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十三经精解刘松来 编《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
十三经精解刘松来 编《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
岁时广记窦怀永《岁时广记(外六种)》主要内容包括岁时广记,赏心乐事,月令解,养生月览,乾淳岁时记,岁华纪丽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诗经上海文化出版社 编本套图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三种情诗——《诗经》《小山词》《花间集》,每首诗配以珍藏古画和经典古刻本元素,并适当留白,既适合阅读,又适合随手记下对诗歌的感受。本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
论语[春秋] 孔子 著,李楠 译《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记录,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成书于战国时期。今本《论语:》是东汉学者郑玄综合多种版本编辑而成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人。《论语》集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思想,全文采用语录体,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其相互之间的谈论。章节简短,每件事自成一段,既不前后相属,亦无长篇大论,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二十篇的标题均取自每篇首章的两三个字,并无实际意义。《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等多个方面。虽然如此,《论语》的基本内容还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博学多才,教学生“六艺”,但更重视人格的培养,他认为“仁”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必备的品德。在《论语》中,孔子的伦理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仁”,而“礼”则是贯彻“仁”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除了“仁”和“礼”的思想,《论语》中对孔子的认识论观点、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政治哲学以及中庸思想都有所述及。《论语》成书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重视。在汉代,《论语》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西汉文帝时将其列入学宫,东汉时被尊为经,位列“七经”之一。东汉赵岐曾说:“《论语》者,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也”。至宋代,朱熹对《论语》极为推崇,他曾这样说:“F今欲直得圣人本意不差,未须理会经,先于《论语》《孟子》中专意看他。”不仅如此,朱熹还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连同《孟子》合为“四书”,自此《论语》更加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它不但是士人必读之书,还是统治者言行的标准。《论语》一书体现的思想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等,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论语》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简练朴实、含蓄生动,至今仍有较大的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孔子、孔门弟子和早期儒家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典籍,因此它的推广和流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诗经》学论稿王长华 著《诗经》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本书作者王长华多年来一直从事《诗经》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正担任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诗经》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对《诗经》产生背景的考察,对《诗经》特定篇目的考证,对《诗经》研究与时代精神的论述,对《诗经》学著作的探讨等。
-
《尚书》真精神黄甜甜 著,廖名春 编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真精神/国学经典真精神五经系列丛书》,尝试在不同专题下,结合语言文字、文献和古史等多重方法,分别介绍出土文献所引发学界对多篇《尚书》的真伪、成文时代、文献源流和文本性质的研究,以求重新认识《尚书》背后的历史制度和思想文化。《真精神/国学经典真精神五经系列丛书》由三编构成。第一编介绍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学界对《尚书》诸篇在古书辨伪学和年代学上的新认识。第二编和第三编各章后面附录了或详或略的文本注释,注释注意吸收了20世纪以来“古文献新证”在《尚书》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别吸收了近十年来的学界新研究成果,以求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尚书》读本。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先秦时代“书”类文献的原始面貌,也选取了几篇出土文献进行注释,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
周易精解陈望衡 著《周易》的基本观点是“唯变所适”。“适”不是消极的适,而是积极的适,在适应中,让事物朝着于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面对任何占筮者,《周易》都不会简单地告诉你问题的答案——吉还是凶,而是按照它的游戏法则,详尽地分析于你有利与不利的各种因素,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明白可能会出现的前景,并知道应该如何作为。《周易》从不把命运简单地归之于天,而是更多地将命运交给人自己。本书在参考古人周易研究的经典版本的基础上,以随笔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着重阐发周易的当代价值。不仅介绍了《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周易的游戏法则,而且对六十四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析,并对天地皆变、大地崇拜、人为中心、唯变所适、顺天而动、祸福无常、与时偕行、乐天知命、崇阳恋阴、阴阳之和、执中而和、诚者至贵、大同社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山水情怀、占筮理论、占筮方法等进行了阐发。《周易精解》简明好懂,不求全,只求精,为一般读者学习周易提供入门的向导,并提示其中的人生智慧。
-
经学文献学研究顾永新 著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和根基,作为其知识载体和表现形式——经学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而以经学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经学文献学,与经学研究同步,贯穿着经学史的始终,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持久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经学文献学研究”,就是针对经学文献学所进行的专题研究。依托这一项目而召开的 “经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了经学文献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了与海内外同道的交流合作。作为会议的学术成果,编辑而成“经学文献学研究”一书。 本书汇集国内外学者关于“经学文献学研究”方向论文凡46篇,内容依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 有针对具体古籍的诠释研究,如王志平《卦解》;有整理校勘古代经典的经验总结,如杜泽逊《札记》、顾永新《经传注疏校勘记》;有以具体文本为依托对古代学者学术进行考辨者,如陈恒嵩《茅瑞征及其》、杨兆贵《论庄存与经史子兼融之学──以对周公的论评为研究对象》;有根据出土文献对疑难问题的新考证,如许建平《吐鲁番出土写卷的学术价值》、侯美珍《北京师范大学藏》;有对域外汉学典籍的研究,如陈捷《接受?融合?创新:从看十八世纪日本名物学研究的特色》、史甄陶《十九世纪末韩国儒者朴文镐“兴”论研究》等等。
-
论语译注[春秋] 孔子 著,王宏义 译《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