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
荀子(战国)荀况 著,郑红峰 注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
孟子(战国)孟子 著,郑红峰 注译《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即孟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孔设的门人,是继孔予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
名家集注·孟子(战国)孟轲 著,(东汉)赵岐,(宋)朱熹 等注《名家集注孟子》一书以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孟子》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个名家的注释,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孟子》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孟子》的精髓。
-
名家集注·论语(三国魏)何晏,(南朝梁)皇侃,(宋)朱熹 等注《名家集注论语》一书以三国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以及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论语》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家的解读特色,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论语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论语》的精髓。
-
蒙学百家姓(宋)无名氏 编撰,李利忠 译注《百家姓》成书于宋初,不署编撰者姓名。陆游《秋曰郊居》诗有“儿童冬学闹比邻”、“授罢村书闭门睡”句,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类,谓之村书。”可见,《百家姓》在宋代已广泛应用为识字课本。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一书中对《百家姓》的作者进行考证,认为是“两浙钱氏有国(吴越国)时小民所著”,赵字居首,因为宋朝王室姓赵,接着“钱”姓指吴越王钱氏,“孙”、“李”“周”、“吴”以下十余姓为吴越王钱鏐的后妃的姓。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吴越钱氏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归降宋朝,《百家姓》可能成于这段时间,故奉赵宋正朔。
-
墨子方勇 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次约请专家以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
墨子选译刘继华 译注墨子,名翟,鲁国人。他的生卒年不能确考,大约生于公元前479年,死于公元前403年左右。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做过工匠,长于机械制造。他承认自己是“贱人”。但从墨子一生的活动看,他属于“士”这个阶层,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早年在鲁国曾受过儒家的教育,是个很博学的人。他发觉儒家非常强调礼乐,主张厚葬久丧,不利于人民,违背古代圣王之道,于是他就反对儒家。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他用上说下教的方法向当时的国君诸侯进行宣传,希望国君诸侯采纳他的意见。
-
孟子选译刘聿鑫,刘晓东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孟子选译》讲述了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70年,死于公元前289年,是春秋时鲁国孟孙氏的后裔。关于他的身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叙述得很简略,不可详考。根据各种记载,我们只能知道他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由母亲把他抚养成人。汉代还流传有他母亲“三迁”和“断织”的故事:据说孟母为了使孟子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择邻迁居,又曾因孟子逃学而割断织布机上的线来警诫他。可见孟子从小就受到母亲很好的教导。
-
论语选译孙钦善 译注《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书在注释上除注明字面意思外,尤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本书前后互证的方法阐明孔子的思想。
-
申鉴中论选译张涛,傅根清 译注东汉末年,随着封建一体化政治的衰微和儒家神学经学的没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潮。在这一思潮中,荀悦的《申鉴》和徐斡的《中论》,都是颇有影响而又极具特色的著作。它们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分析,通过对封建时代各种矛盾的大胆揭露和批判,成为忠实反映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一面镜子。它们提出的一系列匡救时弊的思想主张,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