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
市场机制与企业竞争力杨发琼市场机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当前商品和服务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配置的情况下,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外部来源。由此,本文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市场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要素资源的特征及其扭曲原因的差异,导致在不同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政策的着力点不同:外资自由化是立足竞争机制进行改革,主要通过引入竞争调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率市场化是立足价格机制进行改革,主要调节资本(内资)要素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效率;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立足供求机制进行改革,主要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流量。本研究以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为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作用的具象化过程,研究市场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数字经济概论朱红根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经济影响及治理政策,并提供可供参考的典型案例。全书共包括12章,可大致划分为4个部分:一是基础篇,主要介绍数字技术、数字产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及理论基础;二是形态篇,主要介绍数字经济的主要业态;二是影响篇,主要梳理数字经济对就业、收入、公共服务及数字鸿沟方面的影响及实践;三是治理篇,包括数字经济的核算、治理及未来发展。 本书可作为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教材。
-
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影响异质性研究赵斌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异地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口,跨省、长时间、家庭化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三大特征或趋势,与之伴随的是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地方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关键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中“重”户籍人口而相对“轻”流动人口,用于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人均公共服务支出存在较大差异,即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因此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公共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也是相关政策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本书围绕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异质性展开,在梳理流动人口界定和统计、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人口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行为视角和政府间关系视角,分析了这种影响异质性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原因。本书从预算决策机制、流动人口相关公共服务、政府间公共服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三个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影响异质性的政策和制度背景。在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度背景探讨基础上,本书运用人口普查、抽样调查调查及其他相关数据,从省区市、地市州、县市区不同维度,论证了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影响异质性的存在性、测算了不同情况下异质性的具体程度,并比较了由支出类别、流动人口特征、地区、支出归属的政府行政层级等的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程度的差异。本书也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为例,基于实证分析,进行了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对公共服务支出影响异质性的因果及机理分析。最后,本书总结了相关研究结论,并从体制机制设计及完善,政策制定、执行及完善两大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基于双重学习效应的生产调度问题研究陈可经典的生产调度模型通常假设工件的加工时间固定不可变,然而,管理者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加工时间会随着工人生产技能的熟练、经验的积累等原因而变短,研究者们将此称之为学习效应。围绕这一主题,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涉及学习效应的大多数调度问题仅考虑自主学习,即边做边学(Leaning by doing),很少考虑主动的资源投入对学习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诱导学习(Induced learning)。本文考虑的诱导式学习效应是指可以通过主动投资来促进学习效果。针对这一实际现象,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若干个经典的调度问题,来探索这两类学习效应(简称为双重学习效应)对生产调度模型的影响。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对生产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数字金融驱动长三角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效应与政策孙平,蒋天颖暂缺简介...
-
政府监管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和军,谢思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是近年来新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金融创新、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发展等现实,给监管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为监管研究提供了最为丰富的案例素材与最真实迫切的问题导向,是相关研究大有作为的前沿阵地。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结构转换、体制转型和进一步开放发展的关键节点时期,理论研究作为回应现实迫切需要的直接成果,必须面对重大现实问题,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出回答。这对于推动我国监管创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城市财政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何杨,黄志基,刘威,颜燕本报告的直接目的是描述当前我国城市财政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尽管当前的研究对这些影响因素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证,但总体上看,仍缺乏较为全面和完整的分析。本报告一共包括八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的城市财政框架,第二、三章对全市口径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进行分析。第四至八章为专题研究报告,第四章侧重都市圈、城市群与城市财政均衡度的研究,第五章探讨了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土地财政转型的模式和案例,第六章从债务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投融资的工具和债务风险衡量,第七章建立了城市财政健康评价的框架并进行了初步评估,第八章则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指数和政策工具进行了梳理。这几个问题都是当前城市财政可持续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报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框架梳理和定量分析,以期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效果事后评估王燕《反垄断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中国已从新入门实施反垄断法的国家发展为世界三大主要反垄断司法管辖区之一,反垄断执法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成果显著。基于集中控制政策事后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效果事后评估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内容等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书分别从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案例的总体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两个视角,对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进行事后评估,探究我国集中控制政策的效果。
-
中国家庭债务与家庭创业行为研究廖红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面临着经济下行、产业升级和稳定就业市场等巨大挑战,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稳就业”、“保就业”是当前“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所在。本书遵循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找寻因果关系并检验传导机制的思路,结合金融发展与创业理论、信贷约束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从家庭债务结构、住房负债以及购房融资方式三个研究视角,全面地探讨家庭债务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以此反映中国家庭部门债务对国家推进创业经济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缓解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与启发。
-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投入闫俊娜本书以研究方法为轴线对经济-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总结、提炼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为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在能源、环境领域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证研究方面,碳排放强度指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衡量了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评价指标常常被用来作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减排目标时的评价标准,例如中国。本书分别基于Leontief和Ghosh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乘性SDA和归因分析对中国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部门贡献进行量化研究,并对需求和供给视角下有差异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城市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以中国为例,城市能源消费占国家能源消费的85%左右。因此,城市对于国家能源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其对国家能源表现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的能源问题上,城市间存在着广泛且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别地,伴随着区域间贸易的加剧,城市间能源相关的空间差异呈现越来越显著的趋势。因此,在城市层面,考虑存在空间差异的情况下,制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能源目标和能源政策对中国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改善能源表现至关重要。本书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空间结构分解分析(spatial-SDA)方法评价中国四个直辖市的能源表现并量化分析其能源表现的空间差异。特别地,鉴于最终需求(即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出口、国内省外净流出)对能源表现的重要作用,本书将分别从总体和最终需求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的意义:在理论方面,本书在方法论层面延申了投入-产出模型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比、论述了Leontief和Ghosh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别与联系。得益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的成熟发展,本书建立了基于Ghosh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中国的能源和碳排放研究中。在实践方面,本书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对中国的能源及碳排放问题进行了系统且细致的探索。分别从需求和供给的视角,锁定驱动国家能源和碳排放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行业层面,绘制对国家能源和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产业链; 在城市层面,探索国家区域间能源表现空间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靠经验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