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于凯 著《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汇集了古圣先贤孔子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的祖国的一种神圣感情,是人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感召和激励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漫长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统一、进步和繁荣而英勇奋斗。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适合大众阅读。 -
荀子选译雪克,王云路 译注《荀子选译(修订版)》讲述了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荀子》版本较多,今以汇录20多家校释成果的梁启雄《荀子简释》本为底本,选出名篇,参校前人成果,进行译注。
-
申鉴中论选译张涛,傅根清 译注东汉末年,随着封建一体化政治的衰微和儒家神学经学的没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潮。在这一思潮中,荀悦的《申鉴》和徐斡的《中论》,都是颇有影响而又极具特色的著作。它们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分析,通过对封建时代各种矛盾的大胆揭露和批判,成为忠实反映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一面镜子。它们提出的一系列匡救时弊的思想主张,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论衡选译黄中业,陈恩林 译注《论衡选译(修订版)》是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倾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汉和帝永元中(89-104)病逝,享年七十岁左右。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先祖因从军有功,受封于会稽郡阳亭,后失去封爵。祖父王汎,因“横道杀伤,怨仇众多”,携家徙居钱塘(今杭州)。
-
列子选译王丽萍 译注《列子选译(修订版)》讲述了列子,是战国前期思想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一般认为是东晋人张湛辑录增补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今选译本择善而从,力求准确通顺,便于阅读。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李逸安 等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五本书,涵盖了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精华要义。时代在发展,事实证明,思想上恪守着一份传统的现代人更能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也是作者辑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的目的。
-
山海经方韬 译注《山海经》像是一块五彩的宝石,我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会发现惊喜。漫步在《山海经》里,我们犹如走进了伊甸园,满眼是奇花异草,到处是猛兽珍禽。智慧的先民们不止流连其间,更重视它们的实用价值。在《山经》中,作者在细致描绘花草禽兽的基本特征之后,总要指出它们给人带来的利弊。书中特别重视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一部《山海经》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纲目》。同时,《山海经》对各地的矿藏资源也十分留意。色彩斑斓的宝石,光芒夺目的金银,简直是满山遍野,俯拾皆是。从先民的这些记叙中,我们看出他们了解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在他们对山神祭祀的虔诚态度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敬畏自然的心,而这点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今天,我们高扬和谐社会的旗帜,先民们的智慧应该能对我们有所启示吧! 自汉代以来,《山海经》就备受学者文士的重视。《山海经》的书名最先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对《山海经》作了校勘整理,形成了后世的定本。今天我们知道最早注释《山海经》的是晋人郭璞。郭璞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学识渊博,尤精于文字训诂。他对《山海经》的注释颇为精当,郭注成为后世研究《山海经》的必读书。西晋太康年间,汲冢出土了《穆天子传》,其冲有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这也大大刺激了当时人对《山海经》的关注。清代小学发达,王念孙、郝懿行、毕沅、汪绂等在郭璞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注释《山海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人袁珂先生毕生致力于《山海经》的研究,有《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诸书问世,对研究和普及《山海经》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山海经》的版本以清代刻本最多,明刻本次之,宋元刻本甚为稀少。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比较重要的刻本还有:明代成化四年北京国子监刻本,由于是国家刻书,此版刻工颇为精良,为诸家大图书馆所收藏;明代嘉靖十五年潘侃前山书屋刻本,为上海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收藏。此外,明代成化年间吴宽抄本《山海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明抄本,书后有吴氏所作跋,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吴氏书法精美,使该书的价值陡增。而现今流传较广的《山海经》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和《二十二子》本等。 笔者这次的译注,选择清人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为底本,在部分卷次内容的分合调整上,又重点参考了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译》。在文本的注释上,对郭璞、郝懿行、袁珂三家的注文做了较细致的甄别,同时又尽可能吸收了时彦的最新成果。需要说明的是,限于丛书的体例,笔者在注释中略去了书证,对于《山海经》中大量的古字注音,也尽可能遵循现代汉语的习惯,以方便读者。《山海经》一书博大深奥,以笔者之力实难尽其精微。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劉心明 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彩印四书五经春秋孔子等本书收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四书五经的经典篇章,对疑难字句进行解释,文意进行解读,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
菜根谭全集(明)洪应明 著《菜根谭》书名的由来,一说取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一说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一说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于孔谦语)。凡此种种,宗旨只有一个,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自诚取“菜根谭”为名,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他希望世人放弃互相倾轧之心,在清苦历练之中修身养性,敦品厉行。 《菜根谭》原作采用语录体形式,分上、下两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共计三百六十条。每条均由排比或对仗的短句组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便于理解,又易诵读。书中的处世警句来源丰富,既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又有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典名句、俗语谚语中演化而来的精彩文句,辞藻秀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菜根谭》的内容涉及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其间有仁语义语、持身涉世、隐逸显达、迁善介节、禅机旨趣、学道见道等语”。全书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把修身养性作为基本原则,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个人修身、齐家,世间万象作全面阐述。 《菜根谭》所反映出的作者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儒、释、道三者的有机合一,既有感慨时局之悲凉而生隐逸的思想,又有害怕世途之险恶,欲求全身的对策;还有胸怀远大的抱负,不肯与污浊同流的自警自策。它的主要思想基调应该是积极的。它以佛家的“世出世间”,融通儒家的“经世致用”和道家的“趋利避害”,表现出一种中正而圆融的人生态度。《菜根谭》在读,也在悟。人们只有平心静气地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平凡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刻的丰富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