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著《本草纲目》以诸种版本种最完整的金陵本为蓝本,共选入单药1800余种。扼要描述了药物的形态、药性、药理等内容,并依次排列注解、辩疑、正误、四气五味、主治、附方等项,以阐明药物的产地、特征、性质等。《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16部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
菜根谭(明)洪应明 著这套书是明代的洪应明所写,后世流传下来。数似于《围炉夜话》,如果说《围炉夜话》是劝善之书,那么《菜根谭》就是为人处世之书。谭者,谈也。性定菜根香。花的香作用鼻可以品味,叶的香用口可以品味,根的香却需要一颗有智慧的心灵。这是这本书名字的来历。《菜根谭》书中也是一些短句箴言,但是不像《围炉夜话》中那样简短,也没有那么工整和押韵,但是内容却更加丰富,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据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据说毛主席曾携带这本书从陕北来到了北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的书。
-
中华茶道董飞 主编为了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茶的相关知识、文化,掌握茶道的精髓,我们历经数载,特地编撰了《中华茶道》这套丛书。本套丛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起源、发展史;茶的酿造及传播;茶的分类及品饮;茶艺欣赏和茶道要义;茶的冲泡技法及茶具品鉴;茶与诗词书画以及名人与茶事等各类知识。本书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注重趣味性,图文并茂,让读者通过茶道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L的陶冶。
-
中国书法名家名帖于立文 编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有文字出现,中国书法就有了产生、发展的土壤。在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滋养下,中国书法史上诞生了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浓缩了一个个朝代的文化精髓、审美取向以及哲学思想,尊为中国书法的经典。
-
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 著《十一家注孙子》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典籍,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
茶经(唐)陸羽 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分为《茶源篇》、《茶类篇》、《名茶篇》、《茶具篇》、《茶艺篇》、《茶饮篇》、《茶趣篇》和《茶风篇》八章,高度概括了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
阿弥陀经·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译者:(后秦)鸠摩罗什|校注:王党辉博学多识、深入经教、勤勉修行、严守戒律才是净土宗的正途,切不可因方便而流于懒惰空疏。 本书的校点、注释和白话翻译工作所依据的底本为1937年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印光法师所校订的《净土五经》。这本《净土五经》是繁体字竖排版,版式非常优美,字体大而清晰,可见印者的拳拳美意。
-
公是先生弟子记刍言(宋)刘敞 著公是弟子记锣四卷,此从《四库提要》,《穴宋史刘敞本传》作五卷,《郡斋读书志》《读书附志》均作一箱。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庆历进士,官吏部南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原父为北宋大儒,于书无不窥,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均一时挺然之秀,而咸心折于原父。原父文章雄深雅健,论者谓其神肖《春秋》公谷与大小《戴记》。《弟子记》者,记原父与门人问答论学之言,因文格古雅,《四库提要》疑其托言弟子所记,实则出于自撰,所见甚谛。书中多记与当时闻人论辩,如与欧阳修论性善,卷四「永叔问日人之性必善」条,卷四「永叔曰以人性为善」条。按《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附《庐陵门人侍读刘公是先生敞》采此两条。与王安石论情性五行太极,卷四「王安石曰性者太极也」条。
-
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明)宋应星 著被譽為「中國的狄德羅一的宋應星,他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一中國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了成書於明崇禎十年,但直到近三百年後的民國初年,才受到國内學界的關注。而對其人其書較系統、成熟的研究,更晚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O江西省圖書館藏海内外孤本《論氣》、《談天》、《野議》、《思憐詩》四種的發現,打破了宋應星為純自然科學家的觀念0歲月不能磨蝕的光辉,足以證明其本身的價值。 宋應星是江西奉新縣人,世代業儒,萬曆四十三年(二八一五》領鄉薦,此後屢上公車不第,歷官分宜縣教諭、汀州府推官、亳州知州,明亡後退居鄉里,清康熙初棄世。宋氏一生於科場、仕途均不甚得意,然著述頗豐,除《天工開物》外,尚有《畫音歸正》(崇禎九年〔一六三六〕梓行,今不存》、《美利箋》、《原耗》(以上二種佚》、《卮言十種》(研究者認為,今存世的《論氣》、《談天》即其中之二種,餘八種今佚》、《野議》、《思憐詩》(以上二種存》等。
-
国际儒藏《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编委会 编《国际儒藏·韩国编》是國家二一一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國家九八五工程創新基地規劃項目。她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国际儒藏》分为韩国编、日本编、越南编和欧美编等几部分,此次出版的是《国际儒藏》韩国编的四书部分,仿《四库全书》体例,分为经、史、子、集,但有所创新。所编纂的文献按照“古籍点校条例”进行整理、标点、校勘,并撰写简明提要,对收入著作的作者生平思想、著作内容?版本源流、后世评价及影响作简单介绍。本部收录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编纂的韩国经学资料集成中注解阐释四书的汉语书籍或篇章,计大学著作一百二十三种,中庸著作一百二十种,论语著作一百一十六种,孟子著作一百零五种,总计四百六十四种。本部分类仍照韩国经学资料集成,按四书分为大学卷、中庸卷、论语卷、孟子卷,卷内篇目按作者生年先后顺序排列,篇幅较长著作的次序适当调整以避免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