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法官行为、信息资源和司法效率彭春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建设的主题。法学理论和实践不仅聚焦“司法过程的性质”,而且关注“司法过程的量度”。在全球范围内,法学与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法官行为的研究范式和范围,逐步刻画出更加真实、精准、可理解的法官画像,深刻回答了“法官如何思考、如何行为”的命题。我国审判效率的度量须在传统法学方法论基础上锚定法官行为,法官在裁判中的信息选择活动构成了度量审判效率的实践基础,数据信息资源为“法官行为一审判效率”模型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在新时代,全面科学审视法官行为及其对于法院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意义,将不断启发人们对司法效率、司法成本、司法职业、司法裁断、司法未来的新思想和新认知。
-
虚假广告侵权责任研究李轶本书以《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侵权的规定为核心进行了规范研究,有立法论方面的建议,如归责原则、责任承担等,有解释方面的研究,如《广告法》中“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解释、广告和广告虚假的判断等。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属于“心理上因果关系”,并且由于虚假广告作用于受害者的动机,是“心理上因果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此无法适用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为平衡双方利益,宜推定因果关系存在。学界对于“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见,本书尝试提出了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对“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有所推进,有助于丰富因果关系理论。
-
私法研究麻昌华本书设有“民事法论”“商事法论”“罗马法与欧盟法论”“立法资料专论”等专题栏目,共收入文章16篇。本卷延续上卷,并有延伸,紧密结合《民法典》热点问题,同时关注新司法解释。全书既有反映私法领域新近研究热点的文章,也有从历史脉络梳理法律发展的文章,还有从域外角度阐述法律制度以比较研究的文章,特别重视推出对现实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性的成果。在坚持研究传统问题的同时,对于与私法有关的交叉领域也给与关注,重视多样性学术探讨。
-
土地租佃研究李俊本书系统研究、介绍了以土地租赁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土地利用模式。其以农地私法史为研究视角,以“罗马法—中世纪法—意大利法”历史脉络为基础,以“长期租赁—永佃权”为框架,从历史和体系方面对肇端于古希腊的永佃利用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解构,旨在为中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启示和借鉴。本书史料丰富、脉络清晰、意涵深远。通过罗马法经典文献及当代意大利农业法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土地租佃本质,展示长期租赁、短期租赁、永佃权的具体适用及演变过程,提升理论深度;借助改良、租期、租金等因素在土地租赁合同中的作用,以及意思自治原则在该领域中的贯彻,阐明农地利用的价值导向,拓展理论维度;依托中国农地利用规范,关切土地集体所有和多元利用现实,构建以租赁为核心的“三权分置”农地利用制度,彰显理论厚度。本书适合法学教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民法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法科学生研究选用。
-
智能投顾法律规制研究栗胜男智能投顾是当代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产物,肩负着构建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推动着整个金融行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随着智能投顾快速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本书旨在通过对智能投顾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三个发展阶段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探求智能投顾法律规制的内在逻辑与本土路径,以期对规范我国智能投顾的发展有所裨益。
-
行政法总论(日)藤田宙靖 著,王贵松 译《行政法总论》一书是藤田行政法的教科书,2020年新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行政法通则,下卷为行政救济法。该书分四编内容。第一编是行政与行政法,分为行政与行政法两章,分别介绍了行政的概念、行政主体的概念、行政主体与私人的二元思考模式,以及行政的三阶段构造模式;重点分析了公法与私法的基础观念。第二编是依法律行政原理,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何谓依法律行政原理,研究了“依法律行政原理”的例外(特别权力关系论、侵害保留理论、自由裁量论)以及“依法律行政原理”的界限。另外,还研究了行政过程的私人参与,包括行政的事前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第三编是行政活动的形式,分为三章,分别研究了行政行为、行政法上义务的强制手段、“三阶段构造模式”的例外。该书将行政立法、行政契约、即时强制(即时执行)强制调查作为传统活动形式的例外,将行政计划、行政指导作为现代行政形式的例外。另外还专门探讨行政法学方法论中的行政法学与行政的活动形式论关系。第四编是行政救济法,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行政诉讼、行政不服审查、损害赔偿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四编内容,体系严整。 藤田行政法在日本行政法学上享有稳固的地位。该书原理性强,以其理论构成的一贯性、强韧性而著称,让人能快速理解行政法的精髓。该书提出的“行政主体和私人的二元思考”“行政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图式及行政活动的“三阶段构造模式”等已成为分析日本行政法构造的重要视角。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的保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赛铮本书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背景,从三个方面展开保险监管的研究:第一,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旨在分析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第二,保险行为监管,旨在探讨如何加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第三,保险科技监管,旨在探究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所以,本书以保险宏观审慎监管、保险行为监管与保险科技监管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规制视角对如何维护保险业稳健运营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主要从立法、司法和执法层面展开,探讨如何运用制度使保险监管达致充分、有效,从而优化保险业整体金融环境,健全金融法治,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本书初步构建的制度框架体系和提出的修改建议,希冀在立法上,可为立法机关未来修正《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在司法上,为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存在分歧时,提供化解分歧的法理依据;在执法上,为保险监管部门门改进保险监管之实践方式、优化保险市场环境厘清方向。
-
城市舒适性理论与研究进展何金廖城市舒适性(urban amenities)一直是国内外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中叶,地理学家开始注意到人居环境(如气候与景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舒适性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随后,随着福利地理学(welfare geography)、享乐住房价格(hedonic housing price)、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等概念的出现,城市舒适性被经济学、地理学、环境学领域的学者广泛用于土地价格、移民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城市舒适性的理论脉络和研究进展,分别从城市舒适性的概念内涵、方法论、指标与评价体系、城市舒适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的对比分析、未来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对城市舒适性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为发展和丰富城市舒适性理论提供重要参考。全书包括3篇8章。第1篇介绍城市舒适性概念内涵及研究方法。第2篇聚焦城市时舒适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3篇探讨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的研究对比及未来研究展望。
-
国家宏观调控导论陈创练本著作撰写的主要目的是展现长时期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自2016年以来,作者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规则、政策效果测算以及纳入宏观审慎政策后三支柱政策如何协调配合问题。特别是,围绕着近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逐渐发生演变,从最初的稳增长和防通胀逐步转向稳增长和防风险,因此,作者以此为中心,拓宽开发了时变参数模型方法,对长时期以来的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规则和政策效果进行动态识别和测度,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
太平洋史(加)唐纳德·B.弗里曼本书主要研究太平洋这一世界上 、 深的海洋在人类历 的作用,是一部关于探险中的重大事件、对太平洋的开发的常规编年史。全书采取了主题式的跨科学方法,分析了太平洋对人类居住、勘探、互动与开发的重要方面的复杂作用与影响。