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
孟子选译刘聿鑫,刘晓东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孟子选译》讲述了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70年,死于公元前289年,是春秋时鲁国孟孙氏的后裔。关于他的身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叙述得很简略,不可详考。根据各种记载,我们只能知道他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由母亲把他抚养成人。汉代还流传有他母亲“三迁”和“断织”的故事:据说孟母为了使孟子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择邻迁居,又曾因孟子逃学而割断织布机上的线来警诫他。可见孟子从小就受到母亲很好的教导。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李逸安 等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五本书,涵盖了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精华要义。时代在发展,事实证明,思想上恪守着一份传统的现代人更能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也是作者辑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的目的。
-
论语·大学·中庸陈晓芬,徐儒宗 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
荀子方勇,李波 译注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荀子》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进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封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极佳图书。
-
孟子章句讲疏邓秉元 著甲申春,予始以经翠史课诸生。诸生多未尝用力于载籍,颇苦之。故暇则以《孟子》数章相授,句读而外,于义理亦稍稍提掇,俾其优游涵咏,渐有人途。汉人尝云:《论语》者,五经之观辖六艺之喉衿,此诚具眼之论。以予浅识,若《孟子》者,则儒术之观辖也。学者由此入门,沉潜反复,然后寝餹于六经,归源于孔子,以上达乎昭昭冥冥、无可言说之域,则其源泉混混者复矣。至若盈科后进,纳百流于一泓,尚有待乎贤者之扩充。否则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或横绝于一时,而终归于涸槁之地。百年以来,言会通者比比,至其超胜者则谁欤?返本以开新,是尚有待于来哲。虽然,能由此翠,是近乎智矣,若仁则子曰岂敢。天行屯蹇,俗染浇风,萎软诡脆之言盈耳,伟岸峻拔之行罕见,至若滑稽玩世、放浪形骸之辈亦难乎其人,岂龚定庵所云大音将兴之候乎?然则《孟子》之读,是其时矣。书仅成六卷者,各随其时也,余当俟诸异日。然大义已具,初学者可循此以升其堂,至其微言深造,则尤备乎后篇,入室与否,尚视乎其人。书成,乌鲁木齐黎生大伟,助执校役,用力独多,因志之于此。
-
孔子家语王国轩,王秀梅 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必备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孔子家语》的全译全注本。此本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在译注时,参校《四部丛刊》本,及又见于《史记》、《礼记》等书的相关篇章。分段则据《四部丛刊》本。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
家庭国学读本本社 编《家庭国学读本》为本社所编国学读本系列之一,上承《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和《青少年国学读本》。如果说《领导干部国学读本》立足于“政”,基调是刚健和中正,《青少年国学读本》立足于“教”,基调是奋发和励志,而本书则以“情”为其立足点,以温馨和亲和为其基调。它着眼于家庭阅读,旨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高家庭成员的国学素养。《家庭国学读本》体例上分为原典、注释、题解三个部分。原典选取国学精粹,将有代表性、有现代价值的文本原汁原味地推介给读者,在受到教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欣赏古文的能力。注释力求简明扼要,旨在扫清阅读中的障碍。题解则引申发挥,纵论古今,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家庭国学读本》后另有附录,辑录有关人伦日用的文献材料,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文化,便于阅读时参考,增强读本的知识含量和使用价值。
-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一一三○——一二○○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发扬者。他为四者分别作了注释,对大学还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有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一篇,又朱子语类卷一。五云“四子,六经之阶梯”):大学、中庸的注释称“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程门弟子及其他人的说法较多,称“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
蒙学百家姓(宋)无名氏 编撰,李利忠 译注《百家姓》成书于宋初,不署编撰者姓名。陆游《秋曰郊居》诗有“儿童冬学闹比邻”、“授罢村书闭门睡”句,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类,谓之村书。”可见,《百家姓》在宋代已广泛应用为识字课本。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一书中对《百家姓》的作者进行考证,认为是“两浙钱氏有国(吴越国)时小民所著”,赵字居首,因为宋朝王室姓赵,接着“钱”姓指吴越王钱氏,“孙”、“李”“周”、“吴”以下十余姓为吴越王钱鏐的后妃的姓。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吴越钱氏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归降宋朝,《百家姓》可能成于这段时间,故奉赵宋正朔。
-
国际儒藏《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编委会 编《国际儒藏·韩国编》是國家二一一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國家九八五工程創新基地規劃項目。她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国际儒藏》分为韩国编、日本编、越南编和欧美编等几部分,此次出版的是《国际儒藏》韩国编的四书部分,仿《四库全书》体例,分为经、史、子、集,但有所创新。所编纂的文献按照“古籍点校条例”进行整理、标点、校勘,并撰写简明提要,对收入著作的作者生平思想、著作内容?版本源流、后世评价及影响作简单介绍。本部收录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编纂的韩国经学资料集成中注解阐释四书的汉语书籍或篇章,计大学著作一百二十三种,中庸著作一百二十种,论语著作一百一十六种,孟子著作一百零五种,总计四百六十四种。本部分类仍照韩国经学资料集成,按四书分为大学卷、中庸卷、论语卷、孟子卷,卷内篇目按作者生年先后顺序排列,篇幅较长著作的次序适当调整以避免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