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
-
田汉在长沙王自洋,龙耀华本书以“田汉在长沙”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田汉有关长沙的作品,以及长沙纪念田汉系列活动宣传稿为基础编写而成。本书以长沙为坐标、以田汉为核心、以时间为演进顺序,通过历史文献、报刊、文艺作品、历史照片、书信、档案以及若干历史当事人的相关论述,较为全面地汇集编撰了田汉在长沙的成长、生活、工作、创作和从事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为研究田汉和文化名城长沙的有关历史,以及其他文艺专门史和政治专门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
香港昆曲人物志华玮编此稿乃编者走访十八位在香港传承推广昆曲的重要人物的访谈录,采访对象包括昆曲表演艺术家、学者文人、教育工作者、剧场导演、企业家、政府公务员等不同背景人士,借着这些昆曲发展事业的亲历者与推动者的口述,我们得以回顾香港昆曲一甲子的发展历程。 配合访谈文字,稿中插配了图片,包括演出剧照、宣传资料、活动照片等。这些图片是珍贵的一手历史资料,可与口述内容互证。稿末编者根据演出宣传资料、杂志、报纸等文献,制作了一份“香港昆曲史事编年”,以为附录。受访者口述侧重于描述事件经过、组织细节及经验感受,此编年则可补资料遗漏,使读者更明晰全面地了解香港昆曲。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 海伦·凯勒 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是她在黑暗生活中从挣扎到奋起的真实记录。海伦·凯勒用生动细腻的文字,讲述了她对光明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 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
传奇之家蒂尔曼·拉姆(Tilmann Lahme) 著,朱锦阳 译八个成员,八种视角:曼家族的故事还从未被这样讲述过。 托马斯·曼的文学作品力压他的竞争对手,也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他的家庭。夫人卡蒂娅让他全无后顾之忧,不让孩子们烦扰到他。毕竟他们的言语也是相当尖锐的。长女艾丽卡的爱和她的恨一样鲜明热烈。漂亮的长子克劳斯想成为像父亲一样遐迩闻名的作家。害羞的戈洛在远离家庭的地方默默寻找自己的幸福。米夏埃尔想成为大音乐家,必须和自己的暴躁脾气和家里的高要求对抗到底。父亲的至爱,伊丽莎白,和动物交谈并拯救世界。而这一切都折磨着无所事事的莫妮卡。这些兄弟姐妹在爱情和毒品中实验着他们的人生,挥霍着父母的金钱,也严肃地对抗着希特勒。无论命运将他们带向何方:曼家族同心同德,曼家族相生相克。 蒂尔曼·拉姆对数百份信件、日记和记录进行了考证研究。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们从未读到过的扣人心弦的家庭故事: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深渊与辉煌的文学成就,从反对希特勒的斗争到政治上的谬误,从妒忌、毒品到个人的不幸,从这个“传奇之家”的成功到他们自己为世人塑造的和谐家庭的传奇。
-
我的中医之路孟景春 著暂缺简介...
-
我的父亲陈序经陈其津 著父亲一不经商,二不做官,三不入国民党,一心从事教育、学术工作的精神,在西南联大也为学者们所了解。他的学问,他在有关文化问题、乡村建设问题以及教育问题等大争论中所表现出的不畏权贵的作风,以及他的为人诚恳、处世不搞派别、办事认真负责等,都使得学者们敬重他。父亲在家里起床非常早,故炉子熄了常由他劈柴生火,煮粥。他喜欢咸鱼送粥吃。我们也经常看到,他在休息的时候坐在收音机旁边的一把木摇椅上,一面听新闻,一面补衣服和袜子。父亲一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涉及的领域很广。端木正先生在《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序言中指出:“陈序经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大师。……凡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民族学,无不精审,且每多独到之见。”岭南大学学长李毓宏先生说道:“在岭南大学过百年的历史中,共有九位校长。但以学术成就来说,陈序经校长受推崇。”
-
行医济世七十年天津市口述历史研究会 编,吴咸中 口述,[美] 吴尚为,吴尚纯 整理《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用平实精练的语言记录了吴咸中院士九十余年的人生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奋斗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了他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不仅是一部吴老个人的回忆录,同时也为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极具史料价值。
-
本色朱德余玮 著朱德的一生曲折而传奇,他参加过科举考试,加入过同盟会,投身过护国运动,留学过德国和苏联,经历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他被视为“红军之父”,被西方人称为“红色拿破仑”。毛主席称赞“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周恩来称赞他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他还是新中国第一任中纪委书记,最早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构想。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陈独秀为何拒绝他的入党请求?他在德国留学期间为何两次被捕?在遵义会议上他为何流泪?为何说长征中他走过的路zuichang?他如何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抗战时他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亦敌亦友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庐山会议上他为何被毛主席批评为“隔靴搔痒”?他为何严词拒绝家乡为他修建纪念馆?为何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革命到底”?作者历时多年,深入采访朱德的爱女朱敏等知情人士,以丰富的一手资料,讲述朱德生平鲜为人知故事,解开一个个历史谜团,同时也描绘了伟人光环之外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带领读者领略不一样的伟人的传奇人生。
-
广东近代著名工程师胡栋朝生平考罗湘君,潘剑芬本书从胡栋朝家族开始记述,对其求学生涯、他在近代工程建设方面的贡献、他对晚清高等实业教育的贡献、他的家庭建设思想的形成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由此也可窥见晚清中国铁路、教育等方面的存在的弊端,对近代政治经济的研究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胡栋朝生平的研究,也是为了筹备胡栋朝纪念馆抛砖引玉,提供学术支持。
-
康熙立言康熙自幼好学不倦,16岁除掉辅政大臣鳌拜,20就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历经八年平定“三藩之乱”。他文武兼备,较好地处理了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为开创康乾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文献,又不乏生动的叙事和巧妙的结构,从而立体地塑造出康熙皇帝的形象,对于重新了解康熙及其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清史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