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 著曾国藩作为一代中兴名臣、道德楷模和学术领袖,可谓德才学识兼备,深为近代以来许多人所推崇。其一生着述颇多,其中尤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可以这么说,在家训类着作中,能与《颜氏家训》分庭抗礼且影响力后来居上者,就是《曾国藩家书》。
-
贞观政要正宗赵清文 等著《贞观政要》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典籍,主要记述贞观年间唐太宗君臣关于治理国家问题的一些议论和思考,内容包括国家治理中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从思想内容上说,其中所提出的“国以民为本”、“善始善终”、勇于纳谏、忧患意识、礼乐教化等思想对社会治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伦理思想史和军事思想史等学科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了解唐朝初年社会基本状况的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吴兢。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根据《新唐书》和《旧唐书》本传记载,一般认为约生于公元669年,卒于公元749年,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旧唐书》中说他年轻时便“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后经魏元忠、朱敬则举荐,担任史官。除了《贞观政要》之外,吴兢还修撰或参与修撰了《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唐史》、《唐春秋》等,修改了《梁史》、《齐史》、《周史》、《陈史》和《隋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崇尚简约、秉笔直书的史学家。
-
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范希曾 补正《书目答问补正》是一部指导青年学者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举要目录,为青年学者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它也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得到当代学者的普遍重视,为我国目录著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范希曾为《书目答问补正》作的《补正》,丰富了《书目答问》的原有内容,在扩大读者知识面和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线索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奥岩《海阔天长(蔚长海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不仅仅是一部有关蔚长海大师的专著,更是一部当代北京玉雕的艺术发展史,一部玉雕器皿的工艺史和思想史。面对历史的厚重,面对思想的深邃,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记录。我们把蔚长海大师所经历的和所听闻的那一段历史,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且带着敬重,把这些历史的记载传递给下一代。在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己丑岁中,我们终于审慎地开始了《海阔天长(蔚长海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编辑工作,从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搜集与确认,到文物故迹的寻访,再到编纂和设计,在一年多的艰辛与繁忙之后,终于进入出版流程。
-
智品樊玉冲 编著《智品》一书为明朝人樊玉冲撰写,於伦增补。樊玉冲,黄冈(今湖北黄冈)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樊玉冲为官清正廉明。根据《湖广通志》的记载,樊玉冲担任商城令期间,严肃法纪,“按诛大豪,余蠹不敢犯”。当宦官到商城借采矿之事搜取民间财富时,樊玉冲答曰“无矿”,并且严词抗争,致使宦官快快而去,保护了当地的老百姓。樊玉冲后调昆山,为官依旧如此。当他去世后,深受商城、昆山百姓的怀念,岁时祭之。
-
百美新咏图传(清)颜希源 撰《百美新咏圖傳》,一稱《百美新咏》、《百美圖新咏》、《百美圖詩》,清顏希源撰,清宫廷畫家王翩繪,是清代早期較有名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畫書。《百美新咏圖傳》以歷史和傳說中的百多位女子為题材,收錄中國歷代名媛佳麗西施、王昭君、楊貴妃等小傳百篇,配以圖百幅及文人咏詞二百餘首,集圖像、傳記、詩詞、書法于一體。顏希源字問渠,號鑑塘,清乾嘉時人,廣東籍。曾官江蘇儀徵,修纂《儀徵縣志》,有清譽。王翩,字鉢池,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精繪畫,曾供奉内廷,其于山川草木、鳥獸昆蟲之屬,偶一揮毫,無不酷肖,而于人物為尤著。
-
春华秋实赵鸿友本书是一部有关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生平传略和轶闻趣事的专辑。书中介绍了老一代表演艺术家,既有天津市乃至全国戏剧界的领军人物、艺坛精英,也有为戏剧曲艺教育事业耕耘数十载的辛勤园丁。
-
蜀志類鈔王文才,王炎 编著本書名為《蜀志類鈔》,實以留存舊著,輯佚彙编為重。各篇用書底範版本不一,均在篇前解題中予以序說。校勘輯佚,參照利用《初學記》、《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太平廣記》、《水經注》、《華陽國志》、《方輿勝覽》、《廿五史》等類書、叢書和文史典籍,版本以中華書局標點本和古籍整理通行本為準,文中一般不再註明。新輯較舊輯之差異,亦不便逐一標明,讀者自可明鑒。
-
汉书(东汉)班固 著《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唐大和上东征传校注梁明院 校注在我国唐代(618-907)佛教界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一位是玄奘法师(604-664),一位是扬州江阳人鉴真法师(688-763)。前者西行求法,后者东渡传法,对佛教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公元742-753年,鉴真应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之请,为传律法六次东渡,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困顿,始终跟随鉴真的僧人思託详细记录了六次东渡的全过程。鉴真逝世后,日本天平时代的文学家真人元开在思託所记基础上,用中文撰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一卷)。此部传记在时间上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地域上北至西安、洛阳,南迄海南岛。书中包含我国盛唐时代政治、经济、佛教、地理、社会生活、风土习俗等第一手资料,是后世研究鉴真东渡事迹、中日两国交通关系及佛教与文化交流的一部重要信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校注》为第一部较为精审的中文简体校注本,兼顾普及性和学术性,是研究唐史和中日关系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