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王昭君及昭君文化马冀本书是一部在充分整理 外相关资料后,多学科、 研究王昭君的专著,全书共计50万字。上篇从历史学角度探讨昭君出塞的历史真相,考证昭君名字、生卒年、家庭、族属、故里和性格养成,兼及匈奴的历史和西汉和亲政策的开端、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演变等重大问题等重要内容。中篇“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王昭君”,沿时代线索研究其演进变化,重点分析各时期名家名作。还探讨了王昭君悲剧形象的成因及其魅力长存的奥秘等问题。下篇“多学科视野下的昭君文化研究”包括昭君文化研究概说;“和合”思想是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等内容。
-
清史稿赵尔巽等,撰 著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张新科 著本书在全面梳理《史记》文学资料和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史记》为什么能“越界”成为文学经典为问题,系统勾勒《史记》文学经典化历程,展现从汉代至当代不同时期、不同读者对《史记》文学的阐释和接受情况,并且探讨经典化背后的政治、文化等原因。通过对两千多年来中外《史记》文学阐释史、审美效果史、经典影响史的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史记》的文学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深化了《史记》及汉代文学研究;揭示了《史记》文学经典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深究了文学与史学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史记》文学传播以及读者接受的探讨,挖掘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通过对《史记》文学经典化过程和途径的探讨,为今天的文学创作和史书编纂提供借鉴,进而启发当代作家创作出被读者接受的具有生命力的传记作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写给孩子的山海经鸿雁《写给孩子的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内容的小百科全书,也是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它自古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本书将正确的原文、注释和译文相互对照排列,并配写真风格的精美图片,使读者轻松愉快地读懂。
-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撰,韩志远,张德信 点校《国初群雄事略》,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编撰的一部元末明初各路群雄起事的史料。本书大约编撰于明末天启六年,广征博引,记载了元末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方谷真、李思齐、扩廓帖木儿、纳哈出、陈有定、何真等群雄事迹。 《国初群雄事略》每讲述一事,除引用正史中的材料外,还引用大量杂史、笔记、文集等并加以考辨,使一些明初开国时期的史料得以保存,是一部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重要史籍。
-
孤独的生活萧红一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传奇经历素来让人惊叹,可无论是传记还是影视作品均无法准确表现萧红的真实内心世界。本书将萧红生前的文字编年整理,按照萧红的人生轨迹排序,完整真实地用萧红自己的话语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萧红,可以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自传”。本书精选了萧红的自述、散文和书信等作品,内容既有其童年的追忆,又有其漂流生活和家庭生活,还有其与当时一些名人的交往及游历的文章。
-
语文老师陪你读《史记》大梁如姬 著【内容简介】:《语文老师陪你读:世界AB面》写历目前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存在犹如历史的AB面——A面的主人公们如:宋襄公、赵武灵王、伍子胥等,他们有雄心和抱负,但看不清局势,导致悲惨的结局。B面的主人公们如:西门豹、曹参、周昌等,他们的人生起点不高,但脚踏实地,做出了不朽的成绩。本卷通过对两种人生的解读,希望能帮助青少年读者,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史记》中暗含的智慧。
-
厦门大学的先生们陈满意暂缺简介...
-
白话资治通鉴萧祥剑 著《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治身、治家、治国”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皇帝教科书”。
-
《山海经》植物药考辨尚志钧 著中国古书里记载植物最早的,而且数量最多的,要算《诗经》和《山海经》了。 《山海经》所记的植物,不仅数量多,而且有植物形态的描述和药用的记载。今存本《山海经》,据各家考证,公认是战国时作品,全书分《山经》、《海经》两部。《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各有四篇,另外单独有一篇《海内经》,全书共计十八篇。 《山海经》其中记载植物有254种,加上补遗(不见今本《山海经》,但见录于他书)8种,合共262种。 全书中所记植物名称,虽有262个,如果剔除泛称名,神话植物,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名称外,实有植物名,约215个左右。 《山海经》所记的植物,按《本草》传统的分类,有草类、木类、果类、菜类、米榖类。记载有医药功用的植物是55种,占真实的植物(不包括神话植物等)四分之一。本书将《山海经》所记载植物,按各卷出现的次序,汇集起来,并标注自然序码,进行诠释的。每个植物诠释时,先列《山海经》各卷所载植物的原文,按《山经》、《海经》次序排列,《山经》又按南、西、北、东、中顺序编排。同一卷《山经》有若干篇者,又按篇目次第分列之。例如卷五中山经,有12篇:分为中山经薄山之首,中次二经,中次三经,……中次十二经。当同一植物见录于各经时,即按上述次序,将其所载同一植物资料,汇集在一起。其次是对植物药名进行诠释。作者将《山海经》各卷中植物汇集起来并对植物药名进行了诠释,为研究我国古代植物史和医药史,提供了是一部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是一部很好的古代植物志,也可以说是一部研究我国植物、药物史的、较好的《中国古代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