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论语译注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2016年7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在济宁召开干部政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对加快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干部政德教育水平作出规划部署,提出构建一套周密完备的课程体系、设计一套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编写一套适用性强的辅助教材、营造一个儒韵深厚的教学环境、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五个一”的目标任务。在教材编写方面,我们根据学员需求,结合教学实际,组织专家团队集中精力编撰干部政德教育丛书,主要包括《论语》等儒家经典译注和《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等系列教材。丛书编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落实****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紧紧围绕“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等“四个讲清楚”的重大课题,着力在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阐发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当代价值,帮助干部从传统文化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中汲取滋养,培育提升为政之德。
-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日)种村和史学术史上有所谓汉学、宋学之分,与此大的学术风会相应,宋代《诗经》研究在《诗经》学史上具有转折地位;宋代学者既能摆脱汉唐之《诗序》、传、笺的桎梏,又能从中汲取营养,对《诗经》展开全新阐释。种村和史《宋代学的继承与演变》以欧阳修《诗本义》、王安石《诗经新义》、苏辙《诗集传》、程颐的《诗经》研究、朱熹的《诗经》研究为主要材料来源,着重讨论宋代《诗经》研究的独特之处,所讨论的问题很具启发意义。
-
宋代浙东学派经学思想研究姜海军《宋代浙东学派经学思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永嘉“儒志、经行二子”的经学奠基之功、庆历之际“四明五先生”的义理经学、元丰“永嘉九先生”对二程性理经学的传扬、周行已、许景衡与二程学的浙东传播、刘安节等人对二程学的传承、发展、两宋之际浙东永嘉经学的传承与思想转向、高闶与二程之学在浙东地区的传扬、郑伯熊的经学诠释与永嘉学的思想转向、郑伯谦《太平经国书》及其思想旨趣等。
-
中国人的圣书宋淑萍 著《论语》是中国经典中的一部,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圣人的言行录,也是中国文学中著名的传记书。本书通过对《论语》经典章节进行解读,将孔子教学、为人的精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读者,不仅内容丰富,可读性极强,而且评价客观,在《论语》解读中不可多得。
-
圆明园匾额楹联通解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论语新编陆慕松 著《论语新编》对我国自古迄今始终未变的传统《论语》版本作了彻底改编,按其实际内容归为七个部分(学习与教育、修身与治国、孔子评说弟子、儒家道德规范、君子·士子·小人、孔子其人其道、天纵巍巍圣人),每个部分所含章节又按逻辑顺序排列,并附导读文字,便于读者阅读。
-
论语郑和生 注《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
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三册祖慧 著本书为《中华礼藏》中《礼制卷·总制之属》的第三册,内容为北宋徽宗朝编纂、宋代礼制制度记录较为全面完善的礼典——《政和五礼新仪》。《政和五礼新仪》成书以来文本残损严重,历代刊刻稀少。明清以来刻本散失,唯存抄本。至今未有点校本。本书稿所用底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本诞生较晚,但因经过馆臣整理,在文本完整性上较为完备,文字讹误亦较少。然文渊阁本虽经整理,卷数以及内容上改动宋本原貌处较多,在内容上的脱衍之处也需要以别本补充。现在按四库本为底本,参校同为四库系统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以及日本所藏三种早期善抄本进行整理。同时参校以其他宋代史籍,对于研究宋代礼典文本内容及礼制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本书由汪潇晨点校。
-
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一册金少华 著王云路主编的《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1册)(精)》为《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一册。本书稿所用底本为早的正经注疏合刊本——南宋绍兴年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因刊刻于绍兴府,故或称“越本”;其版式为每半叶八行,故又称“八行本”)。该本“经-疏-注-疏”之排列方式与其他所有注疏本“经-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应当是在单疏本的基础上编入《周礼》经文与郑玄注,故虽为注疏合刻本,但仍题为《周礼疏》。《周礼注疏》已有几部点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为底本,或虽据八行本点校,却以今律古,反而根据后世注疏本的体例破坏原书编排次序。现在按宋时旧貌进行整理,对于研究《周礼注疏》文本内容及考察注疏合刻本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
-
论语译注全集全书【春秋】孔丘 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