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十三经注疏五-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以清阮元校刻本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成果,近现代学术界有关“十三经”及其注疏的校勘、辩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吸取。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对全书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十三经”的价值和影响巨大,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整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新整理本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龚抗云等整理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以清阮元校刻本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成果,近现代学术界有关“十三经”及其注疏的校勘、辩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吸取。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对全书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十三经”的价值和影响巨大,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整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新整理本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
山海经周明初校注在这短短的三万一千多字的篇幅中,记载了地理、神话传说、历史、民族、宗教、矿产、医药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学生阅读经典暂缺作者“诗”最初都是乐歌,故按乐调《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风土之音,即各地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这些诗大部分是民间乐歌,抒写民众的喜怒哀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大部分是西周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其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多为歌颂始祖和先王的业绩以及宴享活动等;小雅共七十四篇,多作于西周晚期,其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及地位卑微者,多怨刺之作。颂,即宗庙祭祀时演唱的祭歌,分为周、鲁、商颂,共四十篇。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婚爱、战争、燕飨等永恒主题。
-
左传[春秋]左丘明著;李维琦[等]注本书是“国学基本丛书”中的《左传》分册,该书除收入了《左传》的全文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该书内容丰富,注释细致全面,较好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该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这部古代国学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藉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
《尚书》之谜王定璋 著《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距离今天大约2300年至3000年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军国大政以及司法刑法方面的内容,以典谟、诰命、誓词等形式记载保存下来,因而成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宝贵并且十分重视的治国宝典与道德科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与重大影响。荀子称它为“政事之纪”(《劝学》),司马迁也说《尚书》是“记先生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徎。
-
《周易》之谜胡邦炜,赵文 著《周易》是怎样形成的?其成书年代如何?作者是谁?名称该怎么理解?本书就是为读者解述这些。《周易》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奠定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为我们民族认识世界确定了一个宏大的思维框架。其中深深地蕴涵着许多古老的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它其中还有许多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的原则。乾卦(三)的“自强不息”与“坤卦”(≡) 的“厚德载物”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了。
-
《春秋》之谜巩红玉,刘黎明 著《春秋》之所以引发了如此之多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上具有“元曲”的性质,它即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的产物,又是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石。因此,这种“巡视”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春秋》经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显然,围绕着《春秋》的种种争论,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它始终与文化政策、政治选择紧紧相关联。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古代先贤们注重持之有据,因此《春秋》的研究往往具有浓郁的文献考证特征。尽管这种文献考证的背后蕴含着思想的睿智,但还是足以令一般读者望而止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春秋》的研究史与其他问题的研究史一样,是中华文化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并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始终依附于政治教化,因此关于《春秋》的种种讨论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和政治功利性。
-
《三礼》之谜谢芳琳 著什么叫礼?礼就是制度或云典章制度,就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这之中,自然包含了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与动态。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而为这个“礼仪之邦”铺下最早基石者就是“三礼”。由“三礼”枝蔓繁衍出的礼仪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浸润着上上下下的中国人的观念行为,在人类文明的长镜头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如何守住这道风景线并使它在未来的时光里更加美丽动人,便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礼记·礼器》说:“礼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则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但愿读者掩卷以后,不仅能稍释谜团,更新旧识,而且还能略开眼界,净化心灵,以不忘人之初,做有义讲礼谦逊守信的真君子!
-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等著本书是华夏古典文学经典中的《东周列国志》分册。书中收入了清代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本书形式新颖,独具特色。全书对作品中的疑难字、语句、方言、典故等作了释文及加注拼音,并附有详细的人物表。该书装帧别致、以32开本,便于携带,是休闲阅读及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