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战国策[汉] 刘向 著;[南宋] 姚宏,鲍彪 等 注《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刘向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今名。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各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本书是《战国策》的注释本,由南宋姚宏、鲍彪等注。
-
日本古鈔本與五山版漢籍研究論叢刘玉才,潘建国 编《日本古鈔本與五山版漢籍研究論叢》:兩漢以降,中國成為向周邊地區輻射的文化源地,東亞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東南亞的越南等地,全面受容中國文化,形成以漢字、儒教、中國式律令、科技、中國化佛教為基本要素的漢字文化圈。在漢字文化圈內,書籍傳播成為重要的交流形式。漢籍的流傳,極大地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交融與發展。在漢籍域外流傳方面,日本以保存數量眾多、衍生品種豐富而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尤以古鈔本和五山版漢籍最具研究意義。為了推動東亞漢籍研究的深入開展,年月,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北京大學中文系與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了以日本古鈔本及五山版漢籍為中心的東亞漢籍國際學術討論會,中日二十餘位學者應邀與會發表論文。
-
典藏文化经典[西晋] 陈寿 著;墨香斋 译《典藏文化经典:三国志(双色插图版)》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作者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史学家。晋灭吴后,陈寿开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书》、《蜀书》、《吴书》共六十五卷。其中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称《三国志》。书中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间的历史。《典藏文化经典:三国志(双色插图版)》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
纪事录笺证李新峰 编《纪事录》原名《皇明纪事录》,元末明初俞本撰,后由张大同删定,易名为《明兴野记》。全书分上下两卷,以编年体记录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至明初建文四年(1402)的大章小节,内容涵盖战争、制度以至秘闻谣传、世情百态,语无顾忌,可补《明太祖实录》之阙,纠《实录》之误,辨《实录》之伪。
-
山海经[西汉] 刘向,[西汉] 刘歆 著;崇贤书院 注《山海经(评注本 套装共2册)》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的知识,以及古史、医物、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并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堪称“中国文学的宝矿”。《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共五篇,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有《海外经》四篇,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四篇,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五篇,记载黄帝、女娲和大禹等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
山海经李慕古 注《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51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
国语[战国] 左丘明,[三国吴] 韦昭 著《国语》,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本书是《国语》的注释本,由三国吴的韦昭注。
-
评弹艺术家侯莉君朱寅全暂缺简介...
-
冯至评传蒋勤国本书是“南饶北季”文化巨擘合璧题签的个人著作,作者蒋勤国认真地研究和考察了冯至七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以自己敏感的心去体味、触摸冯至作品的灵魂;同时,作者思维敏捷,对冯至作品有深切的感悟、独特的见解、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优美的文笔将冯至为人为文的品德、襟怀和风格基本体现了出来。本书激情盈溢、获传主首肯、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冯至研究的空白,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研究评价冯至的学术专著。
-
国语[战国] 左丘明 著《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BC967-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国语保存史料丰富,史实详细生动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