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论语课本孔海钦 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形式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课本》定位为普及版本,原文注音,文白对照,附赠诵读本《论语》DVD光盘一张。原文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以保护视力。古音字、通假字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在字下面加了着重号“。”,以提醒读者注意。译文融合了古人的注解与译者的看法,展现出传统经典的时代价值。 -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註[清] 仇兆鳌 著《周易参同契》,旧题东汉魏伯阳撰,为其读《阴符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及《周易》后而著。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内外丹兼修的理论,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被称为丹经之祖,在古代科技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仇兆鳌的《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是集大成之作。
-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 著《王力全集(第14卷)》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要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发展趋势,必须研究王力先生的学术思想,体会其作品的精华之处,徒而给我们带来新的领悟、新的收获,因而,系统整理王力先生的著作,对德结和弘扬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推动我国的语言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尔雅王世伟 校;[晋] 郭璞 注《尔雅》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尔雅》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尔”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通“正”,有基准、标准的意思。“尔雅”就是“使人们的语言接近标准”之意。《尔雅》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晋朝的语言文字学家郭璞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
-
论语、大学、中庸陈晓芬,徐儒宗 注《论语》又是浅近生动的。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还时有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这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绘声绘影地跃现于文字中。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他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能读到孔子的理论,也读到了孔子的个性和孔子的人格。孔子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用世热情,执着的理想追求,组合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给后人的是生命的无限活力,是人生的厚重意义,是效力于社会的价值追求。性格鲜明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理论产生出直观的效果。可以这么说,阅读《论语》,是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激励。
-
状元龙·国学小课本吉林大学出版社 编“状元龙国学小课本”选取各部经典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根据幼儿园孩子对国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编写,按课时进行划分,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和解释深奥的国学读物。
-
英语说文解字王逢鑫 著这本书是作者近年在《英语世界》和《英语沙龙》两家英语刊物发表的部分文章的结集,共计50篇。文章内容涉及英汉语言比较、中西文化比较和英汉翻译等方面。文章的写法大体是围绕一个词的词义或一种事物的概念,展开英汉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使读者准确理解词义;并结合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内涵,分析各自的特点,使读者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再利用精选的例句,通过英汉互译的方法,帮助读者掌握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
十三经提纲唐文治 著;彭丹华 校《十三经提纲》系唐文治编纂《十三经读本》的提纲部分,对《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Y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儒家十三经一一阐明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民国间曾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以及传统文化基本要义之需。整理本详细校核引文,仔细校勘,勒为定本。
-
论语译注杨伯峻 注《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蕴涵着儒家最为核心基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在古今诸家注疏中,尤以今人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兼具权威性与可读性,被公认为最适合于当代读者的《论语》读本之一。
《论语译注(大字本)》为简体大字本,加大开本及字号,版式疏朗,双色印刷,原文、译文及注释三部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减轻视力负担,并使阅读过程赏心悦目。
繁体字本中《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敬请参阅繁体字本《论语译注》。 -
《古乐经传》通释汪舒旋 注《通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道光九年(1829)《榕村全书》本为校本,另参校以诸多文献中对《通释》引用部分,对李氏原注顺序对于正文理解有不妥处,本文进行了调整。全文以经学注疏方式整理李光地所辑原文及其注释,综述《乐经》本经及其研究史,既是对《古乐经传》的首次全面整理研究,也是对传统《乐》学的经学回归,即把《乐》学研究统一在经学的整体下,以期对目前丰富的音乐研究作一点不同视角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