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中国管理哲学年鉴吕力 著《中国管理哲学年鉴(2020—2021卷)》是由扬州大学著名学者吕力教授主编,江西财经大学与扬州大学共同主办,遴选优秀学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代表了中国管理学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力求反映对中国当代管理实践的哲学思考以及中国管理哲学研究总貌与年度进展。本书力图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管理学,包括“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中国管理学流派”“中国管理哲学与本土管理理论创新”“中国管理思想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中国本土管理思潮”“实证中国管理哲学”“中西管理比较与融合”六部分。
-
纯粹 一片繁华海上头吉狄马加《一片繁华海上头》由吉狄马加主编,由张锐锋、高兴、范稳、黑陶等二十多位全国著名作家、诗人书写温州历史文化的文本呈现。包括张锐锋《山影奔腾》、范稳《在温州遭遇谢灵运》、高兴《温州五日,亲爱的时光》等。杨鸥《水韵温州》描写了江心屿云聚云散、潮涨潮落的美景;计文君《山·水·诗》描写诗人谢灵运任郡守写下了许多山水诗,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温州不仅是数学家之乡,还是永嘉学派和南戏的发源地。本书讲述温州的人文历史、非遗美食等方面,带领读者走进温州,了解温州。
-
扬州通史《扬州通史》纂委员会 编地方断代史。本卷为《扬州通史》第一卷,共九章。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论述今扬州市辖区的历史变迁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先秦时期,重点结合江苏地区考古发掘报告,大致描绘扬州及周边地区古人类生活场景;夏商时期,则重点描述“干”国的建立、发展与灭亡;春秋战国时期,则梳理了在诸侯争霸的历史场景下,扬州地区不断归属齐、吴、越、楚统治的历史脉络。秦汉时期为扬州地区兴盛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高峰,从历史文献记载与地下考古发掘两个维度,详细论述了该时期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历史细节,体现了繁盛扬州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显著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期的历史主题就是分裂与战争,扬州作为南北对峙的中间地带,不仅归属屡更,同时在辖区上也随时变动,经济凋敝,民生窘迫,因此本章主要论述扬州的战事与寒族进阶,并论及本地的名门望族、文化艺术等。
-
消费者健康信息学许鑫,毛璐暂缺简介...
-
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张凌本书以决策咨询机构的功能塑造为切入点,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重点剖析决策咨询机构功能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等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探索决策咨询机构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历史回顾。第二章为中国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现状。第三章为造成问题的原因。第四章为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中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为发达国家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经验借鉴。第六章为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塑造优化研究。从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四个层面对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功能进行全面分析,设计优化方案。
-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刘明明“历史终结论”预设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典型和灯塔,驳斥“历史终结论”就是在捍卫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是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当性。本书从两个维度驳斥“历史终结论”:一是国外左翼的视角,二是中国道路的视角。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捍卫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犀利批判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重重,不可能是历史的终结。如果说国外左翼侧重于对“历史终结论”的理论批判,那么中国道路则侧重于实践批判。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成功表明,西方自由民主不是世界各国走向繁荣富强和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方案,这是对“历史终结论”直接而有力的终结。
-
私益救助型众筹法律问题研究刘赫男私益救助型众筹因其商业与公益结合的属性而备受争议。本书深度剖析私益救助型众筹法律问题之成因,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构法律问题,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法律制度设计,为通过法治路径来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
美国外资安全审查法和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述评沈伟美国于2019通过了《外资安全审查现代化法案》,对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作了全面更新和改革,并且适用《外国代理人管理法案》对外国机构进行管理,在外资审查范围、强制申报、审查时限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调整和详细规定,体现出了美国在推动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现代化”方面的发展取向。具体包括:审查对象更加明确、审查范围更加宽泛、审查条件更加严格、审查程序更加烦琐、审查权限更加扩充等。本书汇集了《外资安全审查现代化法案》和《外国代理人管理法案》的中译本,并且对该两法案进行评述,希望对我国对外投资领域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思考与建议。
-
模拟化生存(美)大卫·萨克斯(David Sax)著不是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新技术,正如不是所有的技术都等于进步一样。有时数字技术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但有时却使生活变得更糟。2020-2022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是一次实验,向我们提前上演了数字未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可能。 模拟未来,不是回到某种前疫情、前数字的生活方式……而是运用未来的技术重新构建我们现实的世界,打造更人性化、更贴近我们愿望的未来。 选择数字技术或许可以快速实现未来的想象,但并不总是最佳选择。模拟未来并不是否定进步,也不是抵制数字化,而是需要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深思熟虑、以人为本地决策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想让人类需求超越数字技术本身,就需要优先考虑模拟技术,为它创造更多机会,用时间和资源培育模拟现实的成长,塑造更加人性化的未来。它注重发挥人类的独特天赋,而不是单纯追求自动化。 模拟未来,将更加注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性,唤醒我们寻求更人性化、更具创新的生存模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李炎,王佳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以及历史和当下 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研究;阐释了在 化时代和文化多样性世界格局的诉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概括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态、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并结合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诉求,借助 外经典和 案例,分析在 化、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语境下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保护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本书中外兼顾,融理论性、知识性与个案实践分析于一体,努力突破传统教材单一知识性架构的表述方式,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研究的能力。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以及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从业者和热爱文化遗产的普通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