱》为明代黄凤池编纂。他从唐诗中选出五言、七言、六言绝句各数十首,请画家为之图、书家为之书,并付之于书版。明万历三十年至四十年间,武林(杭州)顾炳编印《顾氏画谱》,宛陵(宣城)汪君出版《诗余画谱》,及《唐诗画谱》行世,论之者评为「后来居上」。书中插图为当时名手蔡元勋所绘,而刻线稳健,刃锋不露,是美术欣赏和研究的稀有珍品。
-
竹谱详录(元)李衎 著《竹谱详录》是一部关于竹的种植培养、赏竹用竹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有关画竹的艺术论著。卷一为「画竹谱」和「墨竹谱」,前者从位置、描墨、承染、设色及笼套等步骤介绍画竹的方法;后者则着重对墨竹的竿、节、枝和叶的讲解。卷二概述竹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形态。卷三至卷七详尽介绍了近四百种竹子及其传说等文化背景。《竹谱详录》有数种版本,其中以据《永乐大典》摘辑之《知不足斋丛书》本最为完善,本次即以此版本影印出版。
-
宝晋斋法帖(宋)米芾 等著《宝晋斋法帖》十卷,北宋米芾原辑,南宋曹之格增补。崇宁四年(一一〇五)左右,米芾将所藏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刊石,旋即毁于兵火。后葛祐之又据「火前善本」重刻。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曹之格将重刻残石及火前、火后拓本,加上所藏晋人法书和米氏父子书迹等,增补成十卷,重新摹勒上石。全帖保存了不少珍贵书法资料,「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仿佛」,故而该丛帖至今仍有重要价值。本次以宋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
元曲选图(明)臧懋循 著《元曲选》为明臧懋循编订。共收杂剧一百种,其中元人作品九十四种,明初人作品六种。由序言可知,此书刊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刻书地点在浙江杭州。《元曲选图》即《元曲选》所附插图集。《元曲选图》版画的艺术创作所示的故事情节,能抓住紧要关节,对该剧的内容极具概括性,却又生动具体。形象语言的表达细腻传神,对人物的造型刻画并不流于程序化,大多数人物身份明确,画家流露出鲜明的爱憎。画面构图也极少雷同。
-
诗余画谱(明)汪氏 著《诗余画谱》为明万历年间宛陵(今安徽宣城)汪氏辑印,源于宋人所辑《草堂诗余》。书中佳词、法书、名画交相辉映,可称「三绝」,是徽派版画优秀的代表作。《诗余画谱》的版画,以摹刻历代名家之作为主。其绘事刻工,精妙流动,略无板滞。在章法、场景、线纹等处理上,编刻者尽其所能保持名家原画之神韵,并强调木刻块面动静、虚实、刚柔的对比变化,刀法随类赋形,充分体现徽派版画丰赡妍丽之特点。
-
十竹斋笺谱(明)胡正言 辑胡正言二八七二,字曰從,號十竹主人,安徽休寧人。嘗從李如真攻六書之學,于書法、繪畫、製墨、印箋無不精通。明亡以後,他隱居南京鷄籠山侧「十竹齋」中,專心從事藝術活動,以印箋、篆刻、出版各種圖籍為業。其主持雕版彩色套印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是中國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精品。 《十竹齋箋譜》最初印行于明崇禎十七年(二八四四》。全書共分四卷,書前有九龍李于堅《小引》、上元李克恭《叙》。每卷按「清供」 「勝覽」「孺慕」等專題形式共匯印了近:一百幅箋紙紋飾,内容多樣、形式新穎,尤其是印刷《箋譜》所采用的「饾版」 「拱花」技術,推陳出新,將傳統版畫藝術推向更高的境界。 「侄版」是按不同顏色分别鈞摹彩色晝稿,分色分形刻成不同的小木版,然後逐色由淺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堆砌拼凑,有如饾钉,故稱「饾版」,「拱花」則是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紋,以凸起的餞條表現圖案。 《十竹齋箋譜》中的行雲流水、器物紋飾、飛禽白羽、草木魚蟲都是在「饾版」的基礎上用「拱花」表現出來的,既增强了畫面的立體效果,又韵味獨特。甚至在「無華」 「寶素」兩類專題中,全部以拱花表現圖案,宛如浮雕,雖不施以色彩,却惟妙惟肖。 民國時期,由于《十竹齋箋譜》明刊本流傳稀少,世人難見,為使這樣一部绝世作品能够廣為流傳,魯迅與鄭振鐸商量以中國傳統雕版技法複製《十竹齋箋譜》,并親筆題寫了襄封。 一九三四年春末,鄭振鐸借來王孝慈所藏明刊《十竹齋箋譜》交付刻工進行複製。其間,王孝慈與魯迅相繼離世,未及見書之成。鄭振鐸又因故南下,唯趙萬里一人在北平負責督印。至一九四一年夏,終于複製成功。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襄,鄭振鐸及其友人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最終堅持下來,使《十竹齋箋譜》複製工作不致中輟,將其中的版畫藝術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
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刘云鹤 编著刘云鹤编的《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精)》收录了800余位现代篆刻家的作品,这些印蜕都是这些篆刻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这些作品,不但能让读者看到现代印坛各位大家风格各异、刀法不同的篆刻作品,还可以从中一窥现代印坛的全貌。本书可以供现今的篆刻家、篆刻爱好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