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明)陶宗仪,(明)朱谋垔 著 徐美洁 校《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九卷,补遣一卷,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人。近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论此书甚详,曰:“是编起自三皇,迄于元季,摭采至为繁富,文笔筒当,间加评论,褒贬颇得其平。……其于元、辽、金、外域书家,亦为著录,且详及其国特有文字,亦颇足资考证。”《绩书史会要》一卷,作者朱谋垩。朱氏字隐之,号八桂,明宗室。该书仿《书史会要》史会要体例而作,补有明一代书家423人,颇为完备,评语亦简明可观。余绍宋评曰:“是编续陶书而作,采辑明代书家亦颇周详。惟九成于诸家得失直抒己见,隐之则多托于评者之言,评者为谁遂无可考。或因事属本朝,时代较近,有所顾忌而然也。”此次整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以上海书店影印洪武刻本为底本,参校上图藏清抄本、日本清家文库本、《四库全书》本。《续书史会要》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抄本。
-
艺林汇考(清)沈自南 著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蓬莱县知县。是书分五篇,曰栋宇,曰服饰,曰饮食,曰称号,曰植物。前有秀水陈鉴题记云:“此书凡二十四篇,卷帙甚多,当时所刻止此。然切于人事者略备矣。”栋宇篇子目凡十,曰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桶、沟涂;服饰篇子目凡八,曰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祥挎、履舄、缯帛;饮食篇子目凡六,曰饔膳、羹豉、粉馆、焦脍、酒醴、茶茗;称号篇子目凡十一,曰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一卷,无子目,所载仅琼花一类。栋宇、服饰、饮食、称号四篇,皆有自南题辞,而植物一篇独无之,盖尚非完帙也。其所征引,率博赡有根柢,故陈鉴题记又述汪份之言曰:“《汇考》所载诸书,皆取有辩正者阅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载书名,令习其书者可一望而知;欲观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体例。皆非近世类书所能及。”所论颇得其实。故特录之杂考类中,不与他类书并列焉。
-
红豆馆拍正词曲遗存爱新觉罗·溥侗 著《红豆馆拍正词曲遗存》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旧存红豆馆主钞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该套丛书1函5册,封面是蓝底素缎线装本设计,内文全部彩印红豆馆主本人亲笔正楷,含印章21方,印刷精美。收录有舞台演出全剧曲谱26种,带身段标注曲谱2出,残本曲谱6种,单支曲牌3种;桌台清唱全折曲谱22种、带工尺字残本1种,单支曲牌3种;诗词散曲13种、残本宫调6种;除昆曲外,还特别包含一般词谱中不常见到的“京十番”曲牌2种,丛书内容博采众长,样式典范,是文艺、出版界曲学文献之抗鼎力作,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遗存》谱中凝聚了若干红豆馆主的代表作,如老生戏之《访普》、《骂曹》、《十面》(有红豆馆主题跋语)、《搜山 打车》等;旦角戏之《金山寺》等;丑角戏之《惊丑》(丑小姐)等;十分可贵。散曲中有红豆馆主一九三三年在南京得晤老友冒广生时亲自填词谱曲的酬答之作〔水调歌头〕并有亲笔序文,亦十分可贵。至于未完成品亦有文献价值:如《寄子》虽有词无谱,但词中含有今舞台已不见的〔催拍〕第二支和〔一撮棹〕一支。当然,翻阅《遗存》我们亦不无遗憾,红豆馆主另一些代表作,如《刀会》、《封王》、《弹词》、《别母乱箭》等,常教的戏如《思凡》、《琴挑》、《游园惊梦》等尚付厥如,以待搜求。
-
玉岑慧因高丽华严教寺志杭州地方志办公室 编梁启超曾经说过,中国「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方志是「明眼人」窥见「各地方分化发展之迹」的「凭借」。地方志作为记录一地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传承历史文明、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为研究一地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情教育、对外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资政、存史、教化」的独特作用。
-
古今方义与方名考释赵存义 著祖国方书浩瀚,数以万计,然对方名作诠释的专著却较少见,因此撰辑本书。书名为《古方方义与方名考释》者,是因本书从古代一万首名方中,选取了方名颇具凤趣的方剂230余首,加以诠释考证,故名。每首方剂,主要包括有两个內容,一释方义,二释方名。 在选释的237首方剂中,方名取自《书》、《诗》、《礼》、《春秋》等经书的有30余首,取自《周易》的40余首,取自道家的30余首,取自佛家的4首。另外,方名取自古代文化其他方面的100余首。 本书既剖析了方剂义理,又阐释了方名寓意及立方大旨。故此,裨益于临床,便利于教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同时,本书所载诸方,其命名与中国古代文化联系甚密,故亦可供社会各层人士阅读。
-
刘向校书考论邓骏捷 著《刘向校书考论》取得巨大成就,且产生深远影响,学者向来推崇备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尚嫌不足的是,由于传统观念,也限于特定的时代条件,已有的成果往往集中在具体典籍考证的范围,较少结合西汉图书整理的传统对校书工作进行整体通盘的思考。由于文献不足,各种史料又时相抵牾,所以刘氏校书过程中的若干史实至今仍然蒙昧不清,导致诸多见解不免粗疏、因循,甚至误读或过度阐释。另一方面,过往学者忽视校书活动中隐含的政治因素,以及对于向、歆父子意欲一统百家学术的理念缺乏贴合历史情境的深入考虑,遂使某些重要问题及其意义隐而不彰。有鉴于此,《刘向校书考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力图有所拓展,将刘向校书活动置于战国以来图书流传和学术发展的具体背景,以及西汉后期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进行考察。首先,详细考析刘向的学术修养、政治思想和各种著述,以及校书活动的具体背景和政治动机,为下一步的论述提供可靠的文献和理论基础。其次,全面清查校书活动所经历的复杂曲折过程、校书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方法,尽量还原刘向校书的真实面貌。继而,深入讨论校书工作对于建构古文献学的意义、校书成果对于古代图书流传的作用,以阐明刘向校书在古文献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 编上海图书馆藏有众多碑帖善本。此为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内有《晋唐小楷九种》(宋拓)、《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清王昶跋本)、《道因法师碑》(宋拓)、《大唐三藏圣教序》(宋拓)、《鲜于光祖墓志》(明拓)等五种,均为罕见珍本。
-
律吕正声校注王守伦 等校注按照點校整理古文的規範,下面把對《律呂正聲》進行點校的情況及方法做一簡要說明。 一、關於使用版本: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為底本,臺北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本為對校本。 二、本書目錄、卷次均按原書排列;李維楨序和林增志序的前後次序,則參考臺北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本做相應的調整。 三、尊重所據版本,該書所引古籍文獻,均以書名號標示。所引古籍文獻原文均加引號,如係摘引所引古籍文獻的大意則不加引號。四、原書正文用大字、釋義用小字編排,本書正文一仍其舊,釋義小字用上標格式。 五、原書錯訛、脫漏、衍文、倒文及異體字、生造字、俗字、通假字,點校時或改、或補、或刪、或正,一律出校。字跡漫漶不清者儘可能查證相關典籍補充完善,确实无法補充者則以“口”代之。 六、原書個別地方文字扦格不通,不得已一仍其舊,望方家讀者有以正之。七、原書己、已、巳,戊、戌、戎、戍混用,點校時一並改正,不再出校。 八、原書中凡用典、用事、引用資料之有關律學知識範圍者,不易理解的詞句、律學術語、人物及著作等,首次均作注釋,再次出現則予從略。其中人物介紹僅限生卒年、籍貫、略歷及主要著作,著作介紹說明其屬類及主要價值。 九、注釋遇有歧義,一般都以一說為主。必要時,兩說並存以供參考。凡刊定訛誤之處,不列舉舊說做辯正,以避繁冗。 十、校注一律採用頁下注。
-
肚痛帖斷千字文赵力光 编《肚痛帖》无题。书者张旭,草书,六行,共三十字,书写年月不详。此石高一百二十四厘米,宽五十六厘米,两面刻字。每面分三栏,正面三栏和背面二栏为僧彦修草书,背面下截刻《肚痛帖》,帖下又有宋嘉佑三年(1058)李丕绪跋文,据此推测《肚痛帖》当刻于此时。《断千字文》无题,张旭草书。刻石现残存六块,其中五石高三十三厘米,宽三十三厘米至一百一十七厘米不等,另一石高三十八厘米,宽八十九厘米。每石上所存字数不等,共二百余字。据元人骆天骧《类编长安志》中所记,此帖为张旭于唐干元二年(759)所书,宋元丰三年(1080)吕大防重模上石。二刻石均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怀素草書千字文懷素,赵力光 编书者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馀,从事艺文,以草书享盛名。其草书运笔迅速,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时多有名才士如李白、任华、苏涣等作文以赞之。怀素好书,传其曾于故里种芭蕉叶为纸作书,其居所因此而得名“绿天庵”;又传其将用废之笔埋于山下,日积月累堆积如冢,号曰“笔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