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类
-
中华上下五千年朱良志,姜波 编著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在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生命之源。中华文化是一个活的过程,从远古流传到今天,它形成了一套思想、价值观念,一套思维模式,一套认识世界的方式,至今还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发生影响,我们的血液中还汩汩流淌着中华传统文明的精华。因此,今天我们阅读传统文明,不仅是要了解中华文明的昨天,而在于更深刻地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这个时代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中华上下五千年》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
三国志(晋)陈寿 著,陈君慧 译注《三国志(套装全4册)》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西晋学者陈寿撰写的一部史学著作,后人把它列为“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种。《三国志(套装全4册)》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的历史,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后人又称为《魏志》、《蜀志》、《吴志》。,因为,陈寿是从三国进入晋朝的,并且在晋朝担任官职,所以,他在著书时必须要为晋国的政治需要着想。晋朝是直接继承魏政权而统一全国的,陈寿在《三国志(套装全4册)》一书中,就把魏摆在正统的地位,用本纪的名称来记述魏国君主的行事,而蜀、吴二国,一律称传。尽管如此,陈寿在蜀、吴二书中,仍然用本纪的方法,即编年体的方式,按年月日记载蜀、吴国君的政事。因此,在《三国志(套装全4册)》中,魏、蜀、吴三国是并列为书的。应该说,陈寿撰写三个王朝并列的历史巨著,是冒很大风险且很有独特的眼光的。如果没有陈寿的《三国志(套装全4册)》,我们对那时是三国鼎峙的认识就不一定会这么明确。因而,《三国志(套装全4册)》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
资治通鉴谋略陈君慧,刘洋 主编《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取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以记载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制度等情况。全书共分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史实考信,史论精当,考评历史兴衰,镜鉴后世治道。该书自成书以来受到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常看不厌常看常新的佐政良史。马上皇帝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视《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专请儒士为他们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用蒙古语言写了《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更对此书倍加推崇,他每天清晨早起研读《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认为“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并常常以此训诫左右大臣。清圣祖康熙对《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更是达到了痴迷程度,经常翻阅,认为《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自小聪明好学,20岁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学术和政治生涯。他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开始钻研史学。司马光认为,《春秋》之后至北宋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余卷,历代史书繁杂,人们不能便览。他要以左丘明《左传》的形式,写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以成一家之书,为方便读者阅读。这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谋略(套装全4册)》的主要原因.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郑红峰 整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
资治通鉴贺生达,王远望,刘朔岑 编著贺生达、王远望、刘朔岑编写的这本书精选了《资治通鉴》中比较有影响的篇目,选文简短故事性强,富有哲理,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此外,为了更深入的展示《资治通鉴》对于政治、人文等现实意义,本书还设置了“扩展阅读”这个版块,让读者深入了解《资治通鉴》一书带给人们的智慧灵光。
-
罪惟录(清)查继 著这是一个王朝的余音,这是一个书生的抵抗。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大势已去。这一年,一个书生举起了笔。此后经年,江山易色,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铁笔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数千人物是非功过,怆然笔底。《罪惟录》,原名《明书》,为明代史事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的史料,有作者亲历者,有耳闻于当事人者,亦有采自庄廷鑨《明书》以及明纂国史和实录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录者,于史迹人物,亦有品评臧否,可谓存心之作。该书写成后,即复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祸。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读。辛亥革命后,始见于世,藏于吴兴刘氏嘉业堂。1931年,张宗祥借得嘉业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补,原稿《帝纪》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传》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务印书馆据该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丛刻》三编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 (展开全部)这是一个王朝的余音,这是一个书生的抵抗。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大势已去。这一年,一个书生举起了笔。此后经年,江山易色,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铁笔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数千人物是非功过,怆然笔底。《罪惟录》,原名《明书》,为明代史事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的史料,有作者亲历者,有耳闻于当事人者,亦有采自庄廷鑨《明书》以及明纂国史和实录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录者,于史迹人物,亦有品评臧否,可谓存心之作。该书写成后,即复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祸。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读。辛亥革命后,始见于世,藏于吴兴刘氏嘉业堂。1931年,张宗祥借得嘉业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补,原稿《帝纪》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传》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务印书馆据该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丛刻》三编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将《罪惟录》点校排印出版,在四部丛刊影印本的基础上又补校了一些内容,并对原书的个别错简进行了修正。本次出版,以本社原有排印本影印,并修正若干文字错漏。
-
资治通鉴司马光 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书精选资治通鉴部分经典篇目,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也通过精美配图给读者以感观享受。
-
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同异九经误字(清)顾炎武 撰,徐德明 等校点《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同异:九经误字》收录顾炎武三种著作。《左传杜解补正》是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所作的订补和正误,吸收了明代邵宝、陆粲、傅逊的相关研究。《五经同异》是采辑宋、元、明以来先儒说经之文,以考证五经中之诸问题。《九经误字》是根据石经及各种旧刻,以勘正诸经监本和各种坊间刻本误字之作。
-
浙江文丛查继佐暂缺简介...
-
战国策刘向 编选《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代历史的文献,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篇,依次为:东周策,西周策,秦策,齐策,楚策,赵策,魏策,韩策,燕策,宋卫策,中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