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温暖心灵的又一力作编辑推荐:想必很多电视观众还记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曾经以《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为亿万观众、读者送去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的于丹,竟然一袭中式服装,坐在CCTV-3“文化访谈录”节目主持人马东身边,一连七天侃起了昆曲。这次从传统经典到传统艺术的“转身”,是于丹的率性而为,还是以往思路的延续?如果说,《于丹论语心得》是借助传统经典《论语》给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向的导航,那么,《于丹?游园惊梦》则借昆曲给大家推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从容而温馨的生活方式。所以,CCTV-3《于丹?游园惊梦》不同于昆曲知识的普及讲座,它淡化了昆曲的历史和过于专业的知识,而是以类型的方式呈现其审美特点,阐述了于丹对于当代人生活态度的忠告及建议。在于丹看来,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曲中,触目皆是。于丹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能自已,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我们往往要问:这种追寻有什么结果?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于丹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爱的过程。过程关乎人心,不仅体现一种意愿,而且体现一种能力。能够享受过程,也就是能够享受人生。我们为什么到茶馆喝茶,为什么要去泡酒吧?消费不是一个物质的结果,而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相信看过节目、读到书的观众、读者在惊叹于丹成功“变脸”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于丹依旧关注心灵,依旧在为当代读者煲一份“浓汤”。去年11月26日,于丹的第一锅“心灵鸡汤”让那个冬天变得温馨,许多亲历者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许多感人的画面。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是那个于丹,还是一锅“心灵鸡汤”,但是器皿变了、调料变了,它是不是还符合大众的口味?让我们拭目以待!
-
帝国的终结易中天 著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作者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编辑推荐一部迄今为止易中天教授最看重的作品。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问题是,帝国制度为什么会亡?帝国制度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当真一无是处,它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会被我们的民族认可,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教授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诚如本书的副标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示的,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乖舛和荒谬。“透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笔下的文字仿若尖利的手术刀,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国体制,给予抽丝剥茧式的剖析和鞭辟入里的清算,游刃有余。本书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讨论的是帝国体制命运这样的大问题,然入手极细,文笔恣肆,议论风发,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关切,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睿智之作。”
-
为女人翻案孙杰 著敬一丹 纪连海 解玺璋 迟宇宙 赫连勃勃大王联袂推荐中国的历史是男人写的,也是写男人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历史中的女人一般都是配角,她们一旦成了主角,通常就没有好东西,不是被美化就是被妖魔化。但历史的走向,通常是一些女人用被我们忽视了的细节决定的。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是试图挖掘这些被我们明显低估了的“女人价值股”。这里有很有名的女人,但他说了,你会感到陌生,这里有很没名的女人,但他讲了,你会感到熟悉。我们后人加在这些女人身上的不实之词,不管好的还是恶的,都必须翻案。这是一本怪书:这是一本职业新闻人写的关于历史的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的高级编辑,曾担任《焦点访谈》、《央视论坛》、《360°》等诸多栏目的制片人。学新闻、干新闻,留过洋、讲过学,却偏偏对中国历史兴趣浓厚,用现代传媒人的眼光去发掘历史中的新闻。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搞不清作者是在讲历史还是在说现实。既然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同样,昨天的历史也有很多今天人们不知道的新闻。这是一本男人写的关于女人的书。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为丰富翔实的国度。但诚如作者所言,中国的历史大多是男人写的,也是写男人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人,顶多就是男人的陪衬。而一般的女人,则是男人失败、落寞的原因。中国历史上虽不乏名女人,但大多身背“恶”名。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无法用原来即有的“标准”去衡量书中的女人。其实,历史上的女人,并不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女人更缺少生动。这样一本对历史忠实得近乎不真实的书。书中所述的50个女人,上自远古下迄西汉。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恰似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的时代,也是一个女性从学习浪漫到走向浪漫的时期。作者曾把中国的历史书分为记录的历史和总结的历史两类。这里讲述的故事,读者可能闻所未闻,但绝非戏说,作者只是根据信史的记载考证,忠实记录下了这份浪漫。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无法分辨这是历史还是故事。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故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你今天想到、做到的和你今天想不到、做不到的,都可以从历史上查找到。
-
中华传统美德书高路 著精神或者文化,有着物质所难以企及的功能,它有着更强的“遗传”性,经济上的优势可以在历史的瞬间失落,但文化却不会,它的根牢牢地扎在了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像基因一样世代相传,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以中国传统道德典故为蓝本,诠释影响国人千年的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治国齐家的传统美德。 一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读物,不仅适用于个人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体举办培训课程的教材,尤其适用于作为学校相关课程的辅助材料。
-
我和庄子有个约会瑞凌 绘本16岁那年,我梦到了庄子,然而,我读不懂它的飘逸,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今生与它必定有一场酣畅淋漓的约会!风起,送不来泥土的气息,风止,看不到花瓣飘落的景致。春天早已来了,我知道,在传说中的梦里,一枝桃花摇曳生姿。
-
中华寓言哲理学高路 著寓言是生活与人性的提炼,本书则将寓言故事还原为人性哲学。寓言是一座智慧的矿藏。在各种旧的新的故事中,智慧的人,往往能解读出一些智慧的思考,并体会思考参与的快乐。中国古代寓言自觉地将哲理“寓”于文学的“言”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理性为核心的文化,主张世上的一切,不管是天地、万物还是人生,都必须以理或者说是“道”为根据,寓言这种文学创作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中国古代寓言在表达哲理上更为鲜明。一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读物,不仅适用于个人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体举办培训课程的教材,尤其适用于作为学校相关课程的辅助材料。
-
从苏联到俄罗斯朱正、蓝英年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此后,东欧剧变。苏联社会历史到底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从苏联到俄罗斯,是全世界的热点和难点。苏中与俄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本书将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及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告诉你个中变化的蛛丝马迹。 书中所蓝英年的文章,都是据原来刊印的书刊录入,没有改动。朱正的几篇,即《怎样的天火》、《解读一篇宣言》、《两个朋友》,因为写得较早,写的时候没有能够利用解密的苏联档案。这次收入本书的时候,朱正即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的材料作了一些改写和增补,同最初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已经颇不相同。
-
政府执行力徐珂 著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执政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公信力,执行力首先是观念问题,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首先必须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问责。《政府执行力》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政府执行力的专著。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再一次表明了中央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坚定决心。
-
天变张惠诚袭皇位,立皇储,漫天风雨皇室悲;谋私利,求上达,翻天覆地朝臣乱;子弑父,臣弑君,骇人听闻权力争;政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上演出一幕幕的悲喜剧,涂抹出一幅幅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由于王位的嬗递,政权的更替,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而落地,有多少个新朝而崛起?围绕这个权力魔杖,有多少人曾殚精竭虑,有多少人曾拼死厮杀,有多少人曾喋血宫门。血与火的燃烧,生与死的搏斗,胜利者昂然登上至尊的宝座,失败者颓然倒在殷红的血泊之中……,翻开此书,希望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无穷的启迪和思考。本书作者从中国古代历史上二百三十多次政变中,选取了二十八件著名的事件,状写其发生、发展和结局,所写的内容,取诸正史、间以稗乘,所有事件、人物、时间、地点、都有据可查,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基本上是一部信史。
-
话说唐僧冯保善《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唐僧婆婆妈妈、胆小懦弱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可是,作为唐僧原型的历史人物——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截然不同,但却鲜为人知。梁启超曾抱怨过:“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但是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伟大,最知道的只有做《圣教序》的唐太宗,其次却轮到做《西游记》的人,说起来可气又可笑。士大夫不知玄奘,孺子妇人倒知道有唐三藏!”对于唐玄奘,梁启超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称为“千古第一人”,而鲁迅则称其为“中国的脊梁”。那么,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本书将为你作一个原原本本的介绍,还这位唐代高僧一个真实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